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機共存時代來臨 服務機器人漸成大眾需求
從服務機器人到飛行機器人,從工業機器人到可以治病救人的微納機器人,機器人正日益普遍地出現在人們身邊,帶來了更便捷的生活。記者從正在舉行的世界機器人大會獲悉,機器人與人類共存的時代已經到來,並不斷突破傳統探索智慧生活的未來圖景。
飛行機器人上崗外賣物流業
“未來機器人會不會像人一樣無所不能?”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孫富春在會上向記者稱:“答案是很接近可能。”
大眾對機器人應用的未來充滿著暢想,而在不少領域,這已經漸漸成為現實。孫富春稱,目前包括飛行機器人和無人機,已經在外賣、物流、工業等領域展開實驗性探索。不過對於未來飛行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孫富春認為,相比於城市,其實飛行機器人更適用於一些鄉村與偏遠地區,這樣才能最大化其價值。
“疫情與救災等領域,甚至於高層建築的清潔等環節,還有農業採摘、礦山開發、巡檢安防等,也是飛行機器人和無人機可以大展拳腳的領域。”孫富春解釋,近期翼龍無人機透過建立空中基站,在河南水災救援階段就發揮了很大作用。
微納機器人5年內可獲進展
微納機器人雖然只是微米奈米尺度的微小機器人,但卻有著治病救人的潛在能力。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機器人學研究室主任、IEEE機器人與自動化學會副主席劉連慶在會上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微納機器人的研發進展相對較快,在臨床上,國內試驗與歐美髮達國家的進度差不多,大致都已進入到老鼠等小動物的試驗階段。
“今後微納機器人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是針對各種實體腫瘤的治療。”劉連慶稱:“這就包括瞭解決注射型微納機器人進行人體疾病治療的難題。”
不過劉連慶也坦言,微納機器人要進展到人體臨床階段還需要一個過程,預計在5年內,微納機器人有望先在大動物的臨床試驗上取得一定進展。
機器人替代手機成服務入口
“大家不必懷疑,我們已走入一個人機共存的時代。”優必選科技首席品牌官譚旻在會上稱:“雖然大家還很依賴於手機,但未來透過人機共存主動互動的形態,機器人將會成為新一代家庭服務資料的入口,我們不需要再親手透過鍵盤去互相溝通。”
譚旻表示,目前有觀點認為,2030年機器人數量將與人類數量等同,那時全球會有100億臺機器人服務100億人。
疫情使得無接觸式服務成為一種剛需,在譚旻看來,服務機器人發展的黃金十年已經開始,服務機器人也正在變成大眾需求。
譚旻透露,目前有報告對全球和中國服務機器人產業做出預判,到2025年,美國這一產業規模將接近4000億元人民幣,中國則會有1500億元的服務機器人市場,具體涉及到教育機器人、康養機器人、物流機器人、檢測機器人、清潔機器人等。(趙鵬)
來源:千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