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們一起欣賞了宋代傳奇小說《夷堅志》中關於猴王受人膜拜,卻身負深仇大恨的故事,神奇荒誕而又很悲傷,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輕鬆的文章,好心婆婆遇到道人求棗,道人回贈了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歡迎評論堅持每天更新古代傳奇事件,為大家講述南宋繁盛時代,盛世下的奇異故事。
故事:光州(今河南信陽潢川縣)城外七里有個村子,有位老太太家門前種著兩顆棗樹。有一年秋天,樹上的棗兒成熟了,紅豔豔地綴滿枝頭,非常好看。有天,有位過路的道士路過老太太家門口,提出向主人家要棗嘗,老太太說:“我兒子下地幹活去了,我也年老體衰,無法為您打棗吃,請先生您自己任意打了吃吧,我不會計較的。”道士就摘了十幾顆棗吃了,然後把身上的葫蘆掛到樹梢上。臨走時,他對老太太說:“多謝您老美意了。明年這樹上會長出象我萌蘆一樣的棗子,將是一個新品種,可以賣得三倍於原來這種棗的價錢。”隨後他就告辭了。第二年,情況果然如他說的,滿樹長滿了像葫蘆一樣的棗子,非常奇特,現在光州還有這種葫蘆棗,但如果人們把棗核帶到其他地方點種,卻長不出這種棗來。
原文:光州七里外村媼家,植棗二株於門外,秋日棗熟,一道人過而求之,嫗曰:“兒子出田間,無人打撲,任先生隨意啖食,我不較也。”道士摘食十餘枚,將所佩一胡蘆繫於木杪。臨去,顧語曰:“謝婆婆厚意,明年當生此樣棗,既是新品,可以三倍得錢。”遂去。後如其言。今光州尚有茲種,人懷核植於它處,則不然。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認為這是傳說故事,其實現實中真的存在這種棗:葫蘆棗也稱猴頭棗,由長紅棗變異而來。鼠李科棗族的一種植物,果實為長倒卵形,果重10~15克,從果頂部與胴部連線處開始向下收縮變呈乳頭狀,既似倒掛的葫蘆,又似小猴縮脖而坐,因此得名。果面光滑,果皮褐紅色。鮮乾果品質中等;9月中旬成熟。樹體高大,樹冠呈自然圓頭形,發枝力中等,20年生大樹高5米左右,冠徑4~5米。嫁接後1~2年開始見果。生長強旺,耐瘠薄、豐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