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作者/陽光球
鄧偉奇,字子才,生卒年不詳,湖廣衡州安仁牌樓鄉月池村人,天資聰穎出眾,博學善寫文章,尤擅長於作詩。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乙丑科會試亞魁“榜眼”,授翰林院修撰,遷刑部主事,是大明朝第一批開科取士的進士。
據明代廖道南所著《楚紀》記載:“鄧偉奇,字子才,衡州安仁人,洪武十八年乙丑會試第一。”“預試者四百七十二人,擢丁顯為第一,以偉奇次之,俱授翰林修撰。”“偉奇,天資秀異,博洽穎敏,善屬文,尤長於詩。”“厥後俱為名臣。”
另據嘉慶版《安仁縣誌》載:“鄧偉奇,字子才,洪武時登進士,授翰林院編撰,遷刑部主事,博洽群書,稱大手筆,大用未究,卒於官,人鹹惜之。”《湖南通志》亦載:“鄧偉奇,洪武十八年進士第二名。”
自靖難之役獲勝以後,明成祖朱棣不承認建文年號,將建文元、二、三、四年(1399-1402)改為洪武三十二至三十五年,次年改為永樂元年(1403)。朱棣大肆誅殺前臣,眾多建文舊臣如齊泰、黃子澄、方孝孺被滅其族,而卓敬、暴昭、練子寧、毛泰、郭任、盧植、戴德彝、王艮、王叔英、謝升、丁志方、甘霖、董鏞、陳繼之、韓永、葉福、劉端、黃觀、侯泰、茅大芳、陳迪、鐵鉉等也皆被牽連。朱棣還將洪武、建文年間刻阞的《進士題名碑》悉數毀壞,記錄進士名錄的《登科考》自此失傳,其中就包括洪武十八年乙丑榜進士名錄。
關於鄧偉奇的生平,只能從後來史書記載之中略知一二, “擢丁顯為第一,以(鄧)偉奇次之”,“厥後俱為名臣”,“卒於官,人鹹惜之”。但我們可以推測,鄧偉奇從472人當中脫穎而出,作為明太祖朱元璋欽點的“榜眼”,後亦不失為大明朝一代名臣,當然是反對朱棣這位奪權篡位者的,而其死因記載卻只有簡單的三個字“卒於官”,不排除與靖難之役有關。
因鄧偉奇進士及第並高中榜眼,明太祖朱元璋特頒旨降恩在其老家敕建翰林宅第一棟,即後來的“月池公廳”。據當地老人回憶,1989年修繕月池公廳時,曾在頂樑柱的凹槽中間,發現一塊幾近腐朽的絲綢黃布,上面有“洪武十八年敕建”字樣,可惜未能儲存下來。據說曾有一位周姓村民捐獻過聖旨給縣文化館,可惜已不知去向。
月池公廳坐西朝東,縱深近五十米,一進三重,依次為前廳、中廳、後堂。大門高一丈二尺,懸掛“欽賜翰林及第”、“文魁”等木匾。中廳立四根圓木柱,後堂設有神龕,屋頂呈轎頂形狀。門口還有一口半月形池塘,直徑近30米,名曰“月池(塘)”,而月池村也因此得名。
月池公廳的門柱上貼有一些楹聯:“月吐精明常新景,是光風霽月;池鍾靈異一瓣香,在芹沼蓮池。”“月下靜觀棲鳳竹;池中安養化龍魚。”“月下看書心彌靜;池上吟詩句更清。”“讀孫書懼兵,讀蕭書懼刑,讀聖賢書兵刑不懼;耕堯田憂水,耕湯田憂旱,耕心性田水旱無憂。”
從敕建翰林宅第到月池公廳,六百三十多載過去,大明榜眼鄧偉奇的故事仍在口口相傳……
鄭重宣告:轉載請註明原創作者及出處,否則將追究侵權責任。
作者簡介:陽光球,曾用名陽冠秋,網名象牙居士,湖南安仁人,生於70年代末,公務員,在詩歌、散文等領域略有涉獵,文筆樸實無華,真情自然流露,作品散見各平面和網路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