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25日凌晨四點多,毛主席乘坐的專列抵達北平清華園車站。
沒有驚動北平城的任何市民,黨中央和毛主席就這樣悄無聲息地進入了北平城。
周恩來副主席一下火車,就看見了便衣手槍隊隊長高富有。這支手槍隊在延安時期,就是毛主席的貼身警衛部隊。
“去把李克農找來。”周副主席吩咐。
很快,李克農到了。周副主席問他:“你們是怎麼安排的?”
李克農講了講大概;高富有接著把沿途看到的吳烈師哨兵和公安軍警察以及便衣隊的情況做了彙報。
這時候,周副主席還要問一些具體情況,但那些是聯絡員王範掌握的。
李克農趕緊派人去找王範,可到處找了就是找不到,哪兒也沒有。
王範是東北社會部部長,臨時調到北平幫助李克農搞警衛工作。他為人實在,是個好同志。
但是,他沒有在中央首長身邊工作過,所以有些事不太懂。這不,關鍵時刻,人竟然找不到了。
高富有則不同,他在首長身邊工作多年,知道一個負責警衛的指揮員,不是光幹自己乾的事,而是要站在首長能看見的顯眼處,讓首長能隨時隨地的找到你。
這不是突出自己,而是工作需要。所以,周副主席一下車,第一眼就看到了高富有。
“不管他了,去頤和園。”李克農說。隨後,高富有在前頭的車上帶路,警衛人員一路護送毛主席等領導人來到了頤和園。
益壽堂裡,已經佈置好了。
靠牆擺著好幾盆不涼不熱的洗臉水,毛巾和肥皂也預備好了。屋子正中是三張大圓桌子,鋪著潔白的桌布,放著餐具和紅酒,還有兩瓶白葡萄酒。
毛主席洗完臉,剛在桌邊坐下,王範穿著炊事員的圍裙端著魚笑眯眯地來了。
輕易不生氣的李克農氣得肺都快炸了,到了外屋,壓低了嗓子叫住王範:“王範,你幹嘛去了?”
因為生氣的緣故,李克農差不多都吼了出來。
“我?我去看著做飯了,我怕下毒藥。”王範小聲辯解道。
“你是聯絡官,你失蹤哪行?”李克農好一頓批評,“你不會找一個人代替?而且,你下伙房起碼要交待一下,什麼也不說就沒影子了,剛才周副主席找你到處找不到。”
這時候,益壽堂裡,五大書記由葉劍英、聶榮臻陪同,餐桌上氣氛熱烈,頻頻碰杯。
誰都沒想到會不會有下毒的問題,可王範卻想到了。他的這個擔心是不無道理的。
1940年朱老總到一所抗日軍政學校做報告,有個被日寇收買的勤務兵在茶水裡下了毒;多虧警衛員李樹魁用事先準備好的茶水代替了那壺茶。
勤務兵拿來的那壺茶被6個人分喝了,一下子全部中招,經過經濟搶救才脫險。這件事,成了中央警衛團警衛教材上的保留例子,時刻提醒警衛人員要提高警惕。
1948年中秋節,駐在石家莊的中央警衛團團部舉行會餐。特務在菜裡投了毒,致使100多人中招。幸運的是,因為搶救及時,才沒造成犧牲。
敵特投毒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王範擅自行動自然優秀欠妥,但他卻考慮到了大家都疏忽的一個點。
3月25日這天,初入北平的中央領導人很是忙碌。
下午,毛主席在西苑機場檢閱部隊,接受北平民眾和各界民主人士的熱烈歡迎。
晚上返回頤和園景福閣吃晚飯。晚飯後,又與十幾位資深民主人士,商談召開政協會議的有關事宜,一直談到了深夜12點。
這期間,發生了一件令周總理大發雷霆的事。
散會前,給毛主席開防彈車的專職司機孫長金突然肚子疼了起來,痛得特別厲害。於是,他向負責人劉進中請假去看看醫生。
已經是深夜,劉進中心想:都三更半夜了,而且今天又忙碌了一天,毛主席應該是不會再用車了。
於是,劉進中未經請示,就擅自放走了孫長金和唯一的防彈車。
令他沒想到的是,孫長金前腳剛走,周副主席後腳就來了,“馬上備車,去香山。”
聽到周副主席的吩咐,劉進中差點沒暈過去!那時候,給中央首長開車的司機都是專職司機,這些司機都是透過層層篩選、嚴格審查才透過的。
劉進中勉強地對周副主席說:“天這麼晚了,在荒郊野外這麼大的車隊出了問題怎麼辦?還是在這裡不要走了。”
劉進中多希望毛主席他們今晚住在中南海,不要去香山了。
可是,周副主席不容置疑地說:“走!”
毛主席等人已經從房子裡走了出來,準備上車。劉進中沒敢向周副主席解釋,而是硬著頭皮把,毛主席讓到周副主席的車裡。
毛主席沒管那麼多,直接登上了車。
可心細如髮的周副主席立刻察覺,吃驚地問劉進中:“怎麼回事?主席的車呢?”
劉進中不得不說出了事情的經過。
周副主席氣得一句話也沒說,轉身上了車,緊緊坐在毛主席身旁,兩隻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漆黑的車外,用自己的身體和萬分的警惕保護著毛主席的安全。
那時只有一輛防彈車,是濟南戰役時從王耀武那繳獲的。但凡再有一輛備用的車,周副主席也不會發如此大的火。
北平雖然解放也有兩個月了,經過大力的整治,社會治安有所好轉。但是,依舊很不安全。
西郊本就空曠,沒有公路,只有勉強走馬車的土路。途中,不斷傳來斷斷續續地槍聲,使得四周平添了許多緊張。
劉進中和其他警衛戰士緊緊握著上了膛的槍,隨時準備戰鬥。
路上又出現了一個狀況,更令周副主席火氣飆升。
因為中央首長在香山的住處,是由王範安排的,只有他熟悉路。因而,當天晚上,王範坐在頭車上帶路。
王範因為鑽廚房找不著的事捱過周副主席的批評,帶路的時候他想幹得好一些,沒想到好心卻辦錯了事。
沒有月亮,天色漆黑,路兩邊又是亂糟糟的石頭和樹,很不好走。
王範就一直催促司機開快些。
因為路上沒人,司機越開越快,他熟悉路哇。後面的車不熟悉路,天又黑,再加上拐來拐去的,司機怕跟丟了,一路上是踩緊油門,死命地追前車。
到了香山,王範剛下車還沒顧上一路順風的喜悅,就被周副主席劈頭蓋臉的一通批。
“想幹什麼你,王範!”
“沒,沒什麼。”
“那你為什麼跑那麼快?”周副主席質問道。
“我怕前面有炸彈,把我炸了,後面的車就沒危險。”王範比較理直氣壯地說。
王範想的也對,如果有炸彈,前車和後車拉開了距離,後面的車就不會有危險。可他沒想起,後面的司機不熟悉路況。
“你知不知道後面的車不認識路,你跑那麼快,後面使勁追你,萬一翻車了怎麼辦?”周副主席從另一個角度考慮問題。
王範嚇得不敢說話了。
到香山後,周副主席安排完毛主席等人的休息後,把劉進中叫來。
“你為什麼把主席的車打發走了?”周副主席嚴厲地問道。
劉進中解釋道:“我以為天這麼晚了,路上又不安全,今晚就住在頤和園了。”
周副主席聽後非常生氣,指著劉進中的鼻子大聲說:“你扯謊!這麼大的事情你為什麼不請示不報告,擅自做主,出了問題怎麼辦?”
劉進中自知錯透了,一句話也不敢說。周副主席的嚴厲程度是少見的,尤其是關乎毛主席安全的問題,更容不得半點疏忽。
第二天,在香山頤和園召開警衛總結會,大家又批評了王範一大堆。
王範覺得很委屈,沒辦法,吃一塹長一智。
那一次,毛主席也批評了警衛工作,“你們搞得我進北平比蔣介石進北平還要厲害。”
毛主席的意思是批評沿途站了那麼多士兵,無論車隊走到哪,路線警衛都是相距100米一個士兵。
周副主看得更細,“人家馬車站在那,你刺刀對著馬,馬是特務嗎?那工人打鐵的房子叮噹響,你對著鐵匠鋪的牆,牆有什麼罪?太機械,太生硬,太不像話。”
周副主席還批評了公安局秘書長劉進中,“你們這樣,交通斷絕,槍口朝外,還叫不叫我們接近群眾?人民領袖哪有這樣進城的?”
警衛部隊做了檢討。那是,大家都是打撈村、老紅軍或者老八路,忠心耿耿,就是思考粗一些。
事後,李克農給毛主席一個關於打前站的總結報告,檢討了工作中出了不少漏洞。因為事先沒想那麼多,當時只考慮安全第一。
不過,無論怎樣嚴厲地批評,警衛毛主席進北平的這一班子人馬依然打心眼裡高興。
因為毛主席和黨中央第一次來到大城市,平平安安、順順利利,沒有出任何事情,這就足夠了。
至於,警衛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大家深刻檢討反應並改正。
其實,警衛工作最難的一個點就是:既要保證首長的絕對安全,又不能隔斷首長和人民的親近。其中的度很難把握。
有一次,毛主席去看戲,警衛沒跟公安部說。
羅瑞卿知道後,跑到前門外的戲園子,跟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吵了起來,“也不跟警衛說,出了事情,我們負得了這責任嗎?”
毛主席在一邊說:“我願意看戲,我悶得慌。”
羅瑞瑞不吭聲了。
作為領袖,毛主席的一生失去了很多很多,尤其是平常人的出入自由。解放後,毛主席的行軍是要由警衛部門批准的。
在延安、在西柏坡,毛主席只要帶上一個衛士,就可以隨心所欲到街上逛,想上哪兒就上哪兒。他可以挽起袖子和老鄉一起下地幹農活,可以隨便吃老鄉送的棗子,連洗也不用洗。
而現在,保護毛主席的安全,是中央日常工作日程中很重要的一項。公共場合中,一定要杜絕特殊意外和各種暗藏的敵人。
毛主席每次出行,都要先由公安部門通知沿途各單位進行嚴格的檢查,事先都要準備好幾套方案;前面警衛車開道,後面一車一車的重兵護衛,四周還有便衣警察。
因此,毛主席常常懷念戰爭年代給予他的自由,在人民群眾中如魚得水般的歡快。
因為毛主席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實在太高太重了,只要被認出來,就會一傳十、十傳百,馬上圍得人山人海水洩不通了。
還有一次,毛主席去陶然亭調查研究。那時,陶然亭一帶叫外城,還是荒涼得很。
一個老太太在煤堆前拿著小鉤子撿煤球,毛主席就過去和她搭話,問她家庭情況、收入情況等等。
毛主席問得很仔細,也很替老太太的生活籌劃。
老太太詫異極了,這人是誰呀?她抬起那雙老花的眼睛,仔細望了望,越看越覺得自己在哪裡見過?
怔了一會兒,她覺得他像自家牆上貼的畫中人,但一時不敢認,老太太萬萬想不到毛主席會站在她面前問寒問暖。
等她認準了,老太太大嚷起來:“毛主席,你是毛主席!是毛主席!”
毛主席來了!
這一下子,附近的人全都圍了上來,而且越來越多,馬上就水洩不通了。
已經過去十分鐘了,警衛戰士擔心秩序不好維護,再加上這裡比較複雜,不能讓毛主席呆的時間太長。
衛士長提醒毛主席該走了,可是,毛主席越這種情況越不想走,他喜歡呆在人民群中,還想了解更多的情況,那些問加上或者報紙上都看不到的,
衛士長可不這麼想,他怕出意外,人越來越多,出了問題怎麼辦?他不由分說,上去拉上毛主席的胳膊就往外走。
毛主席一看人多了,也怕又出現圍住走不了的窘況,趕緊往外擠。車就在附近,毛主席坐上車很快就走了。
陶然亭一帶太偏,秩序又不太好,毛主席停留得時間過長就容易出事。
毛主席最後一次自由外出也是陶然亭。
麥收時間,毛主席這位農民的兒子想去城外看看麥田。可能是預感到了這是他最後一次自由的外出,所以去了很多地方。
毛主席先是去了阜城門外,看完麥田又往東,去了龍潭湖又拐到陶然亭。
雖然在陶然亭被蹬三輪車的工人人發現了,但沒有形成圍觀。這樣,毛主席又興致勃勃地到了建國門的古觀象臺。
這一會沒躲過去,被潮水般的群眾圍了個密不透風,恨不得全城區的人都去了。
毛主席望著狂熱的群眾,也無可奈何了。城門底下停的專車也不敢動用。下不來了,怎麼辦?
警衛趕緊打電話從家裡吊車,讓車停在東便門,派人從城牆上把毛主席領到東便門,這才回來。
從此,再也不叫毛主席隨便出來了。毛主席的外出權由中央政治局掌握,沒有中央政治局同意,不能出門,這成了鐵的紀律。
儘管如此,只要一有時間,毛主席就會到郊外去走走看看,看看莊稼的長勢,看看百姓的生活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