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這一句,我想大家應該也都非常的熟悉,不過傳統的解讀還是有不少的問題。大致的意思是說,孔子說,花言巧語敗壞道德,對於一些小事情都不能忍耐,就會敗壞大事情。
可以說這種思想本身並沒有多大問題,但是和這裡的本意已經相去甚遠了。
我們先來看這個巧言亂德,這裡的德絕對指的不是道德的德,而是“德者,得也”的得,用我們現在的話來通俗的解讀的話,就是我一直說的,我們用自以為是,自以為能夠自洽的邏輯去解釋我們碰到的問題,而不是一點一點的小心去求證,這麼做就會“亂德”,意思就是我們沒有辦法進行持續有效的積累。
後半句的“小不忍,則亂大謀”是對“巧言亂德”的解釋。這裡的“忍”指的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忍讓,而是刀口向內的最嚴苛、最嚴酷的自我剖析,這不僅僅是一種態度的問題,而且自我剖析也要有方式方法。所以,“忍”的本意是“刀刃對於心敢於行敢於止之能耐是忍之正規化”,但是,我們絕大多數時候,都不敢直面自己的內心和精神世界,最常做的就是自我美化或者是自我感動,都是儘量避免去看到自己真實的內心。
那這裡的“小不忍,則亂大謀”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我們在一些小的細節上不知道小心求證,反覆印證、反覆驗證,而最終導致整件事情或者說是大的失敗。
而前邊的巧言,其實就是我們為了自我欺騙而在我們的大腦中腦補出來的各種幻象和自以為完美自洽的邏輯鏈,實際上根本經不起推敲。
這兩章其實都是在談同一個問題,上一章說的是具體的表現,也就是能夠直道而行的古人,不會為了讓自己顯得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就去把原來的材料銷燬,而是把這些東西保留下來,留待後人去繼續思考和驗證,這一章說的就是這種心理作用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