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兵
《道德經》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千百年來,啟人無數。閒暇之時,捧讀此書,心有所感,惶惶然訴諸文字,純屬自樂。有幾個爭論幾千年的觀點我必須在此申明一下,可能跟很多人的說法不一樣。同時,拜讀《道德經》,我發現“大道至簡”,並不是傳說中的玄之又玄。老子的辯證法樸素、方法論簡單,操作性不難。把難懂的文言文轉化成現代人的語言,把老子的大智慧用簡樸的文字通俗易懂地傳播到每個人的心裡,使之接地氣能實用,從而給我們日常生活做人做事帶來指引、少走彎路,啟迪心靈智慧。
《道德經》第二章寫道:“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無為”的觀念,成為《道德經》一書的中心思想,其他的重要觀念都是圍繞這個觀念展開的。老子所處的時代天下大亂,諸侯混戰,統治者強作妄為、貪求無厭、肆意放縱,違背自然規律、社會規律,即所謂的“有為”。“無為”被很多人理解成什麼事情都不做,或者不作為不妄為不折騰,天下就可以大治了。道德經的主要思想在“道”,看清了“道”,才能懂什麼才是真正的無為。現代人都在望文生義。“無為”的真正意義是:領導者應清空自己、放下名利慾望,清心寡慾、知足常樂,則老百姓就有利和物阜民豐。“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如果能做到這樣,則“無為而無所不為”。
《道德經》第五章寫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乍一看這句話,不是在罵人嗎?字面意思好像是:天地和聖人都不仁義,視老百姓的性命如草芥。老子是不是有愚民思想和消極避世的教化?如果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冤枉了老人家。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天地和聖人都一樣,他們是無私的,不講仁不仁義,對待世間萬物,都跟對待草扎的狗一樣,沒有絲毫偏袒。你用芻狗或者金子來祭祀它們,它們都不會動感情,無所謂善惡,也懶得理睬你人間的賄賂。因為七情六慾都是你人類瞎貼的標籤,這玩意過度了就不是好東西。天地沒有感情也不說話,不照樣在滋養萬物?天行健地勢坤,壽命還長得不得了。而且大自然還有個神奇的法則,那就是:“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道德經》第八章寫道:上善若水。上善之人,若水性也。比喻君子為人處世,猶如淨水利益萬物。又水性至柔不與人紛爭不休。處於眾人所厭惡之卑下地位,這就接近於道了。君子似水居於低窪之處而虛懷若谷;心如止水於深潭之中而寧靜致遠,致虛極守靜篤。《周易》六十四卦僅有謙卦這一卦爻辭都是吉象,其它卦象都是禍福相依。而且,老子有三寶曰:慈、儉、不敢為天下先。不敢為天下先就是謙卑,這無不是天之道、聖人之道和水性。三字經上說:人之初,性本善。人一生下來的本性本來就是至善的。六祖慧能大師也說:何其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德能相好光明,跟老子的闡述無異。所以,儒釋道三家本是一體,道理驚人相似,唯陳述的物件和角度不同而已,並無分別。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寫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地從不言語不爭名利,卻無時無刻不在滋養萬物。日月星辰寂寂無聲,卻帶給我們陽光雨露四季如歌。每一個天體依著自己的軌道執行,盡職盡責,這就是大自然。大家喜歡觀日出,在海上,在山巔,當一輪紅日緩緩升騰出地平線,震撼我們的是自然的力量,如此美妙而親切。蒼山不墨千秋畫,雲海無弦萬古琴。
天地沒有企圖心,人家一直在施雲播雨、承載萬物,但從來不覺得我是主宰,我是這個天下的主人,淡淡的把自己隱藏在身後。修身的方法就是去除內心的慾望,設法把自己保持在純淨的狀態,然後為大家去做事而不計較個人的利益,最終進入“天之道”的境界。讓萬事萬物生長繁殖,產生萬物、養育萬物而不佔為己有,作萬物之長而不主宰他們,這就叫作“玄德”。
《道德經》第八十一章寫道:“聖人之道,為而不爭”。聖人的處世之道,是站在更高的層面,凡事可為,而不去爭;“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不爭而勝,成全的是別人,成就的是自己;層次不一樣,眼光和境界也大不相同。老子所說的“有”,意思是順應自然積極去做有益的事情,所說的“無”是說事情做了不求回報心無掛礙;“見素抱樸,少私寡慾”。這才是聖人的思維、真正的大智慧。老子所說的“聖人”,不是說像孔子一樣的聖人,而是指有道之人,效法天道之人,能將自己的慾望控制得比較得體的人。借用道家集大成者莊子的名言: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人間有人能做得到嗎?當然有,除了修行人,古代和現代的人比比皆是。
當代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擁有兩家世界五百強公司:日航和京瓷。他27歲創業的目的就是為了全體員工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幸福去努力,他一直對員工非常好,在亞洲金融危機時,訂單下降90%,他要求員工正常上班工資照發。別的公司都大幅裁員,而他的員工都鬥志昂揚拼命工作。後來公司的股價持續飆升成為全日本第一。眾志成城,建立陽光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是度過金融危機走向成功的關鍵。大家來成就他,是因為他不忘初心放下私利,為大家去做事,個人不求回報才有今天。
(作者系正威國際集團投資管理中心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