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洞是中國北部黃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尤其在陝北,黃土層非常深厚,於是陝北人創造性地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鑿洞而居,創造了被稱為綠色建築的窯洞建築。陝北窯洞一般有方窗窯洞、介面窯洞、磚石窯洞。舊社會,陝北人貧窮落後,看中一塊陡坡地,垂直下挖十來米,鑿幾孔外方里圓的窯洞,用黏土拌上秸稈碎做成膠泥塗在窯洞的面子上防止雨水沖刷,窯洞口中間做一個方窗,下裝兩扇門,這就是所謂的方窗窯洞,介面窯洞和磚石窯洞很容易理解。
相對磚石窯洞、介面窯洞,方窗窯洞不如前面兩種窯洞堅固,通風也不如磚石窯洞好,但方窗窯洞所需建築材料很少,施工簡單,造價低,保溫性、保溼性、舒適性遠比前兩種窯洞要好得多。夏天,不用空調也非常涼爽。冬天,躺在陝北窯洞的土炕上,身子骨熱熱乎乎,炕頭上發一盆老面,第二天起來拉著老舊的風箱呼呼作響,蒸一鍋白花花的大饅頭,燉一鍋清香四溢的羊骨頭,在熱氣氤氳中度過一個又一個有趣的童年,令每一個漂泊在外的陝北人終身難忘。
在陝北農村呆過的人,此生無論走到哪裡,無論貧富貴賤,無論職位大小,無論年老年輕,都會念念不忘一件重大的事兒——只要財力允許,根據自己的設想,在自己的出生地,一定會修一院漂亮的窯洞,院子裡有石磨和碾子,有樓門院牆,有大紅燈籠,有花草樹木,有亭臺樓閣……即使在大城市有多少套房子,即使多少年也不回去住幾天,即使花費大量的保養、維修費用,也絕不後悔。新修的窯洞供世人觀賞,贏鄰里讚譽,遺留給子孫後代,圓自己一生夢想。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陝北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的大規模開發,陝北人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但富裕起來的陝北人仍然保持著居安思危、光宗耀祖的傳統觀念。他們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曾經經歷過的苦難,更沒有養成大手大腳、貪圖一時享受的壞習慣。在他們看來,回老家修一院陝北典型的“明五暗四六廂窯”窯洞,院外種上五顏六色的蔬菜瓜果,邀請上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擺一桌酒席,配上燒烤,是一種別樣的幸福。這不止是偏愛,更是一種情懷。(李勝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