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堂YA說科學家的故事
在中國的崛起之路中,總有這麼一群人,將個人的理想與國家的需要、民族的前途緊密地聯絡在一起,在各自的領域書寫了忠誠與奉獻。科堂推出科堂YA說科學家故事特輯,共介紹了五位新中國卓越科學家的故事,感受他們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也感受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國科技事業突飛猛進給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了偉大變遷。
科學家大回顧——鑄甲護國、亮劍為民
石油是工業的血液,但石油必須經過煉化,才能使用。上世紀50年代,中國在煉油技術上幾乎一片空白,煉油廠也都由蘇聯援建。1964年初,蘇聯停止了對我國供應小球矽鋁裂化催化劑。這是一種用於生產航空汽油的催化劑。如果沒有航空汽油,飛機就上不了天。當時,我們庫存的這種催化劑只夠用半年。
閔恩澤臨危受命,被任命為技術負責人。國家也調撥了大批科研人員聯合攻關。閔恩澤帶領科研人員吃住在工廠車間,通常在凌晨1點的時候,大家才抽空一起坐下來開個會。經過3個多月夜以繼日的艱苦奮戰,終於試生產出我國的小球矽鋁裂化催化劑。不僅及時保證了我國航空汽油的生產,同時透過技術創新,使小球的完整率達到92%,超過了進口催化劑86%的水平。
閔恩澤,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我國油品的幾次升級換代,都離不開閔恩澤奠定的催化劑製造技術。
YAYA隨堂小測
點選空白處檢視答案
閔恩澤科學人生的三個主要階段是?
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石油化工技術自主創新和綠色化學
02 中國神經外科事業開拓者——王忠誠
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能初部掌握的腦部疾病診斷辦法是氣體造影,這種方法有2%~3%的危險性,且病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頭疼欲裂。此時,國外已有較先進的腦血管造影技術,危險性降至0.1%~0.3%,病人基本感受不到痛苦,而這種技術卻被西方封鎖。
為此,整整一個夏天,王忠誠和同伴泡在醫院一間密不透風的房間裡,反覆在屍體上進行研究和試驗,他們在缺少防護的情況下,無數次暴露在放射線中,最後終於自主成功掌握腦血管造影技術。
王忠誠,中國工程院院士、神經外科專家、中國神經外科事業的開拓者和創始人之一。他曾是世界唯一完成開顱手術逾萬例的醫生,被譽為“萬顱之魂”
使我國神經外科診斷水平一步跨越了30年的專著是?
《腦血管造影術》
03 中國預警機之父——王小謨
1969年,為抵禦外敵滲透,響應三線建設的戰略構想,王小謨與十四所的同事歷經艱辛輾轉來到貴州省都勻市的大坪鎮,組建了一個新的研究所——電子工業部第38研究所(今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38研究所)。
那是一段艱難的歲月,邊建設施工、邊安裝生產成為了他們的常態,13年的沉默付出,換來了我國第一部三座標雷達的誕生。
王小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著名雷達專家,中國現代預警機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他為中國打造了空中千里眼,築起了國防的新長城。
被稱為“空中帥府”的是?
預警機
04 防護工程專家——錢七虎
隨著偵察手段的不斷更新、高技術武器與精確制導武器的相繼湧現,防護工程在高度透明化的戰場中,常常是“藏不了、抗不住”,特別是世界軍事強國開始研製精確制導鑽地彈,給防護工程造成了巨大威脅。
“‘矛’升級了,我們的‘盾’就要及時升級。”經過長達10多年的研究,他和團隊構建了破碎區受限內摩擦模型,研究了地衝擊誘發工程性地震的不可逆運動規律和深部施工災變孕育演化機理,為抗鑽地核武器防護工程的設計與建設提供了理論依據,也為我國戰略工程安全裝上了“金鐘罩”。
錢七虎,中國工程院院士、防護工程專家、軍事工程專家、中國防護工程學科建立者。他把畢生所學毫無保留地應用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中,鑄就了“地下鋼鐵長城”。
錢七虎在抗核衝擊波效應實驗中的成果是?
設計出了當時跨度最大、抗力最高能抵抗核爆炸衝擊波的機庫大門
05 中國稀土之父——徐光憲
上世紀七十年代,徐光憲接到了國家的任務,要研究我們自己的稀土提煉工藝。在豐富的理論經驗指導下,他跳過國外常用的方法,直接研究國外沒有觸碰的萃取分離技術。
經過大量對比萃取劑,反覆實驗,徐光憲的團隊克服了美國化學家鮑爾提出的“推拉體系”的侷限,創新出一套稀土分離的串級萃取理論。中國稀土串級萃取研究的涓涓細流自此發端,漸漸匯聚成當今的澎湃大潮。
徐光憲,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化學家、無機化學家、教育家,被譽為“中國稀土之父”。他的科研成果使中國從稀土資源大國變成生產應用大國,創造了中國的稀土傳奇。
徐光憲獨創的稀土分離工藝是?
稀土分離“三出口”工藝
讓我們記住為國家鑄起盔甲與寶劍的科學家們,記住他們的胸懷祖國、敢為人先,記住他們的孜孜不倦、勇攀高峰。
你對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最有感觸呢?
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優質留言即可有機會獲得YAYA精美周邊一份哦~
編輯 / 黃騫文
資料/ 黃浦科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