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何時鳳凰來,丹詔召仙媛。”
在晚清時期,湖南的韶山誕生了一位偉人,這就是中國革命的領袖毛主席。毛主席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實現了讓中國站起來,擺脫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這是對中國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可是在17世紀的時候,韶山迎來了一位詩人,他看到韶山的美景後,便作詩一首,這首詩一直流傳至今,可是它也寓意著將有一位偉人誕生於此,果然在150年後,毛主席的誕生徹底改變了中國的命運。
一、清朝初期的感慨而作
在17世紀早期,清朝入關不久,遇到了不少困難,當時不僅有著南明抵抗勢力,還有北方俄國的威脅,同時李自成和張獻忠的殘部還在蠢蠢欲動,這讓清朝的局勢變得越來越不明朗。終於在清廷的努力下,吳三桂率部掃清了各派勢力,還徹底讓南明王朝覆滅,本來清朝可以得到太平,可是沒想到吳三桂的叛亂讓清朝又陷入了戰亂之中。三藩之亂被鎮壓後,清朝終於慢慢開始了太平局勢,這時一位書生,借得太平局勢遊覽韶山,看到韶山美景後,不禁作詩一首“懷哉鷹隼秋,厲翼青冥晌”。
說起這位書生,他便是清初的一位思想家許國煥,原本打算效力於南明王朝的他,還沒等到機會動身,南明王朝就已經在雲南覆滅了。可是許國煥對明朝的忠誠還是不容懷疑的,面對亡國之痛,他並沒有在詩詞中流露出悲哀,相反他利用一首慷慨激昂的詩來表達了自己的心情。雖然明朝滅亡了,但是他還是相信一定會出現有識之士幫助國家抵禦外敵,實現國家和民族的復興。
二、詩句寓意深刻
在這句短短的詩句中包含著許國煥對當時時局的期盼,他希望有雄鷹踏破天空,響徹黑暗,雖然這在當時成為了詩人的一種願望,可是到了近代的中國這首詩卻成了全國的有識之士的願望。自從中國在遇到了鴉片戰爭後,淪為半封建半殖民社會,這讓不少先進的知識分子意識到了社會變革的必要性,可是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清政府腐朽的統治下,這讓中國依舊停滯不前。為了讓中國早日擺脫封建主義思想的枷鎖,辛亥革命讓中國的命運從此走向了革命。
正是在19世紀末,中國處於水深火熱的時候,曾經美麗的韶山誕生的一位偉人,這距離許國煥作詩剛好150年,這一個半世紀中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可能許國煥都沒有想到,這時的中國遇到的困難相比於清代初期的困難更加嚴重。在這位偉人誕生後不到二十年,清朝便覆滅了,但是中國並沒有從水深火熱中走出來,更為艱鉅的局面擺在了這位偉人的面前。
作為中國革命的偉人毛主席,在青年時期便接受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薰陶,這讓他從此走上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併成功地將中國從備受帝國主義欺凌和官僚主義縱橫的舊時代中解救了出來,開始大步邁向了新時代。在新時代中毛主席依舊帶領中國人民完成了經濟建設,讓中國就此走上了強國之路,可能在150年前,這位清代的思想家也沒有想到,自己所作的這首詩居然正是為了日後的偉人所作,也是為了他帶領中國站起來後的那個新時代所作。
三、小結:
清朝思想家許國煥在站在清朝逐漸取代明朝,入主中原的角度上作了這首詩,當然他內心希望中原能再出豪傑帶領中原光復中華。可是到了清朝晚期,列強的不斷入侵已經讓清朝國民麻木了,這時偉人誕生在了風景秀麗的韶山,讓中國革命看到了希望。中國革命的偉人毛主席不僅是中國的偉人還是世界公認的偉人,他讓當時被壓迫了一個多世紀的中國就此站了起來,不再受壓迫,這也正好應證了詩中的打破黑暗的詩句,讓這首詩在新中國成立時再朗誦也不顯得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