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不同地區的人創造了各不相同、且帶有濃郁地域色彩的風俗特色。而在我國,民族眾多,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活習俗,隨著時間的流逝,某些風俗特色被永遠的留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成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喪葬形式和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在峭壁上掛著的小懸棺材,月黑風高的環境下,一陣涼風呼嘯而來,配合著懸棺,內心發顫。就因為野人出沒而被譽為中國神秘之地之一的神農架地區就有著很多這樣的懸棺,在我國曆史文化傳統中,懸棺是古人埋葬的一種方式,以這種方式入葬,棺材無需埋藏在地下,而是懸掛在懸崖峭壁之上。而這種埋葬方式也不是人人都能夠使用的,在古代這是貴族身份的一種象徵,是貴族專屬的埋葬方式。
我們如果仔細觀察神農架林區的“懸棺”就會發現,這裡的“棺材”都比較小巧,遠沒有普通棺材的規模。而不僅僅是神農架,各地的懸棺都會因為風俗和生活習慣的原因有些細微的不同,比如位於江西省鷹潭龍虎山上的懸棺,大大小小的棺木被鑲嵌在距離山腳幾十米甚至數百米的山脊之上,據說這種喪葬方式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但是科技落後的古代是如何把這些數百斤的棺木準確的放到陡峭山崖上的呢?為什麼當時的人要選擇這種奇怪的方式進行殉葬呢?
在這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這個神秘的懸棺究竟是什麼?懸棺是屬於“崖葬”的一種,而崖葬屬於中國古代南方少數民族的墓葬形式,在江西,貴州,四川多地都有出現,而我們最初提到的神農架懸棺也赫然在列,更為驚人的是,不僅是在國內,這種懸棺在東南亞和太平洋南部島嶼也有發現。
雖然,史書上記載了曾經出現過的這種墓葬形式,但是,歷史資料上卻並沒有關於龍虎山懸棺的任何記載。後經考察發現,龍虎山崖墓群是中國最早的崖墓群,更是中國崖墓的發源地,墓葬距今2600餘年,數量之多,位置之險,造型之奇特,實乃舉世罕見,更被稱為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觀”。
如此笨重且需要萬分小心的棺木,古人是怎麼把它放到懸崖峭壁上的呢?根據史書記載,大致有兩種辦法:第一種是先在懸崖下築土堆,從土堆上把棺柩送到裡面,然後把土堆清理掉;第二種是用繩索從山頂上將棺柩墜下,放到預定的位置。不論哪種都顯示了當時古人的智慧。
那麼他們為什麼會選擇這種奇怪的喪葬形式呢?而之後這種儀式又悄無聲息地消失了又是因為什麼呢?在交通工具不發達的過去,人們的遷移範圍很有限,那個時期的人如果居住的地方到處都是山石,挖造墓地的成本就太高了。
與此同時,這樣的地方野獸甚多,人們又擔心山林野獸對先人遺體進行騷擾,因此,便有了懸棺這樣特殊的喪葬形式。還有一個原因,因為當時的山林太過茂密,人們擔心把先人埋葬在山林之中,後人不好找,於是,便把先人的遺體放置在懸崖之上。一來可以保護先人的遺體,二來也有利於後人的祭拜。
而在這種形式興起的沒多久之後,它就突然的銷聲匿跡了,要知道過去人們對於傳統風俗十分看重,一般只要不是遇到了什麼滅頂之災,人們一般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傳統習性。因此,懸棺這種喪葬形式的突然消失讓人十分不解。
於是經過學者的研究後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人們生活以及勞動方式的需要,才導致這些代代相傳的風俗逐漸消失了。還有,就是人們周圍的自然物質環境不斷的發展變化,導致人們被迫改變自己的傳統風俗。而且,一些風俗帶有強烈的區域性和階段性,才導致了它們的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