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是我軍歷史上非常偉大的壯舉,美國作家索爾茲伯裡對於長征是這樣評價的:“長征是前所未聞的故事”,美國作家的埃德加·斯諾是這樣評價的:“長征是驚心動魄的史詩”。
毛澤東主席對於長征的評價是:“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而告終”。
長征同樣也磨練出來一批具有很高軍事素養的將領,我國開國十大元帥中九人都參加長征,但是同為十大元帥之一的陳毅卻是缺席了這場偉大的壯舉。
陳毅元帥雖然沒有參加長征,但是在那段時間,陳毅元帥也是經歷了九死一生。
那麼為什麼陳毅元帥沒有參加長征,在長征期間,陳毅元帥在做什麼,是什麼原因迫使陳毅元帥留了下來,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那一段陳毅元帥的崢嶸歲月吧。
一、長征前夕,受傷,被博古宣佈留下
1934年10月,因為當時根據地主要領導人博古錯誤指揮,沒有聽取毛澤東主席等人的正確意見,一意孤行要和兵力遠超自己的國民黨軍隊開展陣地戰,最後紅軍傷亡慘重,紅軍當時已經喪失了在中央蘇區內和敵人抗爭的能力,眼看根據地就要淪陷,“遵義會議”召開,紅軍放棄蘇區,離開瑞金,準備開始長征路。
然而歷史就是這樣有意思,在1934年8月24日的時候,陳毅元帥和周恩來總理一起去興國前線的時候,陳毅元帥在去高興峪前沿的那次戰鬥中負傷了,這次受傷對於陳毅的人生影響是巨大的。
當時博古錯誤指揮,令中央蘇區紅軍損失嚴重,但是在黨內還是有影響力的,博古此時就永陳毅受傷暗自打起了算盤,在留守中央蘇區的名單中,陳毅赫然在列。
實際上按照當時的情況來看,陳毅跟隨大部隊走定然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
陳毅元帥的個性是非常火爆的這是眾所周知的,所以為了照顧陳毅元帥情緒,周恩來總理去將這個訊息告知了陳毅,告訴他自己將會留下來負責蘇區指揮軍事行動,同時將項英負責全面工作的訊息也告訴了陳毅,陳毅此時心中非常清楚,這意味著什麼,因為項英、博古、李德都是“蘇俄”路線的堅定支持者,同時也明白了自己這傷受可能真不是時候。
周恩來總理知道這樣傳達命令,雖然陳毅元帥作為軍人會接受執行命令,但是不可能激起陳毅的熱情,所以周恩來總理為了讓陳毅元帥進一步明確他留下的意義,更加積極的開展工作,他強調了陳毅將會起到的作用,同時對於陳毅元帥的戰鬥能力表示贊同,還有就是對農村情況的瞭解。
因為陳毅在這個地方戰鬥了很多年,對於這個地方的地形、河道都是非常的熟悉的,加上陳毅受傷,長征對於陳毅元帥現在的狀態還是比較困難的這個客觀理由。
這些話很好地安撫陳毅元帥的情緒,從周恩來對於陳毅元帥的評價來看,陳毅元帥的戰鬥能力是很強的。
周恩來總理問到了陳毅元帥的傷勢,陳毅元帥說,自己的傷勢並沒有好轉,醫生還沒有把所有的碎骨全部取出來,雖然自己一直要求希望可以拍一次X光片,但是醫院卻是始終沒有給他拍,從陳毅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到,陳毅此時在中央蘇區的處境還是很微妙的,這也為後來紅軍再次損失埋下了禍患。
周恩來總理在瞭解到這樣的情況後,立即找到醫院等相關部門,周恩來才知道,因為馬上就要長征,所以醫院將X光機器和片子都已經打包好,準備撤離。
但是在周恩來總理的協調和要求下,醫院最後不得不將已經打包好的裝置重新取了出來,周恩來總理還直接命令將無線電臺備用汽油發電器運送到到醫院,專門給陳毅拍了X光片子,將陳毅元帥的傷勢做了進一步的處理。
陳毅元帥是一個好軍人、好將軍,命令既然已經下達了,不論是出於什麼原因,他毫無保留的執行了命令,接受了中央交給的任務。
為了革命的勝利,將心中的不痛快忍了下去,但是在和項英交流下一步中央蘇區的工作計劃的時候,原本就不痛快的陳毅又添加了一份不痛快。
因為陳毅認為要避開敵人的鋒芒,進山打游擊戰爭是當下最好的解決方案,也是唯一的生存機會,但是項英還是主張硬拼,由於當時特殊的背景下,陳毅元帥的方案被否決了。
讀到這裡,估計很多朋友都在想,陳毅元帥對於自己的這個突然任命有什麼感悟吧,實際上這個事情在二十多年以後的1957年,陳毅元帥給出了答案:首先陳毅認同對他的委任,不論是出於什麼原因,因為他確實是比任何指揮員都熟悉這塊土地,他自己的確是一個有經驗的領導人,對於他的任命會提升原本留守人員計程車氣,但是對於這種重大任務,沒有提前和指揮官徵求意見,這種做法是不對的,他對於這樣的行為情緒是很大的。
二、敵人封鎖,內部背叛
長征的路途雖然艱險,然而留在中央蘇區的這些人,基本也是九死一生。
雖然當時留守在中央蘇區的人數達到3萬多人,但是這些留守的很多人員都是傷員和一些戰鬥不便的非戰鬥人員,敵人的封鎖加上內部的一些不和諧,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陳毅元帥帶領著隊伍堅守了三年。
在這三年中很多戰士都犧牲在戰鬥路上,而陳毅元帥在這三年當中也是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我們讀到的陳毅元帥的《梅嶺三章》就是在這個時期做出的。
話題回到中央紅軍撤出後的戰鬥,陳毅元帥的正確主張被項英等人否定了,在中央紅軍撤走初期,留守中央蘇區的部隊與敵人開展正面鬥爭,造成留守的中央紅軍的損失進一步擴大。
不過幸運的是,最後調整了作戰路線,開始接受陳毅元帥最初提出的建議,從正面硬拼改成了游擊戰爭,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在這三年中,陳毅元帥與死神擦肩而過的情形。
1935年4月,陳毅元帥和項英領導部隊轉移到了粵贛邊區,開始開展遊擊鬥爭,敵人在得到了這個訊息後,就調集了三個師加上江西的各個地方保安團大約三萬多的兵力,開始對陳毅元帥等人的圍捕和封鎖。
在封鎖線設定完畢以後,敵人就開始對粵贛邊區進行了“清剿”,陳毅元帥等人面對敵人的封鎖也無法出山,只能在深山老林當中打游擊,除了面臨糧食短缺,還要躲避敵人的搜尋,可以說是內憂外患。
敵人、我軍雙方都無法掌握對方的行動,但天有不測風雲,雖然當時陳毅元帥帶領隊伍已經非常的小心謹慎避開敵人,但是紅軍和敵人還是遭遇了,雙方隨即展開激戰,敵人的火力很強,紅軍只能是被迫迎擊敵人,準備找到機會隨時撤離。
沒多久,紅軍隊伍就被打散了,當時陳毅元帥的腿傷還沒有完全的恢復,行動不便的他就只能和警衛員一起躲到路邊水溝蘆葦叢中,當時蘆葦長的非常茂密,兩人雖然都被刮傷了,但是也正是這茂密的蘆葦救了陳毅元帥一命,搜尋的敵人幾次從他們身後走過,陳毅元帥當時已經打算和敵人拼命了,但是幸好每次都是有驚無險。
最後敵人一無所獲,敵人就只能放棄,陳毅元帥他們躲到了後半夜,就去尋找隊伍了。
這就是陳毅元帥第一次和死神擦肩而過的情形。
第二次遇險也是在1935年,當時龔楚被敵人抓住以後,發生了叛變,由於當時條件比較惡劣,通訊條件是很差的,陳毅和項英都不知道這個事情,敵人也利用這個資訊差,龔楚偽裝成紅軍游擊隊,尋找陳毅、項英的足跡。
龔楚在山林中四處尋找,竟然恰巧碰到當時紅軍交通站站長何長林,何長林和陳毅元帥等人一樣,不知道龔楚已經叛變了,所以看到自己的老首長,何長林就迎了上去,在龔楚的威脅下,何長林也叛變了革命,答應帶著他們去找交通站。
在交通站,龔楚和何長林正好碰到了從指揮部來的幾個人,何長林就配合龔楚讓幾人帶著龔楚去見陳毅,在去指揮部的交談中,這幾人發現龔楚和何長林不對勁,除了一個警衛員外,其他人都趁機跑了。
這個警衛員被抓以後,猜測何長林他們可能已經知道陳毅他們的地點,畢竟何長林是交通站站長,還不如自己去帶路,所以就假裝和龔楚他們合作,帶領著這些敵人到了指揮部附近,在碰到哨兵以後,就大聲呼喊:“這些都是敵人”,並且隨即開槍打死了一個敵人,陳毅元帥、項英等人聽到了槍聲以後,就趕緊撤離了。
龔楚知道自己也暴露了,隨即也撤離了,第二天,龔楚帶著一個營的兵力來到這裡搜尋,最後沒有任何結果,陳毅元帥等人在躲藏了三天後,最終躲過了此次危機。
三、堅固的堡壘,無法打破軍民魚水情
對於陳毅元帥來說,比較驚險的一次可能就是在1936年9月的時候,蔣介石化解“兩廣事變”後,再次集結嫡系部隊四十六師對粵贛邊境游擊隊開展了第二次“大清繳”。
而此次負責清繳的責任人就是戴嗣夏,戴嗣夏對於圍剿紅軍還是比較有經驗的,一度被蔣介石稱之為“碉堡專家”。
戴嗣夏根據紅軍在蘇區的群眾基礎非常深厚,戴嗣夏為了保證村民“不通匪”,戴嗣夏就採取了保甲制度,一村一保,十戶一甲,一旦發現一家通匪,則十家連坐,試圖割裂紅軍和群眾之間的關係。
還有就是將山中的百姓全部都趕下山,想要將山區變成無人區,還禁止百姓帶糧食進山等等措施,這一系類的措施大大增加了紅軍遊擊生存的難度。
戴嗣夏目的就是要困死紅軍,陳毅元帥對於這段時間曾經這樣描述過:“天將午,飢腸響如鼓。糧食封鎖已三月,囊中米清可,野菜和水煮”。
為了打破封鎖,不論是陳毅元帥還是群眾都想想盡辦法。
陳毅元帥親自帶著一些戰士去抓蛇、石雞等山中的野味,甚至還有紅軍戰士捅馬蜂窩炒著吃、燒著吃,即使這樣,糧食仍然無法滿足基本的供給。
張千妹等梅山村的群眾們知道游擊隊在深山裡面忍飢挨餓,心中也是暗自著急。
事情的轉機來了因為很多村民都是以山為生的,所以長時間不進山的話,村民的生計難以維持,所以國民政府每月允許村民進山幾次。
張千妹就利用這幾次進山的機會,將大米藏在挑柴的竹竿帶上山去,其餘村民也會設法將一些鹹魚或者將食鹽融化到棉襖中,丟在深山中,讓游擊隊戰士自己去撿。
在這種惡劣的條件下,陳毅元帥本來就受傷的腿再次復發,腳腫的像一個大冬瓜一樣,急需藥品,但是敵人的封鎖,藥品很難運進山。
張千妹就趁著進山的機會,利用土方法採集草藥熬成藥水,加入鹽巴給陳毅敷傷,雖然加藥水的過程中非常的疼痛,但是陳毅總是咬著牙說:“這點疼又算得了什麼,傷不好,怎麼趕走這些白狗子!”
幸運的是,陳毅元帥的腿經張千妹的治療,漸漸好轉了起來,陳毅元帥再次渡過了危機。
四、叛徒叛變,絕處逢生,終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封山已經夠令人驚心動魄了,接下來這段陳毅元帥經歷更是險象環生。
由於鬥爭條件非常的惡劣,一些意志本就不太堅定的人,在被敵人抓捕以後,就和龔楚一樣,隨即就叛變了敵人。
地下交通員陳海就是這樣的叛徒,在陳海離開梅嶺以後,在中途被敵人抓捕了,貪生怕死的陳海在敵人的威逼利誘之下,就交代了紅軍游擊隊設立在的地下交通站的位置,梅嶺的地下情報站面臨崩潰的危機。
再看陳毅元帥他們,在敵人多日包圍梅山無果的情況下,根據叛徒陳海提供的情況,敵人開始了更加陰狠的計劃。
從1934年10月份以來,由於陳毅元帥他們長期在梅嶺一帶的崇山峻嶺之間進行遊擊戰爭,加上沒有無線電裝置,所以他們和紅軍主力失聯很久。
當時南方各個游擊區的資訊都被完全隔絕了,雖然陳毅元帥想盡了辦法聯絡,當時最後都是石沉大海,陳毅元帥心中自然非常的著急。
在這樣的背景下,1936年11月的一天,陳毅突然收到一封關於中央訊息的信件,信件是從香港繞道到大餘的,邀請紅軍負責人會面,而寫信的人員就是前面我們說過已經叛變的叛徒陳海。
起初看完信件以後,陳毅元帥等人也是心存疑惑,為什麼不把人直接帶到山上呢?但是中央來信的訊息對於長期失聯的陳毅元帥他們的誘惑力太大,所以陳毅元帥決定,自己親自前往,查清虛實。
接到信件的第二天,陳毅一改往日的行頭,裝扮成了教書先生,在當時梅嶺區委書記黃贊龍的帶領下,到了叛徒陳海的家中。
當時陳海並不在家,屋內有一個女婦人在洗碗,陳毅元帥他們估摸著是陳海的妻子,黃贊龍便試探性的問到:“陳海在家嗎。”
那個婦人也沒有抬頭,直接說了一句:“到團部去了”。
但是陳毅、黃贊龍將團部聽成“糖鋪”,就是這樣的誤差,差點讓他們二人丟失了性命。
在聽到陳海去了“糖鋪”以後,陳毅、黃贊龍便朝著驛使門外梅峰橋頭的“廣啟安糖鋪”去了。
但是幸運的是,在“糖鋪”外,兩人看到了國民黨的封條,接著旁邊的一個老人快速的將兩人拉大了一處巷口,低聲說道:“快走,陳海已經叛變了”。
兩人聽完以後,對視了一眼,便繞出了巷子,準備分頭回到梅山。
而此刻陳海正帶領著一群狗腿子包圍了梅山駐地,駐地遭受了敵人的突然襲擊,放哨的警衛員發覺敵人從後山入侵以後,當即就開槍打死了一個敵人,隨即喊道:“反動派過來了。”
駐地的紅軍聽到警衛員聲音以後,趕忙轉移到附近的一座蘆葦山上進行躲藏,由於當時天色已經晚了,所以敵人在草棚中沒有找到人,一怒之下,便將這些草棚全部都燒了,幸運的是,在即將燃起大火的時候,天空突然下了大雨,火被澆滅了,敵人也是一無所獲。
此時的教師打扮的陳毅是一無所知,一頭轉進了敵人的包圍圈中,幸好敵人看著這一身書生打扮的中年人沒有起疑心,最後陳毅是有驚無險的回到駐地。
到了第二天天明,敵人增派三個營的兵力加上地方反動武裝再次到了駐地,但是陳毅在回到駐地的當天晚上就帶領隊伍躲藏到了三十多里外的一處小山岩處。
但是敵人的圍剿工作並沒有停止,敵人用將近四個營的兵力將梅嶺地界包圍了起來,帶著獵犬四處的搜捕,陳毅等人只能躲在小山岩當中無法出來。
在被圍困了二十天後,陳毅在飢寒交迫下,腿上的舊傷再次復發,有好幾次敵人的腳步在附近的時候,拖著受傷腿的陳毅元帥心中也是無奈,幸運的是,最後還是成功的躲過敵人的抓捕。
在深夜當中,忍飢挨餓的陳毅元帥再次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他就是梅山村的村民張千妹,張千妹在駐地被包圍的當天,心中就非常的焦慮,經過幾日的觀察、判斷,最後找到了陳毅等人的藏身地點。
張千妹確定了藏身地點後就趁著敵人夜深的時候,悄悄地帶著糧食繞著山上的小路爬了上來。
送糧食的時候,張千妹將山內外的情況大致說了一下:“山內山外全是白狗子,這幾日我會夜裡想法子給你們送糧來,你們千萬不要亂走動。”
說完後,張千妹便匆匆離開了巖洞,觀察了一下四周確定無人以後,就返回到了梅山村中。
陳毅的腿在張千妹的照顧一下,慢慢的有了好轉,可以說沒有張千妹的冒死相助,陳毅等人不是被敵人發現,就是被餓死。
所以陳毅在後來的詩句中感嘆道:“靠人民,支援永不忘。”
張千妹送糧數日一直都是安然無恙的,但是在一次張千妹送糧上山的時候,在繞路的時候被敵人夜間巡邏的小隊迎面撞上。
無處可藏的張千妹心中一橫,硬著頭皮,閉上眼睛,冒著必死的決心,側身一滾,直接掉進了身旁幾丈深的谷底。
連續幾日沒有見到張千妹送糧過來,陳毅心中開始擔憂起來張千妹的安危起來。
在擔憂張千妹安危的同時,一個現實的問題也擺著陳毅元帥面前,因為張千妹消失意味著巖洞斷糧,雖然口渴可以喝一些山泉水,但是飢餓同樣難以忍受。
想要出來找食物,但敵人就在山上巡邏,很難有所行動,在這樣的境況下,陳毅心中不免燃起了一陣慷慨赴死的情緒。
也正是在這樣的情緒中,陳毅寫下了聞名於世的:“絕筆詩句梅嶺三章”。
但幸運的是,張千妹在掉下了谷底以後,幸運的活了下來,受傷的她一瘸一拐的回到了家中。
隨即張千妹驚喜的發現,敵人已經撤走了,所以在張千妹再次給陳毅他們送糧食的時候,將敵人已經撤走的訊息告訴給了陳毅他們。
陳毅元帥也已經注意到了這兩天確實沒有聽到敵人的巡邏聲音,隨即在恢復一些體力之後,陳毅等人就隨著張千妹走出了巖洞。
在下山的路上,陳毅遇到了此前因為敵人的圍剿走散的警衛員宋生髮,此時宋生髮手中拿著一張報紙,報紙上醒目的刊登者:“12月12日,蔣介石被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抓捕”,陳毅心中知道敵人為什麼會突然撤走了。
五、結語
在山上巖洞的時間,如果沒有這個平凡的女子張千妹,陳毅元帥可能無法走出被敵人嚴密封鎖的巖洞了,更不要說以後帶領部隊抗戰。
陳毅元帥和張千妹之間的軍民魚水情令人感動,紅軍之所以能夠勝利,就是因為有無數個像張千妹一樣的平凡人的幫助,在紅軍遇到困難的時候,義無反顧的幫助紅軍渡過困難,同樣也正是這種感情,是我黨取得勝利的關鍵所在。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