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血液腫瘤微小殘留物(MRD)檢測技術進入了迭代週期。基於高通量的基因測序技術,國內和國際市場上有一批企業躍躍欲試,相繼推出了自己的MRD檢測產品。
對於罹患血液腫瘤的病人,經過治療後需要定期檢測身體內腫瘤細胞殘留。“一款好的MRD產品需要具有高特異性和敏感度“,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血液腫瘤中心主任湯永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因為不同的程度的腫瘤細胞殘留,決定了不同的治療方法和治療強度。
競爭帶來技術進步,新一代MRD檢測產品的靈敏度提升了百倍,可以從百萬個健康細胞中檢測到一個腫瘤細胞;競爭帶來優勝劣汰,新賽道的進入者們並非都能跑到最後。
“Seq-MRD是我們在血液腫瘤檢測的第一個產品,也是我們第一款MRD檢測產品”,泛生子首席醫療官胡云富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款產品的上市使泛生子覆蓋了更全面的癌種和業務領域”。
泛生子和復星醫藥在本月22日達成戰略合作,將一款基於高通量測序的MRD產品推向血液腫瘤市場。白血病、惡性淋巴瘤及多發性骨髓瘤是常見的血液腫瘤。據我國癌症登記中心資料,2019年我國血液癌症新增患者約20萬人,經過治療後還需要定期檢測是否存在復發可能。
MRD(Minimal Residual Disease)是指惡性腫瘤經過治療後體內殘留的微量腫瘤細胞,MRD在體內的水平一般比較低,醫生需要藉助敏感性和特異性都非常高的方法進行檢測。疏於MRD檢測的結果有時候是致命的,準確的MRD檢測是精準治療的基礎。
據泛生子與復星醫藥簽訂的獨家商業化協議,由後者將泛生子基於高通量檢測技術的Seq-MRD產品推向血液病重點醫院和診所,用於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等淋系血液腫瘤患者。
MRD是國內和國際治療癌症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湯永民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等表示,血液腫瘤患者的治療過程有幾個監測時間點,病人在接受治療後需要做定期檢測。
對罹患血液腫瘤的病人來說,即便術後的檢測也不是輕鬆的過程。
“血液腫瘤的檢測一般採用骨髓標本,都是需要抽骨髓的”,湯永民教授告訴記者,也有研究認為淋巴瘤可以用骨髓,也可以經活檢後淋巴瘤組織標本進行檢測,也有使用外周血ctDNA。
“血液裡殘留有還是沒有,有的話是高還是低,高到什麼程度。好的MRD產品需要具有高特異性和敏感度”,湯永民教授表示,不同的程度的腫瘤殘留,意味著不同的治療方法和治療強度。
在高通量篩查技術之前,醫生一般可採取流式細胞術或PCR技術。
流式細胞技術可以在一萬個健康的細胞中檢測到一個癌症細胞,新的檢測技術則可從一百萬個健康細胞中檢測出一個癌症細胞。“敏感度提高了一百倍”,湯永民教授表示,這有助於為血液腫瘤病人手術後的進一步治療及時拉響警報。
將高通量的測序技術應用於癌症殘留物檢測,這是目前全球科研機構、臨床醫生和醫療企業廣泛關注的前沿技術領域。
在血液腫瘤領域的突破,最早來自於美國的Adaptive Biotech公司。2018年,美國FDA批准了該公司的ClonoSEQ 檢測技術上市,用於檢測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或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微小殘留灶。這是FDA批准的首款基於二代測序的MRD產品。兩年以後的2020年8月,該產品獲FDA批准擴大了其適應症範圍,增加了CLL(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型白血病。
泛生子在血液腫瘤MRD領域可以理解為對標Adaptive Biotech。胡云富博士對記者表示,他此前在FDA任職,當時正是他的團隊負責了Adaptive Biotech產品的審評。
人才的流動帶動技術的傳佈。泛生子等公司的產品,縮短了中國市場和美國市場MRD技術的差距。而且,新技術也會與成熟技術長期共存一段時間。一是因為新技術還有許多應用在探索期,二是因為目前流式技術相對還便宜一些。
“選手”多了
中國也許是檢驗新技術的最好市場之一,廣闊市場和眾多病患意味著可以容納更多的競爭者,以及隨之而來的更快的技術迭代。
單就MRD而言,中國市場已經出現了數家探索新技術的公司。泛因醫學研發的血液腫瘤MRD檢測產品在今年3月獲得了歐盟CE准入資質;閱爾基因與癌症智慧診斷公司C2i Genomics達成戰略合作,共同開發基於人工智慧演算法的MRD監測產品;桐樹基因與賽默飛世爾就新技術的開發達成戰略合作關係。
泛生子聯合創始人及執行長王思振表示:”除了血液腫瘤MRD之外,泛生子也正在致力於MRD在實體腫瘤領域的研發與應用。”
實體腫瘤的MRD技術開發更具挑戰性。即便MRD這一概念,也是自血液腫瘤逐步延伸至實體腫瘤領域。目前,Adaptive Biotech的MRD產品覆蓋範圍也限於血液腫瘤領域,尚未拓展至實體腫瘤。
肺癌是中國的高發癌種,僅以肺癌MRD為例,便可看出其中難度。
第18屆中國肺癌高峰論壇今年3月6日在廣州舉行,參與方包括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廣東省腫瘤研究所等近20家知名醫療結構,以及燃石、世和、吉因加、桐樹、至本和艾德等多家基因檢測公司。大會形成的《非小細胞肺癌分子殘留病灶專家共識》認為:目前就肺癌這一癌種,MRD研究仍處於前期研究證據的累積當中,整體上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階段。
企業競爭帶來技術進步和優勝劣汰。同時,中國的測序技術相關企業面臨的一些問題是共通的,比如所投入的裝置成本。
高通量測序所需要的裝置大部分來自於一家美國企業Illumina。在第一財經記者此前走訪的數家基因測序相關企業裡,它們的實驗室裡多是Illumina儀器,這些裝置價格不菲,且幾乎獨佔了高通量測序市場。
“2018年到現在,因美納每年大型機器降價是10%,中型機器降價每年是15%。”Illumina大中華區總經理李慶在去年的一場會議期間提到。他提醒相關企業,“你們關注的不應該只是生產成本,其實你會發現,後面最高的是銷售、流通成本。很多的藥廠,藥很便宜,(終端價)為什麼那麼貴?當中很多是在流通環節,銷售、市場、經銷商這些成本很高。”
“現在的成本肯定是降不下來的,短期來看,訂單量現在還沒有上來。不但包括因美納,還有其他的上游的供應商,訂單量不上升肯定也是沒法降成本。”燃石醫學CEO漢雨生此前介紹該公司面臨的成本壓力時表示。燃石醫學業務覆蓋患病人群的基因檢測(包括MRD),以及癌症早期篩查等。
MRD新技術推向市場,要比較關注成本。在新產品廣泛推廣之前,企業的研發投入和固定資產的投資難以均攤。如果“一輛卡車只運一瓶水的話”,胡云富表示,可以想見其中的成本。這也是為什麼泛生子與復星醫藥合作,後者有接近1500人的推廣團隊,有助於將產品快速鋪向醫院,攤薄成本。
在腫瘤MRD技術迭代週期中,參與的企業越來越多。技術高低影響企業成敗,但堅決的執行力同樣不可或缺。比賽剛剛開始,誰勝出誰淘汰,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