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目標觸手可及,你只差一本書:《認知驅動力》
作者:周玲
書稿:竹笛清韻 20211025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臥薪嚐膽”的故事。該故事講述的是春秋時期,越國被吳國打敗後,越王被抓去吳國服役了三年。回國後,他暗暗定下目標:消滅吳國。
勾踐每天睡在柴草上,醒來之後就嘗一口苦膽,以此來來警示自己,不要貪圖享受,不要忘記戰敗之辱與服役之苦,要忍辱負重與發憤圖強。然後,他操練兵馬,親近百姓。
十年後,越國強大起來,勾踐親自帶兵,一舉殲滅吳國,一雪前恥。該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信念,戰勝自我的勇氣,這樣我們才能實現心中的願景。
其實,我們不是沒有目標,而是有了目標後,常常不能持續發力。那麼,如何做一個長期主義者,朝著心中的目標不斷努力前行呢?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認知驅動》這本書,將會給大家帶去答案。
1、提升我們認知,讓目標觸手可及。
在眾聲喧譁的時代,每天都有很多資訊洶湧而至。我們很容易受到這些外部資訊的干擾。
在《認知內驅力》一書中,作者認為每天有事情做不代表覺醒,每天都努力也不代表覺醒,真正的覺醒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渴望,立足長遠,保持耐心,運用認知的力量與時間做朋友。
我們很多時候,不是沒有想法,而是想法太多,而認知的深度不夠,行動力更是欠缺。比如我們想要讀書,一激動買了很多書。
一開始,我們恨不得一天把書看完,可是沒有堅持幾天,我們就放棄了,然後默默地看著書架上的書與塵埃為伴,最後,我們徒留一聲嘆息。
其實,這主要是由於我們對於看書的認知度不夠,或者說驅動力不夠。我們想看書,如果只是衝動,沒有一定的目標,那麼就很難堅持。
如果說我們經過深度思考,我們看書的目的是靜心,是增加自己的見識,是提升自己寫作的能力,那麼我們就會好好地制定可行性地目標。
比如每天看書20頁,看了後寫下自己的感悟。這個目標容易達成,而且寫的過程也是提升自己思維的過程。
如果我們定的目標過高,對自己認知度不夠,比如要求自己每天看一本書,那麼堅持幾天就容易倦怠,最後也就容易放棄。
因此,我們除了提升自己的認知,更要讓目標觸手可及。
2、目標確定後,堅持就對了。
每個人都有惰性,堅持做一件事情不容易。有時我們給自己找很多理由,上班累了,葛優躺了明天再說。
可是“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萬事成蹉跎。”
我們定下目標,不管發生什麼事我們都要朝著這個方向前行。當然,特殊情況的時候,我們可以靈活一點,比如第二天補上。
《認知驅動力》一書裡說,很多人雖然嘴上說要保持耐心,但身體卻誠實地遊走在即時滿足的邊緣。因此,堅持不容易。但是唯有堅持,我們才會行更遠。
其實堅持的路上,我們一直在成長。我們堅持看書,寫感悟或者書評,一段時間後,我們會發現越堅持的自己越棒,越堅持的自己會遇見越多的機會。
比如,我自己堅持看書與寫作,然後就遇見了劉主編的寫作課,遇見了優秀的格導、默導、文炳老師、1900老師……還遇見了很多優秀的夥伴比如蘭戈、梅、沛、雲捲雲舒等等。他們都給予我無限的鼓勵與力量。
這樣,我就更有動力去讀書與寫作。把讀過的書,變成有價值的文字,溫暖別人的同時,更溫暖了自己。
3、我們一起努力,然後在人生高處相遇。
記得有人說過,是因為相信,才看見,不是因為看見才相信。
認知內驅力,其實就是一種相信的力量。我們相信讀書會讓自己變得從容不迫,相信寫作會讓自己的精神豐盈,那麼我們就認認真真地去做。
周玲在《認知驅動力》一書中告訴我們:
有的人希望只讀幾本書就能博學多識,堅持21天就能養成一個習慣,少吃幾口飯就能變瘦,讀完一篇乾貨文章就能立即改變。
是的,我們不要想著讀幾天書,寫幾天文章,我們的氣質就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董卿的氣質之所以優雅,她出口就詩意縱橫,這與她從小就愛閱讀分不開。
三毛說過,我們所讀過的書,都會以一種方式從我們身上慢慢散發出來。但是,這都需要我們堅持去讀書。
我們要相信腹有詩書氣自華,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人隨。
讀書有時不要太功利,只有純粹地去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才更容易堅持。
周玲認為人與人之間的根本差異是認知能力上的差異,因為認知影響選擇,而選擇改變命運,所以成長的本質就是讓大腦的認知變得更加清晰。
在資訊狂轟亂炸的時代,我們需要保持一份清醒,需要提升我們的認知內驅力,並堅持去做好一件事。
如果你也有半途而廢、困惑與迷惘的時候,不妨讀讀《內驅力》這本書,這是一本接地氣而又能促成我們不斷成長的好書。
願我們一起努力,然後在人生好處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