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李鴻章被授湖廣總督,把母親從南昌接到武昌居住。老太太坐八抬大轎時,一雙大腳不安分地露在外面。李鴻章扶著轎杆,悄悄扯了扯轎簾,把母親的大腳遮住,輕聲提醒:“娘,您老把腳收一收”。老太太聽了大怒:“不孝的東西,你能有今天,全靠我這雙大腳,這麼快就忘本了”?嚇得李鴻章趕緊磕頭賠罪。
說到李鴻章母親,不得不提他的祖父李殿華。李殿華曾經兩次參加舉人考試,都沒中,徹底放棄考取功名的念頭,而是寄希望於下一代。他一邊務農,一邊開私塾,同時教兒子們讀書,包括小兒子李文安,就是李鴻章的父親。
這天,李殿華下學後在村頭散步,突然發現一個小女孩躺在路上,額頭髮燙。李殿華心中不忍,將女孩抱回家。原來,女孩得了天花,幸虧救治及時,命算是保住了,但是臉上留下稀稀落落的麻點。
李殿華看女孩無家可歸,又正好希望有個女兒(他只有4個兒子),便收養了她。女孩沒有名字,臉上的麻子就成了她的名字:大家叫她麻姑。麻姑來到李家時,李文安不到8歲。他天性善良,很喜歡這個外來的小妹妹,經常一起玩耍。
麻姑年齡不大,卻特別勤快。她6歲就幫家裡做家務,11歲就下地幹農活。別人家的女孩從小就裹小腳,麻姑因為要幹農活,又沒有人督促,一雙腳長得跟男人一樣。麻臉加上一雙大腳,麻姑成了村裡人的笑柄,不過她一點不在乎,照樣忙進忙出。
一晃,麻姑到了出嫁年齡。李殿華開始著急了,尋思給她找個婆家。但是,麻姑的樣子,完全不符合當時找媳婦的標準,沒人願意。
說來也巧。這天,麻姑挑著滿滿一擔水,把跳板都壓彎了。恰好李殿華看見了,心機一動:這孩子雖說臉上有麻點,但模樣不醜;看樣子她身板好,有福相,將來肯定會生養。外人不娶她,可以給自己兒子做媳婦啊。
話雖如此,李殿華不知道兒子的心思,也不好冒然詢問。他左思右想,終於想了個主意。這天下大雪,天氣異常寒冷。李殿華故意找茬懲罰麻姑,讓她睡在灶門口的柴草鋪,還規定不許蓋被子。
第二天早上,李殿華欣喜地看見麻姑身上多了件棉襖。他把四個兒子叫來,厲聲問是誰給麻姑蓋的。李文安沒有耍賴,承認了:“爹,是我。天這麼冷,妹妹這樣睡覺會凍壞的。我只是脫下棉襖給她禦寒,並無他意”。
李殿華暗下高興,卻裝作惱怒的樣子罵道:“這還了得,所謂瓜田李下。你敗壞李家家風沒關係,毀了姑娘名節怎麼辦?事已至此,你必須得娶她”。李文安本來就對麻姑有意思,這下有了父親的命令,正好順水推舟,娶了麻姑。
李殿華真沒看走眼。大腳媳婦為李家撐起了半邊天,裡裡外外,待人接物,麻姑都辦得井井有條。婚後,李文安百事不操心,一心只讀聖賢書,準備參加科舉考試。
勤勞的麻姑,用她那雙大腳,走出了一家人的生活。繁重勞動之餘,她生育了6男2女。大兒子李瀚章、二兒子李鴻章後來都成了大人物。李家人丁興旺,麻姑功不可沒。
除了田間勞作,樸實的麻姑沒忘記相夫教子的本分。1838年,37歲的李文安考中進士,與曾國藩同科,被錄用為刑部主事。李文安大器晚成,是李家晉升仕途第一人。
李文安忠厚正直,盡力職守,是一位地道的君子。他任職期間,對監獄囚犯照顧有加,用自己俸祿捐衣捐糧,改善犯人生活,讓他們能吃飽穿暖。監獄裡經常發生瘟疫,李文安一面作文祈願上蒼,一面採購藥材積極治療。他發自內心關愛囚犯的善舉,讓囚犯感動、同事動容。
李文安的好名聲,固然有他自己的操守,也與妻子麻姑分不開。麻姑出身低微,很有同情心,也懂得感恩。丈夫做官後,麻姑時時提醒他不貪贓枉法,不忘恩負義。她持家有道,經常從家裡拿米糧幫助丈夫。
別人家的官太太作威作福,斂聚錢財。麻姑卻沒忘記農民身份,依舊簡樸勤勞,省吃儉用,堅持自己紡麻織布。
每當李文安和兒輩職位升遷,麻姑不像別人那樣喜笑顏開,而是不露聲色,冷靜地告誡他們做人不要太盈滿,當心得意忘形。即使到後來李瀚章做了兩湖總督,李鴻章做了直隸總督,權傾朝野,在麻姑心裡,他們還是當年寒窗苦讀的稚子。
再說李鴻章接母親遭到訓斥時,旁邊一眾官僚憋足了氣才沒笑出來。後來,當他們知道什麼是老太太口中的“不要忘本”時,無不佩服,對老太太敬重有加。
麻姑忠義、善良、勤勞、仁厚的品性,得到了朝廷的肯定和嘉獎。1875年,慈禧40歲壽誕,恰逢麻姑75歲生日,同治帝專門下旨賞賜。1879年,麻姑80大壽,光緒帝親書“松筠益壽”金匾祝賀。
1882年,麻姑離世。光緒帝特許李鴻章扶靈柩回合肥老家安葬,沿路官員都用最高規格禮儀迎接。朝廷還三次給麻姑追封名號,一直到清政府被推翻。
麻姑幼年遭遇不幸,少年得遇良婿,中年辛苦操勞,晚年大享富貴。她一生富有傳奇色彩,卻始終保持農婦本色,堅韌、淳樸、寬厚、樂觀。潦倒時不消沉,發達時不迷失,實屬難得。
能做到貧賤不移志,富貴不忘本,才是高修為,也是大智慧。
【文章圖片均來自網路,我們尊重原創作者勞動,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