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畢淑敏在她的作品《孝心無價》中,有這麼一句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父母在世的時候,自己還有歸處,還可以回家看看;父母不在了,沒了親人,家也只能叫做故鄉。
起初我對這句話並未留心,因為那時的自己父母全堂,雖然兄弟姊妹比較多,逢年過節不用說,都是聚在父母一塊兒的,一大家二十多口人,吃飯的時候要擺上兩三桌,真是好不熱鬧。後來母親去世了,我們仍然歡聚在老父親的身邊,其樂融融,一直要玩到初六上班,才依依不捨地分別,並沒顯得些許寥落。前年老父親也走了,雖然我們兄弟姊妹都相處得很好,逢年過節仍像往年一樣,或聚在老大家,或相約一起玩耍,但總覺得沒有在父母身邊自在,總感覺自己是客。當老師的我,過年正是我們放寒假的時候,初五一過,他們就要趕著回去上班,而我最早也要玩到初六才走,有時甚至一直會呆到開學。現在父母不在了,我們雖然仍像往年一樣,在年三十匯合吃團圓飯,不管在哪家,我也不太可能呆那麼久,總是找一些託辭,至多初三就回了自己的家。那種無形的客居的情愫氤氳不去,讓你怎麼也呆不了那麼久。
都說父母在的地方才叫家!記得十多年前,二哥承包了一個雞場,忙不過來,就把爸媽都接過去照管,那年過年的時候,我們兄弟姊妹都到養雞場去過年,儘管條件有限,連吃飯的鍋灶都很簡陋,但大家還是玩得很開心。如今條件雖然好了,卻怎麼也找不回當年的感覺。此時我才真正體會到畢淑敏這句話的深刻內涵,子女對父母的那份依戀,那種家的感覺,不是隨便用一種情感和氛圍就能代替的。父母在的地方才叫家,有父母才有家,願天下所有兒女都能珍惜自己的父母,多陪陪他們,哪怕只是陪他們聊聊天,幫他們洗洗筷子刷刷碗,莫要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時才感到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