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標誌著清王朝的滅亡。這場起義席捲整個南方省份,他們紛紛脫離清朝的統治,形成南方勢力。由此形成南北對峙,在南北談判時期,不得不提袁世凱的作為,為了獲得總統位置,他誘使清廷退位。最後的結果是,袁世凱利用手中的兵力,達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1912年2月12日,清廷宣佈退位,大清王朝滅亡。而袁世凱也成為民國時期的大總統。
袁世凱死後,中國出現了許多軍閥,他們割據一方,形成對峙狀態。其中有張作霖、馮玉祥、吳佩孚、閻錫山、孫傳芳、唐繼堯等人。這些軍閥割據一方,誰也不服誰。面對四分五裂的狀態,中國最後還是統一起來。是什麼原因,讓這些軍閥不敢脫離出去,成為一個真正的國家?這裡有哪些因素,讓他們不敢冒這樣的危險?
1:千古罪人的罪名不敢揹負。在中國歷史中,古人講究的是名流千古。這種情懷在中國人心中一直存在,哪怕做不到這樣,也不願意去做奸臣或罪人,做罪人只會讓後世記恨。因此,在這些軍閥眼裡,萬萬是不可能宣佈獨立出去的。這還會被其他軍閥找到一個藉口,群而攻擊。而罪人的名聲也被坐實,勢力範圍也會被瓜分。所以,誰也不想,也不敢,去做這個實踐。
2:大統一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在中國歷史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統一是主流。在這種大統一思想下,這些軍閥個個都那麼奸詐狡猾,他們想吞併對方,壯大自己的實力,最後走向全國統一也不是沒有可能。除了這些軍閥外,許多工人和學生,以及為我國走向統一奮鬥的人,他們大統一的思想,一直存在。而各種報刊的釋出宣傳,都加劇大統一思想的傳播。
3:時代不同。當歷史發展到近代史的時候,民族主義已經覺醒。這時候的民族,有領土意識,有主權意識,有國家的概念,有民族的尊嚴,有國際法則的認識等等。許多人不再愚昧,對天下事的瞭解,比以往的時代更快速和清楚。想要真正脫離,實現建國的話,這些軍閥就是以全國人民為敵,最後的下場都會很慘。因為全國人民不會答應他們的作為。
4:清朝的民族融合與恥辱。縱觀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清朝作為中國最後的一個封建王朝。在民族融合上,還是有貢獻的。從許多博士的文獻分析來看,他們都提到清朝民族融合之強。因版圖的擴大,容納了更多的民族,對不同民族,採取不同的政策,當然,這也造成許多屠殺。再經過近代史,與西方國家接觸更多,西方列強的入侵,造成巨大的傷害,最終使得中華民族形成一種凝聚力。而有了晚清的那種衰落,以及各種恥辱,中華民族深知分裂的危險,所以特別反感軍閥的獨立,軍閥也不敢冒這樣的危險。
從這四點因素來看,只要有頭腦的軍閥,他們都不會獨立出去,更不敢建國。這會帶來巨大危機,搞不好就是被其他軍閥瓜分,最後落得千古罪人的下場。民國時期的汪精衛,當他投降日本後,漢奸罵名就伴隨他一生。如果是一個軍閥宣佈脫離中國,那他逃不了被寫入歷史,如果造成嚴重的後果,以後的歷史書都少不了他的出現。漢奸和罪人榜上,都有他的名字。
當歷史發展到近代時,中華民族的思想也得到改變,對分裂或獨立特別反感。當時的外蒙古選擇獨立,就造成巨大的轟動,北洋政府為了穩住外蒙古的情況,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更是在俄國政權交替時期,出兵收回外蒙古。但北洋政府四分五裂,再次讓外蒙古脫離,這也少不了俄國的支援和策劃。可見,在那段時間,軍閥割據,有能力的人,也想統一全國,而不是選擇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