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開始,我準備寫出古今中外那些貌似極不可能但最後卻神奇般取得巨大成功的人和事。寫這些人和事不是我的目的,分析總結這些人和事背後的本質原因才是我要追求的目標。希冀看到這些文章的朋友有所啟發,心能啟動,奮發向上,從低谷出發,再次開啟新的征程。傳播正能量,啟迪大智慧,利他共進,不斷向前!
1
一比十萬
公元一五一九年農曆六月十五日,大明天下位於江西南昌城的寧王朱宸濠起兵叛亂了。集結精兵七萬,對外號稱十八萬,我們估且算它十萬吧。
寧王為什麼要叛亂?直接原因是因為朱宸濠看不起當朝的皇上朱厚照,一個成天只知道吃喝玩樂的傢伙!朱宸濠認為自己無論是形象還是才能都比朱厚照強百倍,憑什麼那麼個廢物能當皇帝,自己就不能?!
當然,更深的原因,年代就有點久遠。那還得從寧王府的祖師爺,宸濠的曾祖父朱權說起。朱權當年被明成祖朱棣耍了一道!那時,朱棣還不是皇帝但很想當皇帝。他一把鼻涕一把淚地騙取了自己弟弟朱權的信任,邀請朱權一起聯手,許諾自己一旦登上皇位會將一半江山給朱權。這個世界有一個規律,越是說起來好聽的事,多半都是假的!很快,朱棣、朱權哥倆好,一起揮師南下,轉眼之間就將自己的小侄子朱允炆滅了。朱棣是當了皇帝,但當初答應朱權的事就如那裊裊炊煙,早都飄散得無影無蹤了。最後在朱權的痛哭流涕之下,朱棣大發“慈悲”,來了個四選一的選擇題給朱權,朱權左思右想,比來比去,最終挑了江西南昌,建了個寧王府。代代相傳,到了第四代,就出了個自命不凡的朱宸濠!奶奶的,俺曾祖父被拖欠的總到了該還的時候吧!
如果沒有一個人的出現,朱宸濠說不定真的夢想成真的了。這個人就是歷史上唯一的“三不朽”完人王陽明,奇蹟就此誕生了!
得知寧王叛亂的時候,王陽明在哪裡呢?王陽明剛剛離開南昌不久,正坐著官船沿江而下去福建平叛的路上!
得知寧王叛亂,王陽明的第一反應是:官船靠岸,全部隨行人員上岸;然後,再返回江邊,登上另一條小船繼續沿江而下。為什麼要這樣呢?避免被寧王派來的人追殺呀!這是王陽明慣用之計,想當年,躲過太監劉謹的追殺用的就是這一招。
船到臨江府,王陽明遣散所有隨行人員,隻身一人向著臨江府的衙門而去。
看到了吧,也就是說在寧王十萬大軍起兵叛亂之時,王陽明只有孤家寡人一個!一個人如何能幹翻十萬大軍呢?!古往今來,有誰能做到?他又是如何做到呢?他能做到的最本質的原因又是什麼呢?這就是我最想要追尋的答案!
2
彌天大勇到底來自於哪裡?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江南水鄉,人傑地靈。史書多有記載,王陽明是一個瘦瘦小小、臉色臘黃的小老頭,因為常期身患肺病,經常咳咳拉拉!有的書上還記載他在贛南剿匪的時候,曾經勞累過度,一次口吐鮮血而倒地!哎,就是這樣一位貌似弱不禁風的小老頭,怎麼就會有如此彌天大勇,竟敢依憑自己一人之力去單挑寧王十萬大軍呢?
我非常好奇,這小老頭的彌天大勇到底來自於哪裡?
稍微瞭解王陽明的人一定會說:來自於良知啊!來自於他所創立的心學啊!來自於心即理、來自於天理啊!
但我總覺得這樣的回答,看似很對,但又好像沒有說透,還是雲裡霧裡,不知所云,彷彿一切都回答了,但實際上還是什麼都沒有回答!
我有時常常喜歡將王陽明的外形和印度的聖雄甘地聯絡在一起,都是黑瘦黑瘦的小老頭,都是貌似弱不禁風,但都創造了常人難以豈及的偉大成功!
是的,這說明,一個人的彌天大勇決不是來自於外形,一定一定來自於其內心,來自於其內在的看不見摸不著但又無處不在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偉大的精神力量又是從哪裡生髮出來的呢?
利他!最大層面、最高格局的利他!
實際上用我們黨長期以來說過的一句話概括起來就是: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
利他還是利己?這是一個必須回答好的問題!這個問題如果在一個人的內心回答得有一丁點不誠實,外化的行為那一定是天淵之別!
試想,王陽明在到達臨江知府之前的那個夜晚,一艘小船靜靜地潛行在漆黑的江面,如果他想到的是自己,他又怎麼可能隻身一人去面對十萬大軍!
所以,稻盛和夫在《心》一書中反覆強調:他一切的成功皆歸因於利他之心!
就在那個漆黑的夜晚,王陽明一定想過:寧王叛亂,叛軍所到之處,多少黎民百姓會遭殃、多少生靈會塗炭!身為朝廷命官,職責所繫,雖沒有皇上平叛之命,但誰是誰非,良知在第一時間就告訴了王陽明,該幹什麼,該怎麼幹!
良知是什麼?良知就是知善知惡、知是知非!但如果沒有一顆真誠的純然利他之心,良知這個天理又怎麼會告訴你該如何選擇呢?!
所以,凡有彌天大勇之人,一定是心懷天下之人;正是因為他們心懷天下,他們才有彌天大勇,正是因為有彌天大勇,才會有無窮的智慧去面對一切挑戰,奇蹟才會在這樣的境遇之下產生!
想一想,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不正是這樣的人嗎?!一切都是為了人民的利益!毛主席一切行為的出發點都是人民!為人民服務是他老人家一生的宗旨!
最近,在看電視劇《功勳》,劇中的一位又一位共和國功勳,哪一位不是因為心懷天下人民,而創下的豐功偉績呢?!
相反,利己之人,必是貪生怕死、貪圖享受之人。多幹一點活都心煩、多做一點事都覺得吃虧,這樣的人必然經常心煩意亂,意氣用事,哪裡還有什麼勇氣和智慧呢?!
僅僅有利他之心就夠了嗎?遠遠不夠,因為這還只是一個出發點!
更為關鍵的還是如何將利他之心貫徹到底,如何將利他之心與自己所處的環境相結合,尋找到解決具體問題的辦法和措施,並一點一點地將其落實到位。這才是成事的核心關鍵之所在!
還是回到我們的大聖人王陽明吧!心繫天下、良知生髮的王陽明,來到了臨江府,他又有哪些奇思妙策呢?
3
奇思妙策一個接一個
有人看到這裡可能會說:利他之心,我也有呀;勇氣、膽量我也不缺啊,但為什麼我還是做不成事呢?
利他之心、勇氣膽識,這些都還只是前提;關鍵是你還得要有辦法!
辦法又是來自於哪裡呢?來自於拋除個人一切私慾之後內心良知的生髮。良知一旦生髮,你就會去冷靜仔細地觀察你面對問題的方方面面,你就會站在更高的層面、為更多人的利益想出諸多奇思妙策,辦法就是這麼來的!
聖人王陽明正是一位內心無絲毫私心雜念的人,所以他的一言一行全是良知、天理的生髮!
王陽明趕到臨江知府時,知府大人戴德孺正收拾行囊,準備逃往那不知名的遠方。
戴大人為什麼會選擇逃跑,因為參雜有私心的良知告訴他:寧王叛軍太強大了,我無一兵一卒,百分百幹不過,不跑難道等死啊?!
王陽明一把拉住戴大人:“不能跑!”
“不跑,作甚,等死?”
“不是等死是平叛!”
“平叛?你有千軍萬馬?”
“沒有,就俺一人!”
“哎喲,我去!就你王大人一人如何平叛?!”
“我自有辦法,都跟我走!”
王大人第一步高招是什麼呢?
“跑!”
眾人一聽就傻了,還以為你王大人有什麼妙招,到頭來不還是跑嗎?!
同樣是跑,但王大人的跑和你們這幫人的跑還真不一樣!
王大人的跑那是有目的的跑,跑是為了下一步更好的進攻。就像毛主席當年指揮游擊戰一樣,撤退不是亂跑,是為了將來更有利的進攻!
王大人告訴大家,臨江離南昌太近,地形地勢都不好,必須立即趕到吉安,吉安那裡才是真的又吉又安,因為那裡地勢易守難攻,關鍵那裡還有一位猛人伍文定!
伍文定的確比臨江的戴大人猛很多,此時的他沒有慌亂,沒有逃跑,而是組織民眾準備迎接朱宸濠的挑戰。看到王大人,伍文定彷彿看到了救星。
下面,就是王陽明的高光時刻了!
王大人首先分析了叛軍的形勢。十萬叛軍下一步會去哪裡?
擺在叛軍面前的有三條路:一條路揮師北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朱厚照還在吃喝玩樂、周圍朝廷大軍尚未趕到北京之前將其拿下,這是叛軍的上上策。但這個上上策,需要叛軍首領朱宸濠具有彌天大勇,真才實料,顯然,志大才疏的朱宸濠作不出這樣的選擇;第二條路沿長江而下,直搗守備空虛的南京,學學明太祖當年的做法,然後和朱厚照來個劃江而治,兌現朱棣當年給他曾祖父的承諾,這是中策。朱宸濠和身邊的兩位謀士李士實、劉養正三個腦袋加一起應該會選這一條路;第三條路就是固守南昌城,這是下策,等到各路大軍一到,必死無疑。這條路,朱宸濠肯定不會選,不然他要叛亂幹什麼!
敵之下策就是我之上策。怎樣才能讓朱宸濠定在南昌呢?即使定不住拖他幾天也好,因為現在的時間對王陽明來說十分寶貴。
為了穩住朱宸濠,王陽明開始出招了。他的招數就詭計,詭計的目的就是擾亂朱宸濠的內心,從而讓他作出錯誤的判斷!
王陽明第一條詭計就是偽造公文,很快南昌城的大街小巷都貼滿了同樣內容的一份公文,大意是:寧王叛亂,現命附近各路都督包括王陽明領兵十六萬火速趕赴南昌城,合圍朱宸濠,平定叛亂,延誤者軍法從事!
這一招還只是面上的,王陽明還有更狠的一招,直擊朱宸濠身邊的兩大謀士李士實和劉養正。他偽造了一份和此二人的私通密信,意思是說,你們二位長期臥底寧王身邊,辛苦了!請你們繼續發揮巨大作用,趕緊勸說寧王迅速離開南昌,直擊南京,越快越好!
這封密信寫好後派出專人送去,送信的人“正好”被南昌守軍抓到,信很快就到了朱宸濠的手上,把個朱宸濠看得是將信將疑。雖然沒有殺了兩位謀士,但這心裡是狠狠地被王陽明種下了一顆“懷疑”的種子,以至於後面兩位說什麼,朱宸濠都想反著來!
也有人問王陽明弄這些玩意有用嗎?王陽明問他們,什麼叫有用,什麼叫沒用?只想問一句:朱宸濠看到這些玩意,心裡會不會亂?當然會呀!會就對了!兩軍相對,就看誰的內心先亂,先亂的軍隊必出昏招,王陽明要的就是這個結果。戰爭,直接關乎人的生命。考驗的是雙方人心的較量,誰的心定,誰的心亂,直接決定戰爭的成敗。心定智慧生,心亂錯誤來。
心煩意亂的朱宸濠,心生恐懼,不敢輕舉妄動了,只好先定在南昌城看看再說。
將朱宸濠定在南昌,正是王陽明想要的結果。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幹事光有一腔熱血是不行的,你得冷靜,你得分析,你得思考,你得有辦法!當然,辦法,實際上,說到底還是是非判斷選擇,最基本的還是來自於人的內心,來自於一個人在最大層面上為他人利益著想的內心!
朱宸濠定在南昌城的這十來天,對王陽明來說十分寶貴,他要召集人馬呀!雖說沒有正規軍,但只要有人就好辦,散兵遊勇、青年勞力,甚至老一點的也沒關係,光桿司令王陽明最缺的是人。就這麼七搞八搞,十來天,王陽明在身邊知府知縣的幫助下,也拉起了一支幾萬人的隊伍。
人,是關鍵!毛主席說過,決定戰爭勝敗的從來就是不武器裝備,決定戰爭成敗的關鍵因素是人!說得更具體一點,是人的精、氣、神!抗美援朝時,毛主席說過經典名言:以美國為首的聯軍是鋼多氣少,我們是氣多鋼少。最後戰爭勝利的一方一定是氣多的這一方,這個氣就是正氣、人氣、精氣、勇氣!
等到朱宸濠如夢方醒的時候,已是七月初二,急急揮師沿江而下。當然,他也沒有忘記王陽明,他派出了王陽明在贛南剿匪時的老熟人季斅和趙承芳去招降王陽明,說是如果招降不成,他將親自率兵和季、趙夾攻王陽明。可結果呢,不是季、趙招降了王陽明,而是王陽明招降了季、趙,兩位還順帶著將南昌城的具體情況,詳詳細細地告訴了王大人。這就是王大人良知的作用,王聖人高尚的人格魅力早就深深地影響了季、趙二人。王陽明將自己的良知作用於季、趙二位,二位的良知也會生髮,誰對誰錯,該跟誰走,一目瞭然!這些道理朱宸濠肯定是不懂的。他現在一心只想去南京做皇帝!
朱宸濠的十幾萬大軍沿江而下,威力還是有的,一天就將九江搞定了,很快,大軍就到了安慶城下。
在安慶,朱宸濠遇到了兩位硬骨頭,一位是都督楊銳,一位是知府張文錦,加上安慶城牆高堅固,守軍鐵了心硬扛,十幾天了,朱宸濠硬是沒有搞定安慶城。
可能有人會說:搞不定安慶難道就不能不搞,兵貴神速,直撲南京不就行了!
沒錯,對朱宸濠來說,這也是一步棋,這步棋要真走了,結局雖然依然還是失敗,但肯定會比他後來的速敗要晚很多時日。關鍵是心煩意亂的朱宸濠不可能看清現實,他現在一心就是和安慶城扛上了。
就在朱宸濠死扛安慶城的時候,吉安府裡也是熱鬧非凡。一幫知府大人眼見著手下突然間多了幾萬人馬,個個群情激憤,要立即、趕快、馬上去幹翻朱宸濠!安慶城危急呀,趕緊星夜馳援吧!
王大人異常冷靜,他決定先召集各位知府、知縣開個會,一來聽聽大家意見,二來統一一下思想。
王大人問:“各位,現在我們手頭也有幾萬人馬,你們說說看,是去馳援安慶城,還是進攻南昌城?”
戰鬥的方向、路線直接決定了未來的成敗!
各位意見很統一:“馳援安慶!南昌那可是朱宸濠老巢,經營多年,雖說主力大軍已經出城,但聽說留有一萬精兵守城,外加南昌城城高牆厚,就憑我們這幫剛剛拼湊起來的散兵遊勇如何搞得掂?馳援安慶,和安慶守軍會合,前後夾擊,朱宸濠必敗無疑!”
分析得好吧,有理有據,誰聽了都覺得有理!很多事情就是這樣,表面分析起來,理由一條一條,非常有道理,但真的按照預想的去做,結果往往大相徑庭。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很多表面看似正確的東西卻恰恰違背了這件事情的本質內在規律!
帶兵打仗的一條基本規律是什麼呢?找對方弱的地方幹!這一點,毛主席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寫得非常清楚,他老人家帶兵打仗為什麼總是勝?其中最根本的一條就是:敵人進攻時,我方一定要避其鋒芒,決不能傻傻地衝上去就幹,而是要隱蔽起來,仔細偵察對方敵情,找出對方最薄弱的環節,然後,集中我方力量,兩倍、三倍、四倍甚至更多的力量對準敵人的薄弱處猛幹,幹完迅速撤離,再找下一次機會。所以,你看當年經軍在井岡山四次打退蔣介石的圍剿,靠的就是這一條基本原則。總體上是以少勝多,但每一場區域性戰鬥,那絕對是要以絕對的優勢兵力去幹敵人最薄弱的環節。毛主席當年長征途中為什麼斷定南下的張國燾一年之後還得北上?也是基於這一點做出的判斷。因為南下,面對的是當時川軍的主力,而北上,避開的是敵人主力!你非要帶著隊伍去和敵人拼命,那就是找死!張國燾以為前幾次和川軍交手都大獲而勝,下一次也必然勝利在望。殊不知,前幾次,川軍以為你只不過是路過他的地盤,沒和你真打,只是做做樣子給老蔣看的,你張國燾還當真以為人家川軍不會打仗。你現在要和人家搶地盤,你看他真打不真打。結果碰了一鼻子灰之後,張國燾乖乖地北上了。
好,現在我們再回頭看看王陽明當時在會上是怎麼分析做出決定的。王大人說:“據可靠情報,南昌城守軍並不強,老百姓的人心也不在朱宸濠那裡,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如果我們馳援安慶,九江已落入叛軍之手,到時九江叛軍背後掏我們屁股,前面又有朱宸濠的叛軍主力,安慶守軍現在肯定疲憊不堪,中間隔著叛軍主力,如何與我們前後夾擊?最後,被夾的必然不是他們而是我們。而現在,如果我們進攻南昌,南昌城破,朱宸濠必然回身救援,到時,我們只要在他必經之路設下伏兵,定可殲而滅之!”
看到沒有,這就是王大人的英明之處!一眼就看到了敵人薄弱之處在哪裡?
也有人擔心:“如果朱宸濠不回救南昌,直撲南京怎麼辦?”
王大人回答:“不可能的,如果他會直撲南京他就不是朱宸濠了。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事!”
思想統一了,進攻南昌城。南昌城被朱宸濠經營多年,好似堅不可摧。但世界上最堅固的城牆,從來就不是銅牆鐵壁,而是人心!
怎麼攻城呢?王大人攻心為上!
一是告訴南昌城的守軍,自己率有三十萬大軍,都是從福建和廣東調派來的精銳部隊,絕不是傳說中的散兵遊勇、烏合之眾;二是派人潛入南昌城內到處張貼安民告示,告訴城內百姓,關好家門,好生在家,官兵入城,秋毫不犯。
這兩招攻心是對城內的;還有一招攻心是對自己剛剛組建起來的這支散兵遊勇,雖然這支隊伍剛剛在攻擊南昌城外的一個小小縣城的表現還算可以,但要攻擊堅固的南昌城,王陽明還要幹一件事,只有把這件事幹了,散兵遊勇才會變成精兵強將,才會在接下來的戰鬥中發揮神奇般的功效。這件事就是戰前動員,看看王大人的戰前動員有什麼不一樣吧。
王大人首先召集指揮官,沒有長篇大論,沒有慷慨陳詞,他來的全部是實招。開講之前,王大人命人將十幾個穿著低階軍官制服的人五花大綁帶到指揮官面前,咔咔幾刀,全部斬首,場面異常血惺恐怖。殺完之後,王大人平靜地告誡指揮官們:“這幾個人在剛剛攻打南昌外圍的縣城戰鬥中不聽命令,下場就是這個!明天攻城,我親自督戰,聽我號令,志在必取!如有士兵不聽命令,就殺士兵長官;你們的手下不聽命令的,就斬你們;你們不聽命令的,就斬你們的司令官伍文定!”
如此動員,還有誰敢退縮!平日裡慈眉善目、心平氣和的小老頭,發起狠來,如狼似虎,這就是王陽明的厲害之處!當然了,剛剛在陣前斬首的其實不是自己的部下,而只是被抓的俘虜。
次日凌晨,王大人下令攻城,攻城隊伍如離弦之箭,附城而上,沒想到神奇的一幕出現了:城牆上的守軍對著攻城的隊伍喊開了:“別費勁爬了,城門沒栓呢,你們從下面進吧!”
靠,還有這等攻城戰!就連在遠處督戰的王陽明都驚掉下巴了!實際上,城內的守軍一聽說是贛南剿匪的神人王大人親率“精兵強將”要攻打南昌城,早都嚇趴下了,逃得個一乾二淨!
所以說,最堅固的城牆是人心!人心沒了,哪裡還有城牆呢?!
極其順利地拿下南昌城之後,王大人一是整頓隊伍,殺了幾十個滋擾百姓計程車兵;二是安撫百姓;三是釋出一系列文告,將南昌城治理得井井有條。
朱宸濠得知自己的老巢被端,氣得哇哇大叫,不顧身邊人建議直取南京的上策,下令撤兵回師,誓要殺了王陽明。
聽說朱宸濠要回師找自己算賬,王大人笑了!王陽明要就是這個結果。
王陽明和朱宸濠真正的鄱陽湖決戰,精彩紛呈、激烈異常。簡單說就是王陽明布好口袋,等著朱宸濠來鑽,最後包了餃子,中間再在湖面投下上萬塊免死木牌,瓦解叛軍人心。一敗塗地的朱宸濠退到黃石磯,估計沒看《三國演義》,將殘存的戰船連成一片。王陽明見狀,一把大火燒了他那最後的希望。原本朱宸濠還想逃向九江、南康,但怎料王大人早就料事如神,對九江、南康的叛軍,先攻心,慌說朱宸濠已被擒,就在叛軍人心浮動之際,先期派出的兩支隊突然從天而降,九江、南康叛軍大敗。
無處可逃的朱宸濠換上平民衣服,跳上一條擺渡船,逃向湖邊的蘆葦深處。突然,幾條“民船”攔住了朱宸濠。朱宸濠一看不是官船,彷彿遇見“救星”:“我是寧王,你們快快送我上岸,必有重謝!”
船上的人一聽是寧王,極力壓抑住內心的狂喜,故作不知地問:“你真是寧王嗎?怎樣重謝我們?”
朱宸濠指著小船上幾個箱子說:“這裡面全是寶貝,只要讓我上岸,我全部給你們!”
“寧王真是豪爽啊,來來來,快上船吧!”
朱宸濠一到船上,立即被船上的人按住,捆了個結結實實。
蠢貨,等的就是你!這幾條民船正是王陽明早就部署的一支機動部隊,等的就是朱宸濠!
這一天是一五一九年農曆七月二十七日,從朱宸濠六月十五日起兵,僅僅四十三天。一個手無寸鐵的瘦弱小老頭,憑藉心中良知生髮的無窮智慧,幹翻了十萬精兵強將的叛匪!
4
小結
神奇的王陽明就這樣一步一步,看似不神奇地創造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奇蹟:四十三天,在手無一兵一卒,朝廷無一紙公文相助的情況下,粉碎了寧王朱宸濠的帝王美夢!一路看來,有以下兩點可能是成就王陽明創造此次奇蹟關鍵所在:
第一,心底無私,心繫天下蒼生,心懷黎民百姓安危。決不要小看這一點,這是一個人初心的始發地。為公還是為私,利他還是利己,這是一個人是非善惡評判的根基,根基錯了,後面的一切全錯。用王陽明心學的理論來說就是:天理是什麼?天理是良知,也可以說良知是天理。天理在每一個人的心中,人人心中都有天理,這就是王陽明心學中“心即理”的重要命題。但一個人的良知要想呈現,必須沒有私慾的遮蔽。有一絲絲私慾,良知的光輝都會受到影響。說白了,就是一個人如果有私心作怪,他在面臨是非選擇的時候就會偏離良知,也就是偏離了天理的指引,就會犯錯誤。一個人的災難往往就是從最初欺騙自己的良知開始的!心底無私才能天地寬,無私者才能無畏!心中裝著多少人,你就成就多大的事;心裡如果只有自己,那就只有一條小小的路可走,有的人可能連這一條小路走著走著也沒有了。
第二,必須去做事,全心全意地去為他人做事。光想不行,光夢想著我要幹什麼、做什麼,你不去腳踏實地地幹不行。良知初心一發,必須應用到萬事萬物,那才叫“格物”!良知和行動之間不能有絲毫的間隔,一旦有絲毫的阻隔,那就是私慾作怪,成功勝利的結果就不會到來。這就是王陽明反覆強調的“知行合一”。如果王陽明在得知朱宸濠叛亂之後,有一絲一毫的私心阻隔良知,他就不可能有後面的一連串的行動,如果沒有後面一連串的行為,就不可能有奇蹟的出現。還有一點更為關鍵,你只有一步一步地做事,一點一點地運用良知於你所面臨的一件又一件的具體的事,你才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你才會一步一步達到預想的目標,最後回頭一看,你就會幹出一件讓別人刮目相看的大事。所以,你必須去做事,全神貫注地、聚精會神地幹,良知終會與宇宙深入的核心相通,最後奇蹟就一定會出現,成功才會到來。我想這才是王陽明創造神奇的本質核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