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商周到漢代玉器紋飾的演變過程
1,商代雙勾碾法,也稱雙陰擠陽,雙陰擬陽。即用兩條細陰線把中間部分凸現出來,實現陽線效果。陰線無坡刀。
2,發展到西周時期,雙陰線有了坡刀。一直一坡刀又稱勾撤法,一勾一撤增強立體效杲。
3,西周晚期加大了陰線坡度,也稱大坡刀,使紋飾更加突岀,也使紋飾更加恢宏。
4,發展到春秋早期紋飾仍然延續西周雙陰線紋飾,不過紋飾的雙陰線變淺,也稍顯稀疏。
5,到春秋中晚期紋飾的風格大變,變得紋飾密集而擁擠,稱"深層隱起"又叫密不透風。這實質是一種減地浮雕紋飾
6,戰囯早期仍是雲紋,谷紋,象鼻紋的組合,但紋飾較西周時變淺也變得疏朗,但仍是減地紋飾,地孑處理乾淨
7,8兩圖也是戰國早期紋飾,但與6圖不同。紋飾以外的地子殘留有波稜,並沒作處理。是沿紋飾邊沿壓下去的。
8,圖與7圖相同也是戰國紋飾,是組合紋飾,有地子殘留波稜,不能視為減地紋飾(真浮雕),實為壓地紋飾。
9圖是戰國中晚期,谷紋從組合紋飾中分離岀來成為主體紋飾,一直到漢代。有刻劃與砣機兩種工痕。
11圖,漢代將谷紋又進行了連線,有三角勾連和丅型勾連兩種方式。以後專題。
上邊圖片均為藏品實物拍照。如您詳細記牢,對高古玉的紋飾變化會有深刻理解,看到每種紋飾就能大致斷定年代。古玉的斷代雖然玉質,器型,工痕,次生變化也可參照,但主要還是紋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