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①:“飛奪瀘定橋紅二連”官兵在野外訓練。
劉 健攝
圖②:“突破烏江第一連”官兵在實戰背景下開展戰術訓練。
張光軒攝
圖③:對抗演練中,第83集團軍某旅“紅一連”官兵下車戰鬥。
新華社記者 張永進攝
“紅軍炮兵連”開展群眾性練兵比武活動。 譚 元攝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第二十五軍進行了偉大的長征。這一驚天動地的革命壯舉,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譜寫的壯麗史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程序中的巍峨豐碑。
當年經歷二萬五千里長徵保留下來的紅軍部隊成為今天人民軍隊的“種子”部隊,並在新的長征路上出色地完成了黨和人民賦予的各項使命任務。在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5週年之際,讓我們一起學習黨史軍史,探尋紅軍部隊的優良傳統、紅色基因以及矢志奮鬥強軍的精神風貌。
——編者
第78集團軍某旅“突破烏江第一連”——
賡續血脈續寫新榮光
本報記者李卓爾
9月底,北疆某訓練場,第78集團軍某旅裝步五連正在進行戰鬥射擊考核。1號車射手、連長郭祥衛率先擊發。只聽“轟”的一聲,一發炮彈精準命中靶心。其他車組緊隨其後,霎時間,硝煙四起,數發炮彈呼嘯著直奔靶標。
這個裝步五連,就是被譽為“突破烏江第一連”的英雄連隊。
1935年1月,連隊跟隨紅軍主力抵達烏江南岸。烏江自古為黔地通南達北的天然屏障,江面寬達百米,兩岸懸崖絕壁,形成烏江天險。
在茶山關渡口,面對湍急的河流和對岸敵軍的炮火,在無渡船、無重火器的情況下,連隊作為先遣團突擊連,第一個衝上烏江對岸,為掩護部隊主力順利過江做出了突出貢獻。1935年2月,連隊被授予“突破烏江第一連”榮譽稱號。
從那時起,“五連面前無天險”的革命豪情就融入了官兵血脈。“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困難面前黨員優先,成為一代代連隊官兵的精神共識。”郭祥衛介紹。
2017年,連隊整體改編,裝備全面更新換代,不少課目需從零練起。在一無教材、二無教員的情況下,連隊成立攻關小組潛心鑽研,不到3個月,他們就把新裝備研究透徹,探索出的訓練招法在全旅推廣,還研究出一套“擋位閉鎖裝置”,有效消除了駕駛員誤掛擋導致“竄車”的隱患。列裝當年,該連就形成了整體作戰能力。
去年,連隊首次參加跨區演習。面對陌生的環境,連隊官兵個個敢於擔當、衝鋒在前。連長郭祥衛妻子臨近分娩,他為保證實彈射擊推遲休假;臨近復員的四級軍士長硃紅恩,主動請纓“打前站”,提前進入駐訓地安營,鬥酷暑、戰沙塵;遠端機動戰車意外側滑掉入深溝,底盤技師王占強奮不顧身搶修裝備,最終化險為夷……
奮勇攻堅的背後,是紅色血脈的傳承。連隊指導員楊松橋介紹,新兵下連、幹部任職,第一站到的是連隊榮譽室、第一堂課學的是連史。他們還常態化開展黨員帶頭精武強能、黨員帶頭攻堅克難等“九個帶頭活動”,激勵官兵傳承紅色基因、爭當紅軍傳人。“連隊官兵逐漸形成‘紅軍連隊樣樣紅、紅軍傳人個個行’的行動自覺,敢於擔當打頭陣,以實際行動投身強軍實踐!”楊松橋說。
第83集團軍某旅“紅一連”——
不負時代創造新輝煌
本報記者李龍伊
“1935年紅軍長征途中,毛澤東同志和咱們連官兵圍坐在一起,用繳獲的紅菜盤吃了一頓煮南瓜,勉勵大家在黨支部帶領下將革命進行到底……”深秋時節,第83集團軍某旅“紅一連”指導員鄭紀文,在連史館向官兵們講起了“紅菜盤”的故事。
80多年過去,曾見證了連隊南征北戰崢嶸歲月的紅菜盤,已經成為“紅一連”官兵的“傳家寶”,被放在連史館珍藏,激勵著一代代官兵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懈奮鬥、砥礪前行。
“紅一連”是一支歷史厚重的紅軍連隊。
長征途中,“紅一連”聽黨話、跟黨走,為長征勝利作出貢獻:多次擔負先遣分隊職責,參加戰役戰鬥100餘次,血戰湘江、強渡烏江、智取遵義城、四渡赤水都有連隊官兵的身影。
“革命先輩為了救國救民,翻過一座座雪山,穿過一片片草地,不惜付出一切代價。作為‘紅一連’的‘接班人’,我們怎能不衝鋒在前?”在今年3月舉行的連隊強軍故事會上,黨員胡長春主動登臺,分享自己的感悟。
“鍛造克敵制勝的能力,就是我們新時代革命軍人要攻克的‘婁山關’‘臘子口’!”分享的最後,胡長春總結道。
連隊官兵不斷從偉大長征精神中汲取力量,在強軍路上奮勇前進。今年4月,在備戰國際軍事比賽時,一班戰士崔文科不慎崴傷了腳,再加上去年訓練的舊傷復發,疼痛難忍。
“最好還是休養一個月!”戰友們關心道。
“我的傷我瞭解,一點不嚴重,大家別擔心。”面對疼痛,崔文科沒有絲毫退縮。那時正是備戰比賽的關鍵階段,崔文科為了儘快回到練兵場,每天堅持在醫生指導下,爭分奪秒進行康復治療和訓練,終於在兩星期後成功歸隊。
“跟革命前輩比起來,我這點傷算不了什麼!”在他心中,連隊在長征期間爬雪山、過草地的英勇事蹟,始終是鼓舞他一往無前的動力。最後,崔文科和戰友們以優異的成績完成比賽,所在車組獲得金牌,崔文科也被評選為“最佳駕駛員”。
連隊官兵的辛勤付出,該旅政治工作部主任張滋堃看在眼裡,感動在心裡:“偉大長征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開拓進取。相信新一代‘紅一連’官兵,一定能不負時代,創造新的輝煌!”
第82集團軍某旅“飛奪瀘定橋紅二連”——
繼承傳統迎接新挑戰
本報記者劉博通
今年9月初,“飛奪瀘定橋紅二連”官兵參加實兵演習,其“物資護衛隊”在運輸途中遭“敵人”偷襲。“向‘敵’後方突進!”官兵們沉著冷靜,迅速採取應對措施。
突進過程中,隊長吳進的膝蓋被石子劃出一個大口子。為了行動繼續進行,吳進不顧疼痛,繼續帶領隊員衝鋒,物資最終被順利運送至目標地域。
第82集團軍某旅“飛奪瀘定橋紅二連”組建於1925年。長征途中,該連所在團奉命搶佔瀘定橋,保障紅軍主力渡河。全連官兵到達後橋面已毀,只剩下13根鐵索。危急關頭,連隊22名突擊隊員攀踏著搖晃懸空的鐵索,拼死奪下瀘定橋。戰後,22名突擊隊員被譽為“飛奪瀘定橋二十二勇士”。
雖然經過多次改編轉隸,但“要橋不要命”的連魂在連隊始終傳承。
瀘定橋頭,“飛奪瀘定橋紅二連”排長臧雅麒與連隊戰友影片連線。“狹路相逢勇者勝。紅軍之所以能創造奇蹟,正是由於他們對信仰的執著和勝利的渴望!”臧雅麟說。
今年連慶期間,“飛奪瀘定橋紅二連”派出黨員代表重回英雄地,參觀當年22位勇士浴血奮戰的地方,激勵官兵牢記初心使命。
“我是紅二連傳人,我宣誓: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堅決服從命令,絕對可靠忠誠……”官兵們莊嚴的誓言久久迴盪。
在連魂、連史的感召下,連隊官兵始終秉承著奪橋精神,攻堅克難、敢為人先。該連連續30年被上級評為“基層建設先進單位”。
“我們現在還保留每晚點名喊連魂、唱連歌、執行任務打榮譽旗、重大節日吃傳統飯等傳統。”指導員宋超凡說,透過這些活動,引領官兵繼承紅色血脈,爭做紅軍傳人。
今年,連隊開展了“做打贏先鋒,當忠誠勇士”比武活動。經過激烈角逐,22名官兵最終當選今年的“新時代二十二勇士”。
“我們要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的大無畏精神,苦練殺敵本領,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新當選的“勇士”侯磊激動地說。
第80集團軍某旅“紅軍炮兵連”——
傳承精神練就新本領
本報記者劉博通
“我們是光榮的‘紅軍炮兵連’,巍巍井岡是搖籃……”前不久,在第80集團軍某旅“紅軍炮兵連”新兵入連儀式上,官兵整齊列隊,一曲《紅軍炮兵連連歌》把人們的思緒拉回長征時期的烽火歲月。
“紅軍炮兵連”誕生於1930年7月,是紅3軍團第一個山炮連。1935年5月,中央紅軍準備強渡大渡河。25日凌晨,17名勇士組成渡河突擊隊,時任連長趙章成負責炮火掩護。
然而,敵我兵力懸殊,山崖隘口暗堡重重,“十七勇士”剛一上岸就遭到猛烈攻擊。趙章成臨危受命,攜帶無炮架的迫擊炮和僅剩的3枚炮彈,左手托起炮管,右手拇指蹺起,將炮彈填入炮膛……敵軍被突如其來的炮擊擊退。“十七勇士”乘勢拿下渡河點,紅軍先頭部隊成功渡河。“三發炮彈挽狂瀾”的傳奇佳話由此而出。
危急時刻敢決勝,炮聲陣陣驚敵膽。幾十年來,“三發炮彈挽狂瀾”的精神,在一代代官兵心中傳承。在該連,每年新兵下連、新幹部到任,參加的第一個活動是參觀連隊榮譽室,唱的第一首歌是《紅軍炮兵連連歌》,上的第一堂課是“連隊英雄故事”。
走進連隊榮譽室,下士陳曹煒看著一張張獎狀、一幅幅照片,迸發出矢志打贏的戰鬥豪情:“要想在關鍵時刻決戰決勝,關鍵是平時要立足戰位、深鑽細研,練就過硬新本領!”
2014年,連隊參加某跨區演習,面對臨機課目,時任連長楊為傑沉著應對,指揮炮四班打出了“五發五中”的好成績;去年7月,“紅軍炮兵連”參加實彈射擊考核,考核當天突降暴雨,官兵迅速作業,最終圓滿完成射擊考核,優秀率達98%……
連隊組建以來,先後榮立集體一等功1次、二等功7次。黨的十八大以來,連隊年年被上級表彰為“基層建設先進連隊”,連隊黨支部連續50年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成為旅基層建設的模範標杆。
“全連官兵將始終發揚敢打必勝的精神,緊盯鬥爭一線,在真訓實練、真考實評中夯實決勝根基,不辱神聖使命!”指導員邢少軍說。
版式設計:張丹峰
(相甲奇、韓佳洋、王寧、徐瑞、陶然參與採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