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軍報
——習近平
夕陽西下,霞光絢爛,陝西照金1933廣場在青山映襯下格外雄偉壯美。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前,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3位革命先輩的雕塑巍然屹立,深情注視著這片他們曾經戰鬥的紅色土地。
他們的眼神裡,有對紅星橋上那顆碩大五角紅星的深情熱愛,有對這片赤熱大地上燃起的革命火苗的無限憧憬……
1932年初,紅軍陝甘邊游擊隊來到照金,為這片歷經兵患匪禍、壓迫剝削而滿目瘡痍的土地,點燃了革命的火種,並在那個動盪飄搖、風雨如晦的年代發展壯大。
以星星之火,起燎原之勢。深秋,記者循著歷史的足跡,探尋在西北大地上,中國共產黨人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種。
一
薛家寨海拔1600餘米,絕壁如刀劈斧砍,易守難攻。薛家寨上沒有寨,所謂“寨”只是山崖上幾個天然形成的石洞。此地相傳因唐末薛剛屯兵練武而得名,以雄險著稱。
站在山腳仰望,目之所及盡是石峰之險峻。沒有想到,這被古人“嘆其險”的陡崖,竟是紅軍的棲身之所;更沒有想到,革命戰爭年代,這裡曾發生過氣壯山河的殊死戰鬥。
1933年10月,薛家寨寒風凜冽,一片肅殺的氣氛。游擊隊和紅軍留守人員面對數倍於己的敵軍,憑險扼守,鏖戰數日。後來由於叛徒引路,敵人秘密爬上薛家寨,保衛戰進入白熱化。在激烈戰鬥中,把守在寨門的12名戰士全部犧牲。
四號紅軍寨邊上是千仞絕壁。面對敵人的瘋狂進攻,數名女游擊隊員寧死不屈。在子彈打光後,平均年齡只有20多歲的她們縱身跳下懸崖,僅3人生還。
憑欄遙望,記者不禁沉思,面對艱苦環境、殘酷圍剿、槍林彈雨,紅軍將士何以能將生死置之度外,為黨的事業流血犧牲直至最後一刻?
答案就在烈士的遺言中。
陝北共產黨發起人、烈士李子洲在獄中受盡折磨。敵人問他“信仰什麼主義?”他回答道:“信仰列寧主義。”烈士王泰吉面對敵人的屠刀大義凜然地說:“這頭顱任你割斷,這肉體任你踏踐,一切聽自然。”謝子長在入黨時莊嚴宣誓:“我把一切都交給黨了,我要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
嗚咽的山風中,那一句句動人心魄的話語穿透時光,迴響在記者耳畔。記者不禁思考,這裡還埋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犧牲?
據不完全統計,為保衛陝甘邊革命根據地,600餘名在冊烈士獻出了寶貴生命,更多的無名烈士在鮮血染紅戰旗的那一刻,把名字留在這片紅色土地上……
慘烈艱辛的革命歷程,在講解員郭宇飛滿懷深情的描述中得以還原。郭宇飛是一名來自新疆軍區某旅的編外講解員,休假期間,陝西籍的他主動申請來到薛家寨革命舊址擔任紅色講解員。郭宇飛告訴記者,他的前輩曾參加過保衛照金蘇區的戰鬥,陝甘邊革命根據地不僅是一段厚重的歷史,更是他心中的精神高地。
“先烈們用生命和鮮血,點燃了西北革命的星火……”“一邊揮淚掩埋好戰友的遺體,一邊扛起戰友的槍繼續前進……”在郭宇飛的帶動下,許多陝西籍戰友紛紛加入紅色講解員行列,向遊客宣講先烈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
二
從陳家坡會議舊址、兔兒梁革命遺址到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一幕幕真實鮮活的歷史場景,讓記者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謝子長在一場戰鬥中身負重傷,彌留之際,他惋惜地說:“就這樣死了,我對不起老百姓,我給他們做的事太少了。”
劉志丹在遠征前,給妻子留下一封明志信:“加入黨,就要為共產主義信仰奮鬥到底。作為個人來說,奮鬥到底就是奮鬥到死。”劉志丹的外孫女婿說:“外公去世時,他的皮包裡只有幾支香菸和半截鉛筆,沒有給家人留下任何財物,但卻留下了珍貴的精神遺產。”
鐵心跟黨走,九死而不悔。毛澤東同志曾題詞,稱讚習仲勳始終做到了“黨的利益在第一位”。
從1930年起,習仲勳便積極開展兵運工作,建立營連黨組織,為戰爭年代紅色政權的鞏固和經濟的發展,做了許多探索性、開創性的工作。“黨的利益在第一位”,就是當時老一輩革命家的共同信念。
如今,在照金北梁紅軍小學,師生們深情講述革命先輩的事蹟,讓紅色故事走進校園,讓革命精神走進孩子們心中。“聆聽革命英雄的故事,我更懂得今天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採訪中,該校一名學生對記者說。
三
李妙齋烈士犧牲後,敵人把他的棺木挖了出來,附近村民在敵人離開後又偷偷上山,將烈士遺骸重新入殮下葬。
這背後折射的,是人民群眾對紅軍的真摯感情。
照金紀念館副館長宋建斌介紹,中共陝甘邊特委在照金主持召開陝甘邊工農兵代表大會時,因為當時參會的代表多數不識字,所以採取簡單有效的“投豆得票”辦法。代表們說:金豆豆,銀豆豆,顆顆不能隨便丟;選好人,辦好事,投在好人碗裡頭。此舉贏得廣泛讚譽,當地群眾說:“我們都願意跟著共產黨走。”
一次紅軍南下突圍返回途中,冒險截獲敵船。看到船上是敵人運送的麵粉,紅軍就將好不容易得來的糧食分給貧苦群眾。
軍民魚水情深的故事,至今還在照金口口傳誦。
在薛家寨革命舊址,記者看到了一個個殘存的工事。一位紅軍後代介紹,他的長輩告訴他,當年為了幫紅軍建工事、修堡壘,群眾自發拿肩扛、用背馱,將一簍簍黃土從遠處挑過來,這就是“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的生動寫照。
斑駁的牆面,見證著人民軍隊與人民群眾的同甘共苦。記者耳邊不禁迴響起習主席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站在薛家寨望向遠方,曾經被烈士鮮血浸染的黃土高原一派欣欣向榮景象。採訪中,村民王大媽為記者唱起一段山歌:“子弟兵拉扯著咱踏進‘致富門’,鄉親們也要加把勁—嘿!跟著共產黨奔好日子哩!”她告訴記者,武警陝西總隊銅川支隊持續幫扶村民,拿出了很多精準扶貧舉措。有了黨的好政策,有了軍民團結親如一家的好作風,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記者 閆 延 李 蕾 通訊員 蒲傑鴻
圖片提供:張 立、吳英豪;圖片合成:孫 晨
把照金精神傳承好發揚好
——專訪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軍事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劉波
■解放軍報記者 閆 延
記者:“照金有首歌,歌聲告訴我,紅軍長征瑞金起,在這兒把腳落”,這句話有什麼深刻意義?
劉波: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上世紀30年代,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戰鬥生活,開展了艱苦卓絕的革命活動,建立了以照金鎮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成為西北地區第一個山區革命根據地。壯大後,與陝北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形成陝甘革命根據地,成為黨中央和各路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八路軍主力奔赴抗日前線的出發點。
記者:“南有瑞金,北有照金”,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壯大,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劉波:1932年12月,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領導的陝甘游擊隊改編為紅軍。1933年先後成立了陝甘邊特委和陝甘邊革命委員會,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正式建立。到1933年秋天,形成了橫跨陝甘7個縣、總面積達1200多平方公里的紅色區域。1934年11月,正式成立陝甘邊蘇維埃政府和陝甘邊革命軍事委員會,習仲勳當選為蘇維埃政府主席,劉志丹任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
記者:以照金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這一頁也生動寫下了軍民魚水情。對於這點,您是如何理解的?
劉波:從現有記載來看,紅軍官兵紀律嚴明,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在農忙時節經常幫助百姓幹農活,積極為群眾造福興利;百姓自發幫助紅軍修工事、運兵糧、縫衣服、照顧傷員……這種與人民群眾同舟共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絡的作風,昭示著革命能夠取得勝利的必然,也體現出始終根植於人民群眾之中、始終保持同人民血肉聯絡、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重要意義。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就能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記者:當下,我們重溫照金精神,對於走好新時代長征路有何啟示借鑑意義?
劉波:重溫照金烽火歲月,我們能夠從革命先烈身上感受到理想之高、意志之堅、革命之苦。共產黨人帶領陝甘邊人民,以不怕犧牲、頑強拼搏的英雄氣概,獨立自主、開拓進取的創新勇氣,從實際出發、密切聯絡群眾的工作作風,在極端艱苦的環境下,讓革命的種子在照金紮根成長。當前,人民軍隊正朝著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闊步向前,更需要燃旺信仰火炬,激發進取動力。照金精神能夠為我們攻克新徵程上的“婁山關”“臘子口”提供豐厚的精神養料,匯聚起強軍興軍強大正能量。
新疆軍區某紅軍師用照金精神激勵官兵
憶崢嶸歲月 強打贏本領
■鄒珺宇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李 康
10月中旬,在海拔4500多米的高原駐訓場,新疆軍區某紅軍師一場照金精神故事會拉開帷幕,官兵們圍繞“弘揚照金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展開討論交流。這是該師連續第三年組織這個主題活動。
“上世紀30年代初,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武裝鬥爭,建立了以照金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我師前身部隊就在那時由3位革命家領導和建立……”該師“戰鬥英雄連”黨史講解員、下士孫博帶領官兵重溫那段崢嶸歲月—
當時,在陝甘邊特委領導下,共產黨員劉善忠等4人智取當地民團6支步槍,成立了該師前身游擊隊。從此,游擊隊浴血奮戰、百折不撓,不斷壯大革命力量,鞏固來之不易的革命成果。
伴隨著講解,官兵們藉助數字化師史館系統,聚焦螢幕上出現的一隻鏽跡斑斑的老式步槍。
“當初,我師先輩就是拿著這樣破舊、落後的武器,與裝備精良、數倍於己的敵人周旋,誓死保衛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孫博繼續介紹,一次戰鬥,官兵們奉命堅守陣地。拼殺過程中,連長欒新春腹部突然中彈,腸子隨著鮮血流出來,可他卻強忍劇痛,把腸子塞回腹腔,繼續戰鬥。“欒新春最終失血過多壯烈犧牲,但他身後的戰士們,與敵軍拼殺到最後一刻,最終守住了陣地。”孫博的聲音微微顫抖,不少官兵紅了眼圈。
歲月流轉,該師一代代官兵繼承和發揚照金精神,堅定意志、艱苦奮鬥,並不斷拓展探索新的時代內涵。
為了更好追根溯源、強基固本,他們與照金紀念館建立互助互學機制,多次組織研究討論、雙向交流;每逢新幹部到任、新兵下連,都組織他們來到軍史長廊參觀,感悟照金精神,與革命先烈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
憶崢嶸歲月,強精武動力。討論交流中,官兵們紛紛踴躍發言。剛下連隊即奔赴高原一線駐訓的新戰士趙賀賀深有感觸地說:“當年先輩們使用落後的裝備都能打敗敵人,現在我們有了先進裝備,更應研戰謀戰為打贏。”
活動尾聲,全連官兵莊嚴宣誓,並在電子留言屏上寫下自己的鄭重承諾。一句句誓言,彰顯著賡續傳承紅色基因的堅定決心。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