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3年前想想上幼兒園起,我就開始思考著她有哪些興趣愛好,該給她報哪些興趣班。
在想想滿4週歲的時候,給她報了舞蹈課,後來陸續增加了繪畫課、鋼琴課、英語外教課。現在想想上小學了,給她報了硬筆書法課。
到目前,我們還在上的課有舞蹈課、繪畫課和硬筆書法課。那我為什麼不再給想想上鋼琴和英語外教課了呢,那是有原因的。
下面我就來說說我在給孩子報興趣班上踩過的坑。
01
學了15個月的鋼琴課
現在比較盛行給孩子做音樂啟蒙。音樂啟蒙從哪裡開始,從樂理、從樂器開始。
那學哪些樂器呢?現在的孩子估計有一半在學鋼琴,還有一半在學古箏、大小提琴、架子鼓等。
看到滿街的藝術培訓機構,看到身邊的同事朋友的孩子在學鋼琴、在學古箏,我的心也開始蠢蠢欲動起來。
在想想上幼兒園的第一年,班上就有孩子在學鋼琴了。
我那時聽了很驚訝,那麼小的孩子,可以學鋼琴嗎,能學得好嗎?
孩子的媽媽在邊上侃侃而談,說自己是怎樣讓老師同意接收這樣一個小小學生。我們在邊上聽得瞪大了眼珠。
從那時候起,在我的心裡埋下了一個念頭,讓想想學鋼琴的念頭。
到想想上幼兒園中班的時候,我陪想想去上了一節鋼琴試聽課。我家孩子個子小,坐在鋼琴凳上,彈起鋼琴挺吃力的。而且那時想想說不想學鋼琴。
我就想再等等,等想想上大班的時候再去學。
到了想想念大班的時候,我再次給想想約了一位鋼琴老師,這位鋼琴老師會調動上課氣氛,還一個勁地誇想想悟性高,彈得好。
想想是因為喜歡鋼琴老師才同意上鋼琴課的。
在這期間,想想爸爸一直不同意孩子學鋼琴。他說現在學鋼琴的孩子,以後有一半是不會用到鋼琴的。
我執意想讓女兒學鋼琴。我小的時候想學鋼琴,都沒機會學呢。現在得讓咱們的孩子學呀。(估計不少家長也是這樣的心態)
孩子爸爸扭不過我的執念,嘆了口氣。
我心裡喜滋滋的,女兒的學鋼琴生涯就此開始了。
考慮到現在我們住的房子比較緊湊,沒有地方放鋼琴,我決定帶孩子去小區旁邊的琴行去練琴。
每天下班,我早早地回到家,接女兒幼兒園放學之後,就去琴行練琴。
剛開始學的時候,想想進步挺大的。老師一直誇獎想想識譜能力強,邏輯性好。
我心裡很開心,以為女兒可以學好鋼琴。
一年之後,鋼琴課的難度越來越大。想想有幾次因為平時練習不夠紮實,老師在課堂上批評了她。被老師批評的想想,在課堂上淚流滿面。
之後的很多次上鋼琴課前,想想都說很緊張,害怕上鋼琴課。
每次,我都鼓勵她。我不希望她的鋼琴課半途而廢,我希望她能堅持學下去。
在我的堅持之下,想想繼續上鋼琴課。
我心裡知道,其實她並沒有那麼喜歡彈鋼琴。她肯練琴,都是迫於我的壓力。而每次練琴的時間,都是我們母女關係最緊張的時刻。
學鋼琴,包括學其他樂器,要想彈好一首曲子,得每天練上好多遍。
任何才藝的培養,都是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的。而一個人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
特別是想想現在上小學了。雙減政策之下,想想帶回家的書面作業雖然不多,但每天晚上,我們都會閱讀、寫字,跳繩。晚上的時間都是排得滿滿的。
我和孩子爸爸開了個家庭會議。我們共同決定,停止孩子的鋼琴課。
這是我思考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做出的決定。
我們學鋼琴的目的是什麼?孩子喜歡學鋼琴嗎?我堅持給孩子上鋼琴課,是我心底裡有對學鋼琴的一種執念,還是孩子真的想學,給她培養一份熱愛?
當答案漸漸清晰的時候,我決定及時止損。
與其堅持著讓孩子學一門她並不喜歡的鋼琴課,不如把這份精力用在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上。
02
學了一年的英語外教課,被坑15000元
去年夏天,我給想想報了英語外教課。
都說英語啟蒙得從娃娃抓起。為此,我還特地買了一本《英語學習規劃》認真地研究了起來。
按照書中的學習規劃,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我在去年夏天,給想想報了蘭迪少兒英語。每週兩節外教課。
到今年夏天,已學了一年。
藉著上英語外教課的壓力,我們平時經常在做英文繪本閱讀,看英語動畫,聽英語故事。
原本以為可以就這樣一直學下去的。
直到今年雙減政策出來,一切又都戛然而止。
不僅英語外教課停課,我續的2年學費也因為蘭迪少兒英語無力經營,退費變成遙遙無期。
經過一場艱難的維權之路後,我們停止學科類培訓,讓孩子的學習迴歸校園。
給孩子做英語啟蒙,我們最初的想法是對的,但決不是隻有報外教培訓班一種途徑。
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都需要語言環境。
另外,這次報班之後,我想給大家提個醒。報培訓班,最好是報短期的培訓班。有些家長喜歡一次性報一年或兩年的學費,認為這樣課單價比較低。
我們的英語課後來續費兩年,課單價是低了,可是還沒開課,培訓機構宣佈停課,一分錢也退不出來。
03
做孩子的榜樣
這一年,我從熱情高漲地給孩子報興趣班,到現在學會給孩子的興趣班做減法。
這期間,我們母女有過爭執,有過彆扭,也有過親子關係變得很緊張。
後來,我問自己,我能給與孩子的是一個接一個上不完的培訓課,還是教會她樹立正確的三觀,健康陽光地成長?
答案我們都懂,更重要的是做到知行合一。
我們都該接受,自己的孩子就是一個普通的孩子,他們身上,承載不了我們過多的期望。
不如我們放些精力在自己身上,認真地對待生活,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長,和孩子一起奔赴未來,做孩子最好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