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檔電影《長津湖》自上映以來,好評不斷。影片真實反映了1950年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抗擊侵略者的故事,這場為正義而戰的“抗美援朝運動”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維護和平的決心和力量,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
71年過去了,曾經那些意氣風發的志願軍小戰士,如今已是耄耋老人。在10月25日“抗美援朝紀念日”到來之際,筆者拜訪了參加過抗美援朝的王興然老人,聽他講述了在朝鮮戰場上的故事。
01
1934年出生的王興然是青州市東夏鎮人,參軍入伍時剛滿17歲。王興然說:“我是1951年參軍的,當時是‘抗美援朝參軍大運動’,有志青年要保家衛國。我參軍後先到了膠東進行新兵訓練,我分到了100師299團。”
新兵訓練結束後,年輕的王興然接到的第一個任務不是開赴前線,而是參加電影拍攝。
原來,1952年初,上海電影製片廠決定在山東濰坊地區取景拍攝新中國第一部軍事故事片《南征北戰》。按照拍攝的需要,王興然所在的100師抽調一個步兵營到現場參加拍攝。
(電影《南征北戰》片段)
當時拍攝條件艱苦,在初春的寒冷中,他和戰友們浸透衣衫、磨破鞋底,在幾個月的時間中,他們在青州和臨朐等地一次次行軍、一次次轉場,生動形象地還原了當年戰火紛飛的戰鬥場景,真實演繹了戰爭年代解放軍官兵的革命形象。王興然和他的戰友們也在《南征北戰》這部氣勢恢宏的經典影片中留下了自己青春的身影。
02
拍攝完電影《南征北戰》後,王興然所在的部隊接到了再次出發的任務。
王興然回憶說:“出發之前不知道去哪裡,有說是去南方的,當時我們不願意去南方,南方人都是吃大米,我們北方人過去後吃不慣。到了濟南後,我們才知道是要去朝鮮打仗了。”
1952年9月,王興然所在的部隊從濟南出發至吉林省通化市,然後向朝鮮方向步行軍。為了躲避敵軍的空襲,部隊只能在夜間行動。
行軍第一天,部隊就碰上了美軍飛機空襲,所幸傷亡不大。部隊行至朝鮮邊境後,王興然和戰友在山溝內構築隱蔽工事時,遇到美軍飛機的大規模轟炸。“炸彈就扔在離我20多米的地方,轟炸過後有20多名戰友犧牲了,其中有一位是青州老鄉。當天晚上,我和一位來自膠東的戰友一起把犧牲了的戰友們的遺體抬上收容車,那是第一次真實感受戰爭的殘酷。”王興然回憶說。
03
殘酷的戰場環境,堅定了王興然和戰友們抗擊侵略者、保家衛國的信念。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打敗美帝野心狼……”王興然唱起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70年過去了,那些在朝鮮戰鬥的日子,就像這首歌一樣的鮮亮。
王興然告訴筆者,他到達朝鮮元山地區後,不遠處就是剛剛被收復的沙裡院戰場,“我在軍部做通訊員,信都裝在帆布包裡揹著,出發時必須是兩人一組,每人都要揹著槍,不允許單獨一人出發。”
在1953年的全線反擊戰中,王興然和戰友一次次從指揮部出發,飛奔在各個陣地之間,圓滿完成了戰場通訊任務。
在送信期間,王興然曾多次和美軍飛機相遇,為了躲避轟炸,他曾在野外一夜未歸。王興然回憶說:“在封鎖線附近有座不大的橋,飛機經常轟炸這裡,碰上飛機來了,我們就藏在橋東邊的崖頭下面。偏偏那天美國的飛機一時半會兒不走,等飛機走了天也黑了,想少走路坐汽車回去,結果汽車去拉東西了。軍部的其他戰友打了一夜電話到處找我們兩個通訊員,天亮時我們才走回去。”
(電影《上甘嶺》片段)
朝鮮戰場停戰期間,王興然作為通訊員的同時又擔負起了首長警衛的任務,他跟隨軍、師首長深入部隊前沿、走近朝鮮群眾,足跡遍佈整個朝鮮南部,最遠行至“三八線”以南。在完成了中國人民志願軍保家衛國、建設朝鮮的任務後,王興然和戰友們1955年回到祖國。
回國後的的王興然依舊在部隊工作,1987年,王興然由於身體原因退休後回到青州安度晚年。
經歷過戰爭殘酷的王興然格外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他希望年輕人能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做積極向上、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