宋代燒瓷的窯口可謂是星羅棋佈,他們之間互相競爭,共同促進了陶瓷業向前邁進。
市場的競爭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一是一些墨守成規的著名瓷窯,從此銷聲匿跡,如唐代瓷業的代表——南青越窯和北白邢窯,都漸漸湮沒無聞,成為歷史陳跡。
二是各窯系都致力改革,推陳出新,如應用“火照”檢查燒窯情況以提高成品率,應用覆燒工藝以降低成本等。
三是瓷窯間展開激烈競爭,導致市場繁榮和名瓷名窯的湧現,為產品質量和行業美譽度的提升推波助瀾。
在朝廷的主導下,宋代瓷器外銷,急速增長。
宋朝立國之初就在廣州、明州、杭州、泉州等港口地區先後都設立了“市舶司”,專門負責船舶製造、收集貨物、往海外發運瓷器,相當於如今的物流管理機構,朝廷還派內侍到海外去招徠貢市貿易。
由於海外貿易激增,朝廷大力發展造船業,滿足航海需要,其中指南針就是這個時期發明,並應用於航海的。
宋朝人朱彧在《萍州可談》和徐竟在《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中記錄了舟師在航行之中夜觀星、晝觀日,陰天、黑夜看指南針,這種裝置齊全的遠洋帆船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
各國商人及使節來中國都樂於乘坐中國海船。
南宋龍泉窯青釉貫耳弦紋瓶
宋、金時期南北各地還形成一些工藝技法、裝飾風格相類似的瓷窯體系,如北方地區的定窯系、耀州窯系、磁州窯系、鈞窯系等;
南方地區的越窯系、龍泉窯系、建窯系、景德鎮窯系等。
宋瓷的美學風格,非常崇尚沉靜素雅。
宋瓷所創造的新的美學境界,主要在於宋瓷不僅重視釉色之美,而且更追求釉的質地之美。
鈞瓷、哥瓷、龍泉瓷、黑瓷的油滴、兔毫、玳瑁等都不是普通浮薄淺露、一覽無餘的透明玻璃釉,而是可以展露質感的美的乳濁釉和結晶釉。
北宋的汝瓷與南宋的官窯、龍泉窯都是玻璃釉,但他們釉料配方已不再是稀淡的石灰釉,而是粘稠的石灰鹼釉,而汝瓷“釉汁瑩厚如堆脂”,官窯及龍泉青瓷經過多次施釉,利用釉中微小氣泡所造成的折光散射,形成凝重深沉、潤如冰絲般的質感。
宋汝窯青釉洗
南宋 官窯青釉菊瓣盤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瓷器在宋朝的用途,主要有兩大類:
第一類是殯葬用瓷,如穀倉、壺、梅瓶、觀音瓶、淨瓶之類的,主要是貴族和有錢人使用,在裡面灌滿酒、湯水之類,隨亡人一起埋葬。
所以在皇室、貴族的生活記載中,幾乎沒有記錄,畢竟不吉利嘛。古代很多的大一點的陶瓷壺,幾乎都是用來裝酒水葬給亡人的。
北宋定窯白釉龍首淨瓶,2001年杭州雷峰塔遺址地宮出土
第二類是日常用瓷,包括鍋碗瓢盆罐缸等等,皇室、貴族、有錢人基本不用,正因為貴族和富人不用,所以宋朝的瓷器才很便宜。
南宋景德鎮窯青白釉刻花蓮瓣紋芒口蓋碗
宋代全國各地都有燒窯口,據資料顯示,當時的窯口數量高達1萬餘處,每個窯口各具特色,您更喜歡哪些窯口?
鈞窯,那變化如行雲流水的窯變色釉——海棠紅、玫瑰紫,燦如晚霞。
汝窯,汁水瑩潤,如凝脂般的質感。
景德鎮窯的青白瓷,色質如玉。
龍泉窯,龍泉青瓷翠綠晶潤的梅子青更是青瓷釉色之美的極致。
哥窯滿布斷紋,有意製作的缺陷美,瑕疵美。
黑瓷似乎除黑之外無可為力,但宋人燒出了油滴、兔毫、鷓鴣斑、玳瑁那樣的結晶釉和乳濁釉。
磁州窯的白釉下黑花器又是另一種境界,釉下黑花器繼承了唐代長沙窯青釉釉下彩的傳統,為元代白瓷釉下彩——青花瓷的出現,提供了樣版。
定窯圖案工整嚴謹的印花,耀州窯犀利瀟灑的刻花都是隋唐五代人所不及見、不及知和不可想象的新的儀態和風範。
北宋汝窯青瓷膽瓶,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 郊壇下官窯粉青弦紋瓶
南宋 哥窯灰青釉凸弦紋瓶,北京故宮博物院
宋鈞窯膽瓶,大英博物館藏
北宋 定窯白瓷龍口執壺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很多人是從窯口的重要性、珍貴性、歷史意義或者考古意義來看瓷器,而我是從實用性的角度來考慮收藏價值,分為茶、酒、香、花器,各個功能的瓷器又有所偏重。
其次,我會挑選有個性的、特殊性的瓷器。同一窯口、同一時代、同樣紋飾的東西一般就不收藏了,當發現一件東西跟自己的藏品不一樣的時候,我就會很開心。
白瓷臺盞 北宋 介休窯 2009年陝西是西安市藍田縣呂氏家族墓地出土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五代越窯宴樂人物持壺,出土於北京韓佚墓
再次,在材質方面,也不侷限於瓷器。宋代人玩兒得很瘋的,瑪瑙、金、銀、壽山石、青銅等各種材料都會嘗試,也許不是很成功,也沒有經濟價值,只是做著玩兒的,但這正是其可貴之處。
南宋龍泉窯青釉琮式瓷瓶,1991年9月20日出土四川省遂寧市金魚村,四川宋瓷博物館藏
很多人喜歡名窯、御用窯,而不重視甚至看不起地方窯口。當然,重器確實很重要,皇帝們怎麼喝茶、怎麼用瓷器確實很有吸引力,但是,我們應該更多地留意地方窯口,注意普通人怎麼喝茶、飲酒。
一方面,地方窯口離我們的生活更近,另一方面,很多地方窯口的瓷器表現更自由,飽含工匠的個人特色、愛好,也更能反映當時的地方色彩。
北宋磁州窯白釉仙鶴紋瓷枕
宋代 當陽峪窯刻花捲草紋筒形蓋缸
北宋扒村窯 白地黑花花草紋瓶,上海博物館藏
宋鶴壁窯·童兒戲蓮枕
遼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窯白釉剔花唐草紋盤口瓶
宋登封窯珍珠地劃花雙虎紋瓶
其實,河南鞏義黃冶窯,燒製的綠色絞胎很漂亮,是外國人很喜歡的一種中國瓷器,如果將花紋用線條勾勒出來,你會發現這些肌理類似於中國的山水畫,有粗有細,有虛有實。
唐代 黃冶窯綠釉絞胎提樑壺
再比如山西臨汾窯,雖然是地方窯口,但是燒製的茶盞非常漂亮。有一個臨汾窯黑釉油滴盞(北宋~金代),油滴分佈特別密集均勻,有幾千個油滴,90%以上是不交疊的,工藝非常難得,我們稱它為“金油滴”。這隻盞盛上清水的時候,油滴是銀色的,就像漫天的繁星,而放上茶水或者黃酒的時候,油滴顏色就變成紫金色,非常漂亮。
銀油滴盞 山西窯口
紅油滴盞 山西窯口
還有景德鎮影青青白釉,胎土只在景德鎮有。器物胎很薄,透光率是很高的,甚至可以當燈罩使用。
磁州窯的紅綠彩碗放到合適的環境裡會非常漂亮。
南宋景德鎮窯青白釉刻花雙魚紋瓷碗
南宋景德鎮窯青白釉鳳首流瓷水注
金 磁州窯紅綠彩魚藻紋碗
宋代建窯曜變天目盞
北京的龍泉務窯釉色有一些泛黃,工匠也會做一些窯變,顏色搭配很漂亮,很有地方特色。很多北方收藏家家裡也有很多龍泉務窯,但是很多外地藏家不熟悉這個窯口。
遼代 (北京)龍泉務窯蓮瓣缽
耀州窯最鼎盛的時期在五代-北宋,很有內涵,最好的顏色是橄欖色,冰清玉潔,刻花又非常立體,也是中國人很喜歡的一種瓷器。
到金至南宋時,很多匠人逃走了,耀州窯燒的瓷器就沒有那麼好了,釉色有些泛黃。
五代-北宋耀州窯 綠釉刻花雙流壺
宋代耀州窯刻花花口尊,上海博物館藏
金 青釉刻花臥鹿紋碗 1983年陝西省澄城縣城郊鄉董家河村出土
宋代瓷器,那時的規矩不是很死板,是有個性的張揚,富有活力,有些器物的刻花,地方色彩和個人色彩濃郁。
明清有很多規矩,雅俗已經有很明確的區分,雅俗界限過於清晰。
北宋 魯山窯白釉珍珠地劃花梅瓶,1955年河南省方城縣官莊村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金代 河津窯白釉剔花填黑蓮荷紋枕,陝西省寶雞市博物館藏
南宋清溪窯 仿均釉芒口杯,四川遂寧宋瓷博物館珍藏
南宋德化窯青白釉印牡丹紋六稜帶蓋執壺,南海一號沉船出水
宋代山西榆次窯白地黑彩詩文玉壺春瓶
宋代 吉州窯彩繪花卉紋長頸瓶
宋建陽窯黑釉兔毫盞-北京故宮
現在國際市場追崇的一直是宋代的五大名窯(汝、定、官、哥、鈞)的重器。這些重器代表著那個時代最珍貴的東西。
除了這些重器,地方窯口的日常器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可以反映當地的人文風采,更能代表當時窯口所在地的普通人的趣味,不值錢,但很有趣。當然,這只是個人愛好,對投資來說,可能並不適用。
宋瓷窯口千萬個,藏友你是選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