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有個性的王朝,後人對這個王朝用一個字形容,就是一個“剛”字,這個剛字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這還要從大明王朝的建立者明太祖朱元璋開始說起。
朱元璋在立國之初就立下了“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的鐵誓!這主要是因為他看到了以往朝代為了尋求一時的安寧,而不惜委曲求全,割捨一部分利益以保天下太平。比如漢初有白登之圍,其後就有了長期和親之策。唐初稱臣於突厥多年,故對和親也不會排斥。大宋開國三十餘年,就有了澶淵之盟,而向遼輸送歲幣的慣例。所以當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時候,他為了規避之前王朝開國之初的一些困境,無論對內還是對外他都採取了非常強硬的政策。
在封建王朝,身為皇帝,他的治國策略往往都與自身經歷有著莫大的關係,也是就是說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嚴重影響著他的行事方式。作為一個開國君主, 朱元璋的性格中有許多優秀特徵,如堅韌、勇敢、節儉、機智等等,但其負面特徵也很多,如多疑,自卑等。朱元璋傳奇的經歷,從乞丐到皇帝,一次次社會角色的轉變構建了他複雜的人生經歷,這些特殊的經歷也構成了他複雜多變的性格心理特徵,這在他實施的很多政策中體現到了。比如整治史治,朱元璋的政策可謂多酷而少恩,他曾經說:“昔在民間時,見州縣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貪財好色,飲酒廢事,凡民間疾苫,視之漠然,心實怒之。如今要嚴立法禁,但遇官吏貪汙蠹害吾民者,罪之不恕。”因此,當他君臨天下, 就制定了一系列的嚴刑峻法懲治貪官汙吏。這一切正是源於朱元璋這種非同尋常的“貧民”經歷。
朱元璋對內嚴整史治,對外也是一點都不手軟。大明王朝建立之前,朱元璋就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開展北伐,徐達所部勢如破竹,對元朝大都形成包圍之勢。後來,徐達率部攻破大都。元順帝慌忙逃出大都,逃往上都開平。明朝建立後,為了打擊蒙古的殘餘勢力,朱元璋先後八次北伐,在朱元璋的打擊下,蒙古人基本上是一蹶不振,再無實力問鼎中原了。雖然蒙古人被打跑了,但是有一句話叫做死灰復燃,為了把這堆死灰徹底的讓它隨風而去,朱元璋在登基做了皇帝之後,仍然不忘這堆死灰。他在位31年,在這期間對蒙古人的北伐戰爭就多達八次,也就是不到四年就會敲打一下北境的殘餘勢力。而這八次北代戰爭的成功率也是相當的高。
第一次,洪武三年(1370年),明軍消滅了北元在中原地區的勢力,大勝。第二次,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派出三路大軍,志在一舉消滅北元勢力,結果計劃被元將王保保打亂,嶺北之戰損失慘重。第三次,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軍進攻陝甘蒙元勢力,大勝。第四次,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軍分兩路進攻內蒙北元勢力,大勝。第五次,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軍進攻盤踞在東北的北元太尉哈納出,大勝。第六次,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軍在捕魚兒海圍殲北元朝廷,大勝。從此北元又回到四分五裂,各自為戰的狀態。第七次,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太尉乃兒不花向朱棣投降,數萬部眾歸順。第八次,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燕王朱棣戰北元將領哈剌兀,大勝。
朱元璋的這些剛硬成功的遺傳給了後世兒孫,雖然有些兒孫確實不肖,但在面對外敵之時,他們的這種剛勁就爆發出來了。比如當皇位傳到明英宗朱祁鎮那裡時,他給整出了土木堡之變,二十萬大軍死傷過半,張輔等人戰死,明英宗自己都被俘了,這下整個京師震驚。
不久,趁著明軍死傷和京師空虛,瓦剌部首領也先在被俘太監喜寧的唆使下以送還英宗為名進攻京師。
土木堡之變訊息傳到京師後,為穩定形勢,英宗母親孫皇后命英宗異母弟朱祁鈺監國,和朝臣商議拒敵之策。國不可一日無君,朱祁鈺在這種危急時刻即位,遙尊英宗為太上皇,而且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的觀念,他真正踐行了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這一理念,同時也將也先欲利用英宗要挾的幻想破滅。當也先挾持英宗皇帝到德勝門外,企圖以此使得明軍投降。大明的君和臣都向也先喊話“我大明以江山社稷為重!”啥意思,就是那個被俘虜的皇帝你要殺就殺吧,反正我們已經有了新皇帝,照樣可以把你們幹爬下。
後來,明軍大破瓦剌軍,也先見無力入主關內,明英宗也沒有了利用價值,為了和明朝重修舊好,也先便派人於景泰元年八月將英宗送回,這要沒有天子守國門的那股勁明英宗怕也回不來了。如果換作其他朝代的統治者一看敵人兵臨京城下,要麼遷都,要麼撒腿就跑了,安史之亂中的李隆基,八國聯軍進北京時的慈禧與光緒就是如此。
就算最後大明王朝走到窮途末路,他們的最後一個皇帝崇禎朱由檢,也不失剛明的硬氣,北京城被李自成大軍攻陷,天子的國門守不住了,那只有最後一條路:君王死社稷。崇禎皇帝親手殺死了兩位公主,隨後在煤山上吊自盡!他放棄了本可遷都而保留半壁江山的機會,為的就是不能辱沒了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