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潮流,浩浩蕩蕩,時代的使命,捨我其誰,一代代的台山人以開拓者的韌力,創造了時代的奇蹟,煮海製鹽,開荒墾地,圍堰造田,異國創業,救國救民,說不盡的人間悲喜,數不盡的歷史傳奇。
我一直在想,如果在清末期間,台山人沒有被“賣豬仔"出洋謀生,台山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那可以肯定,當年的台山人必定食不果腹,苦不堪言。正因為當年的台山青年敢走出,賺錢後寄回來,才促使台山在清末與民國初年開始脫胎換骨,蒸燕日上,扭轉檯山貧窮落後的局面,使得台山的經濟發展呈現出翻天覆地的變化。
1906年(清光緒年間),由旅美華僑陳宜禧主持,台山民營鐵路-新寧鐵路就開始動工了,並於1909年4月20日通車。新寧鐵路貫穿新寧南北,與新會等地相通,全長133公里。著名作家巴金在他的散文《機器的詩》裡就描繪到新寧鐵路在譚江段,輪船載運著火車渡河的情景。
新寧鐵路是中國第一條民營鐵路,與列強入侵後,中國鐵路的建設、經營權被割讓的狀況相比較,台山人那份自強不息意志實在難能可貴。1938年10月廣州淪陷後,為防止日軍的推進,新寧鐵路被政府命令拆除,她的歷史使命從此就終結了,帶著遺撼與憤慨消失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裡。
幸好新寧鐵路“台山火車站"卻倖存下來,她是新寧鐵路唯一留下來的“斷片殘章",紅牆綠瓦的古韻匠心獨運,融匯了西方建築的藝術,十多米高的紅色鐘樓“璀璨奪目,美侖美奐。經歷了大半個世紀的“台山火車站”,承載著台山的辛酸。當年任憑日軍狂轟濫炸。她卻絲未損,依然屹立不倒,風采依然,笑傲華夏。台山火車站承載著無數台山人的希望與滿滿的回憶。從此被譽之為“紅樓"。
到20世紀80年代的台山站,改成汽車站。望著她,就可以發現台山人輝煌的成造與及辛酸的歷程,她成為可觸可見的文物遺產,記敘著台山人生命裡的符號和神奇的標點,記敘著台山人走過的點點足印。“紅樓"的鐘聲是遊子歸家的訊號,“紅樓"燈光是遊子剪不斷理還亂的思鄉情,“紅樓"是台山文脈傳承最有生命力的載體。
可惜,這座曾經矗立在臺山繁華街頭的火車站,因城市建設在1995年被拆除了。即便時過20多年,很多人依然記得她,深深懷戀紅樓的一磚一瓦。2014年4月21日,江湛高速鐵路獲國家審批透過,在臺山設站,2018年7月1日,高鐵開通運營。新的高鐵站保留著“紅樓"風采,迎著新時代的朝陽綻放光芒。
陳宣禧銅像至今保留在“紅樓"的原址,似乎黙黙地守護著一方的平安,每次來到這裡,瞻仰這位耗盡心血為台山作出貢獻的“鐵路人",我就回到了有“紅樓"的歲月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