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宇航局的OSIRIS-REx任務在2018年底訪問小行星貝努(Bennu)時遇到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發現。任務規劃人員認為,這顆小行星的表面會有大量的細沙和卵石,類似於地球上的沙灘。然而,當任務到達時,任務控制人員發現小行星的表面被巨石覆蓋,缺乏預期的細小石質。
當他們在小行星表面觀察到有可能能夠將大石塊磨成雷石的過程時,該小組更加驚訝。團隊使用機器學習和表面溫度資料來確定為什麼貝努的表面與預期的如此不同。
研究人員發現,這顆小行星表面的高孔隙岩石是造成缺乏細小雷石的原因。OSIRIS-REx為小行星的整個表面捕獲了高解析度的資料,在某些地方的解析度達到了每畫素三毫米。然而,專案研究人員說,當在一些地區收到來自小行星的第一批影象時,它們缺乏解析度,無法看到表面的小石頭和細小的雷石。
該團隊開始使用機器學習,利用熱發射資料區分細小的雷石和岩石。細雷石的熱發射與大岩石的熱發射是不同的。他們建立了一個與混合有不同孔隙度的岩石的不同部分的細雷石相關的熱輻射庫。機器學習使研究人員能夠探索這樣一個龐大的資料集,使他們能夠在例項之間"連線"。
最終,專案研究人員發現雷石在小行星上並不是隨機分佈的。他們發現,在岩石無孔的區域,它比孔隙率較高的區域要常見幾十個百分點。在具有高孔隙率岩石的地區出現的石膏較少,因為當流星體撞擊岩石時,它被壓縮而不是破碎。
這項研究是由亞利桑那大學的薩維里奧-坎比奧尼領導的團隊發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