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無恙,烈士不朽。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71年前的今天,他們為了保家衛國踏上抗美援朝的戰場,兩年零九個月十餘萬名志願軍英勇捐軀。今天——抗美援朝紀念日,我們應牢記抗美援朝戰爭的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共同緬懷那些最可愛的人!
誰曾想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提到的“多喝熱水”竟是抗美援朝的戰士們留給後人的寶貴生活經驗。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近期,央視新聞推出的“致敬國家豐碑——全國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的第二場比賽中,講解員王磊講述了其中的秘密。
“多喝熱水”源自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美軍曾對我國東北地區發動細菌戰。大量被投放的細菌彈,散落在城市、鄉鎮的各個角落,白色粉末使得害蟲生長氾濫、人人自危。
為抵禦美軍引發的細菌戰役,一場“養好習慣,預防疾病”的愛國衛生運動就在東北乃至全國展開。
“熱水”成抗疫神器
然而在那個百廢待興的時期,連最基本的溫飽問題都無法解決的國人,又何來抗擊細菌戰的先進物資呢?
這時,一杯隨手可得的熱水,便成為了普通人最容易獲得也是最經濟實惠的“抗疫神器”。
“熱水可以用來消毒碗筷”
“熱水可以用來清潔身體”
“熱水還能防止病從口入”
在那個時期,城市裡都有專人送熱水,單位和社群也都建設開水房,甚至連暖瓶、搪瓷缸都成為了當下最時興的新婚禮物。
也正是如此,人們開始意識到原來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也是保家衛國的一種手段。
而“多喝熱水”便作為當時抗擊細菌戰的重要“武器”,逐漸紮根在國人的認知中,成為國人最樸素的一種關懷方式。
感冒了要多喝熱水,
肚子痛要多喝熱水,
天氣冷了要多喝熱水
甚至廣東朋友在吃飯前都習慣先用熱水燙一下碗筷
......
總之,沒有什麼事情是一杯熱水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來一杯。
而現在國泰民安,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增長,人們的飲水方式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於日常飲用水,人們不再只是滿足於飲用水的“安全”,更傾向於選擇更健康的飲用水。
在此背景下,管道直飲水作為現階段先進的、科學的飲水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認可和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