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作為一個僅有245年曆史的國家,靠戰爭發家致富,偷盜了英國的果實,打破了以歐洲為世界中心的局面,製造了中東幾十年的混亂局面,可以說美國在這兩百多年間靠著一步步的精心謀劃從而坐上了超級大國的位置,回顧美國這場短暫的發跡史,更像是一段段暗流湧動的經典戰略合集。
245年過去了,美國從建國到現在一直處在加速上升狀態,中間因為越南戰爭、冷戰、金融危機等,使得美國的經濟偶有回落,但這並不妨礙他短暫調整以後繼續上升,因為他坐在世界第一的寶座上,前面沒有國家能壓制他,後面沒有國家能威脅他。但凡有哪個國家讓美國感受到威脅,美國就會進行戰略轉移,不惜一切代價進行針對。
隨著中國的迅速崛起,美國感受到了來自中國的壓力,特朗普慌了,拜登也慌了,針對中國,美國啟動了第六場戰略轉移。
在前五次戰略轉移中美國收穫了巨大的成功,前五次的成功讓美國輕輕鬆鬆的立於不敗之地,不知道這次針對中國的第六次戰略轉移能否續寫美國的不敗神話,中國又是否能應對來自美國的全方位打壓,進而打破美國的不敗神話呢?這裡是先鋒觀察站,今天我們來聊聊美國的第六次戰略轉移。
如果世界是盤棋局,那麼只有大國才具有博弈的資格,美國就是這盤棋局上的莊家,美國的對手換了一茬又一茬,而美國這個莊家卻屹立不倒。
回顧歷史發現,美國並不是一開始就坐在這盤棋局上的,美國之前的世界霸主是英國、西班牙等為首的歐洲列強。那麼美國是如何超越歐洲列強成為新的世界霸主?這就不得不提到美國的第一次戰略轉移。
1823年,門羅提出了一項宣言,後來這個宣言被稱為門羅主義。門羅主義有三條宣言:1、歐洲列強不能把美洲大陸已獨立的國家當做殖民物件;2、歐洲列強不能干涉或插手美洲獨立國家的事務;3、作為回報,美國保證不干涉歐洲事務,包括歐洲現有的在美洲的殖民地的事務。門羅宣言成為歐洲在美洲大陸殖民化程序的絆腳石。
歐洲列強的殖民美夢在美洲大陸破產,並不是因為當時的美國有多強,或者說門羅宣言有多正義和民主,完全是因為當時的歐洲列強,如英國、法國、西班牙以及俄羅斯等國之間糾纏不清的利益紛爭。
門羅宣言聽起來像是美國為主權國家獨立自主的發聲,實際上是美國想要奪取美洲大陸的掌控權。美洲大陸不允許你歐洲列強染指,但是我們美國可以,美國把自己定義為美洲的家長。
1898年,美國已經完成了奪取美洲大陸的實際掌控權,在此基礎上,與西班牙展開了瓜分美亞殖民地的戰爭,並奪取了西班牙在大西洋的制海權,又佔領太平洋,取代了英國的海軍力量。
經此一役,美國正式登陸歐洲,以全新的姿態加入世界強國的行列,美國的崛起吹響了歐洲衰亡的悲歌。
如果說第一次戰略轉移為美國崛起提供了自由的土壤,那麼第二次戰略轉移則為美國提供了財富,美國的第二次戰略轉移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際,歐洲各國相互牽制,打的難捨難分,而美國則獨善其身,這源於美國奉行華盛頓提出的孤立主義。
即不干涉原則,除自衛戰爭外不主動捲入任何外部軍事衝突。
孤立主義被提出以後,在此後的百年間直至世界第二次大戰結束,美國的每一任領導人都堅定不移的貫徹落實了這個方針。這個方針為美國提供了相對穩定的國際環境,直接避免了一戰中與歐洲國家產生衝突的可能。
這也是美國能在一戰中游走在歐洲各國之間,以中立國的身份做生意的原因。由於沒有參與戰爭,美國得以在一戰中大發橫財。
歐洲人在打仗,美國人在發財,歐洲在衰落,美國在崛起。美國在這次轉移中,完成了從兩洋向歐洲移動的目標,挫敗了稱雄世界三百年的英法兩國。
第三次戰略轉移,美國側重於從歐洲擴大到日本和整個太平洋板塊。
這時期的美國已經踏上亞洲的土地,並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而此時的德國也如日中天,成為了美國稱霸歐洲大陸的阻礙,美國貫徹落實孤立主義方針,沒有采取戰爭的形式,而是掌握了金融體系的“黃金密碼”,建立了以美元為主導的經濟體制,歐洲苦心經營幾個世紀的世界秩序就這麼輕易地被美元摧毀了。
美國在二戰中,竊取了日本以及英國的大部分殖民地,為其奠定了經濟霸主的地位,並正式開啟了在亞洲大陸的新一輪征服。
在和美國的對抗中,西班牙倒下了,還有英國,英國倒下了還有德國和日本,德日倒下了,美國便將目光轉向了蘇聯,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美蘇冷戰。
由於蘇聯在軍事實力上和美國不相上下,在上世紀中後期與美國同處於世界之巔,美國便針對蘇聯進行了第四次戰略轉移。
兩個軍事力量對等的國家在有矛盾時進行熱戰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只能進行冷戰,持續了近五十年的美蘇冷戰隨著蘇聯的解體而告終,這意味著美國在第四次戰略轉移中又一次取得了勝利。
蘇聯倒下了,放眼當時的世界,沒有哪個國家有能力再成為美國的對手。按理說美國應該安靜下來了吧?然而事實是美國這樣一個唯恐天下不亂的主怎麼可能放過一切發財的機會。
在自己還不夠強大的時候就不安分,更何況現在是天下“唯我獨尊”的局面,那還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於是美國便將魔爪伸向了中東地區。
中東國家由於能源豐富一直是世界爭奪和攻略的主要物件,美國也不例外,將中東地區定為自己第五次戰略轉移的目標。
中東在美國的掃蕩下,不堪其擾,滋生了大量的恐怖主義,直接導致了伊核問題的產生。
有美國撐腰的以色列頻頻在中東地區發動戰爭,時至今日,中東各國還是矛盾不斷,衝突不斷,戰爭不斷,而美國則利用軍事實力和美元霸權收割了中東地區的大量財富。
細想美國的五次戰略轉移,要麼是對處在不同時期的世界頂峰力量的精準遏制,要麼是憑藉自己的霸權收割弱小國家的財富,美國每一次出手都持籌握算,打著中立的旗子游走在不同聯盟之間。
這就是美國與其他國家擴張形式之間的區別,比如當時的世界強國英國、俄國、西班牙、法國等都是透過堅船利炮開啟殖民地的國門,但美國則向全世界展現了比堅船利炮還厲害的侵略武器,那就是用美元拿捏各國經濟命脈,用文化輸出佔據道德高點,以強大的軍事實力產生威懾力,讓其他國家輕而易舉的臣服在美國的淫威下。
如今,美國的第五次戰略轉移還沒結束,就啟動了第六次戰略轉移,而這次坐在美國棋桌對面的是中國。
其實美國早在上個世紀就開始了對中國的戰略轉移,雖然上世紀的中國還是積貧積弱,羸弱不堪,但是中國畢竟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有著世界第一的人口,世界第三的土地,中國之於世界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如果說中國在美國的前五次戰略轉移中扮演了被動參與的角色,那麼美國的第六次戰略轉移則是真正的將中國視為了博弈物件。
蘇聯解體後,美國忙於在中東發動海灣戰爭,沒空顧忌中國,這給中國帶來了韜光養晦的時機。
在上世紀90年代末至本世紀中期,美國又陷入恐怖主義的泥潭,無法給正在改革開放中的中國使絆子,等到美國回過神來,中國的發展已經到了不受美國控制的地步。
中國改革開放之後四十年的變化抵得上別的國家發展兩三百年的變化,為了減緩中國發展的程序,美國開啟了他的第六次戰略轉移,阻止中國超越他,以此來確保自己能夠繼續在世界橫行。
美國對華的策略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見經濟打壓沒有效果,就採取在晶片等高階技術方面的封鎖行動。
中國軍事力量不如美國,美國就在軍事方面對中國進行圍堵。
構建反導彈系統劍指中國,頻繁在亞太一些敏感區域進行軍事演習,在南海問題上煽動菲律賓等國家與中國公開對抗,增兵亞太奪取海上控制權,增添中國在解決南海和東海問題上的難度。
拜登上臺以後,已經初見孤立中國的苗頭,如果說特朗普的“亂拳打法”使得亞洲大陸許多國家報團取暖,那麼拜登明確的表現出只針對中國的態度大有冷卻亞洲國家之間已經回暖的關係。
面對美國每戰皆勝的戰略轉移,中國更加需要小心謹慎,應從多個方面進行回擊和應對。
其一,與俄羅斯、伊朗以及亞歐大陸其餘國家加強合作,依託一帶一路發展戰略,與內陸國家建立友好關係,共同促進經濟發展,打破美國的軍事包圍。
其二,不給美國干涉中國內政的機會,在香港、新疆、臺灣、南海等問題上表達鮮明立場,中國在涉及領土主權問題上絕不退讓。
其三,加強中國的文化輸出,完成科技強國的轉變。美國之所以能橫行世界這麼長時間,依靠的就是民主、自由、人權等文化價值的輸出,洗腦全世界,讓世界認為美國的東西就都是好東西。
除文化外,美國還有領跑世界的科技實力,中國只有加強文化輸出,提升科技實力,才有能力與美國抗衡。
事實上,打敗美國戰略轉移的不敗神話的想法固然美好,然而中美博弈的時間將會是漫長的,過程將會是是曲折的,我們要做好長期“戰鬥”的準備,只有做好了準備,堅定不移的發展自身,打破美國戰略轉移的不敗神話總有一天會成為現實。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歡迎收看先鋒觀察站,喜歡我,記得關注、點贊和評論。我們下期節目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