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的體制必定繞不開“立儲”難題,古今中外皆然,但在中世紀中國尤其凸顯。源於所謂黃帝時代的多妻制,至遲由周滅殷後形成的嫡長子繼承製,乃至梟雄漢高祖也沒能撼動的傳統,所謂立子以嫡不以長、立嫡以長不以賢,似乎支配了整個中世紀。然而似乎而已,自漢晉隋唐以至元明,中國大小王朝不止百數,有哪個王朝不曾出現儲位之爭呢?爭奪往往伴隨著腥風血雨,即如史家豔稱的英主如唐宋兩太宗,元世祖和明成祖,有誰不是破壞嫡長子繼承製而躋登君位?
清初似為例外,實在例內。滿洲原是努爾哈赤依仗武力集結的部落聯盟。但他生前封年長諸子為“四大貝勒”,已凌駕於滿洲諸部之上,也如北疆諸族重少子,由努爾哈赤少妻葉赫納喇氏所生的四貝勒皇太極,最得寵而兵最強,於是被八旗旗主會議推為盟主。這個廟號太宗的皇太極,深慕明制,改國號後金為大清,致力於集軍政權力於一身,因而它在為十七年死去由其長兄代善主持的八旗旗主會議,推其年方六歲的第九子福臨為儲君,由此開創滿清帝國父死子繼的君位繼承製。
福臨即滿清入關後第一代皇帝,年號順治。因年幼,權力落入他的九叔多爾袞之手,相傳多爾袞不僅自稱攝政王,而且曾依北疆匈奴、鮮卑、女真至滿洲的老例,娶亡兄寡婦、順治帝生母、蒙古科爾沁親王之女為妻,即史稱“孝莊文皇后”。因而當多爾袞於三十九歲即清順治七年十二月(1651年1月)驟逝以前,曾自稱皇帝,是可能的。而順治八年正月福臨親政,追諡多爾袞為成宗義皇帝,卻不到兩月,便對多爾袞聲討致罪,“籍其家,誅其黨”,彰顯滿洲八旗權貴內訌的劇烈程度,也是不奇怪的。
治親政不過十年。歷史證明,他較多爾袞更熱衷沿襲明制,把明初二祖當作施政的楷模,因而比多爾袞更冒犯滿洲八旗的征服者特權。他於順治十八年(1661)春初患上滿蒙諸族最害怕的天花,死前面臨立儲困境。相傳他首肯西洋耶穌會士湯若望的建議,同意傳位於皇三子玄燁,理由即在這位年方八歲的滿矇混血兒,已出過天花。
愛新覺羅氏入主北京的這位第二代皇帝,即位次年改元康熙。到他六十九歲(1722)去世,在位六十一年餘。早在“文革”前,著名近代史家劉大年發表《論康熙》,將康熙帝與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對照,以為康熙政績不亞於同時代的法國,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當年我讀劉大年此文,深感興味,私下重讀歐洲近代史著,發現二者還真有可比性。隨即奉命參與批判蘇聯科學院編《世界通史》的中國史部分,十分憎惡該書對沙俄侵華史的辯護論,卻以為該書論中世紀中國史,於史未必可以厚非。
光陰荏苒,我再次回到晚清百年史,卻發現由嘉慶、道光、咸豐、同治至光緒五朝的地位傳承,沒有官方近史論著描寫的那麼簡單。
以往清史論著,都曾注意清世宗即雍正帝對立儲制度所作的改革。滿清入關後這位三世大君,是否弒父並篡改其父立儲遺詔?迄今學界仍爭論不絕。我同意孟森的《清世宗入承大統考》的論述,以為雍正弒父奪嫡,或屬史實,問題在於滿漢文字有關康熙遺詔的比照,至今未有可信的結論,不妨存疑。
而雍正帝改變了清沿明制的立儲傳統,卻值得重視。原來,滿洲入關前由八旗旗主會推大君的傳統,雖迫於皇太極一支軍力獨大,變成父死子繼,但改從漢俗的儲君遴選體制,直到順治傳位皇三子康熙帝才彰顯。
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生男多達三十五個。除早殤與年幼外,到他晚年結黨爭儲的皇子,不少於半數。康熙長子乃庶出,而年方二歲便被康熙立為太子的胤礽,因其生母皇后赫舎里氏難產身亡,備受皇帝眷愛,卻因做太子長達二十五年,未免急於坐龍廷,聞父病而喜形於色。不想被父皇遍佈朝廷內外的暗探檢舉,於是其太子地位,廢而再立,終於被廢,囚禁於宮內監獄,直到雍正二年十二月(1724年1月)死去。
自胤礽二度被廢后,康熙帝便不立太子,意外效應是諸皇子爭儲惡鬥越發激烈。老皇帝被迫遴選似乎置身局外的皇四子從事祭祀諸事,不料在身邊多了一匹黑馬。這位大名胤禛的皇四子,竟在單獨晉見臥病的父皇之後,旋即透過“舅舅隆科多”調集御林軍實行京城戒嚴,然後宣稱父皇駕崩並在臨終前傳位於己。
以後雍正帝繼位的合法性,始終受人懷疑。有一點尚受論者忽視,那就是雍正帝即位不久,便稱皇帝生前明立太子,有弊無利。因而他決定秘密建儲,即預作密詔,裝入密匣,當著王公大臣,藏入乾清宮正殿的正大光明匾後。
如此這般,雍正帝似乎解決了秦漢以來君位世襲制度的一大矛盾,既指定儲君,又防儲君奪位。假如嚮往“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龍子龍孫,都處在緊張狀態,唯恐言行失誤,喪失競爭優勢,那麼他們敢不謹小慎微嗎?
設計很不錯,有利於穩定在位的獨裁權力。然而歷代王朝的儲位之爭,本來就是君主專制體制內在矛盾的外化。雍正帝將滿清君主體制推到個人絕對獨裁的極點,適足以激發自命天潢貴胄的皇子們,及站在彼等背後的權貴,對這一獨裁權力更熱切的追逐,無非由明爭變為暗鬥而已。於是,“立儲”形式改了,難題依舊。
秘密建儲,無疑是中世紀中國的君主傳承機制的一種變革。但之前已述,變革的只是外在形式,並沒有觸動構建於滿清血緣特權之上的機制內涵。
例如雍正元年(1723)八月,號稱法度嚴明的“憲皇帝”,初行秘密建儲,便很像“作秀”,怎麼見得?一是選擇餘地很小,因為他雖生十子,卻大半夭折,在當時年逾十齡的僅兩名,皇四子弘曆,皇五子弘晝,二者必居其一。二是這兩個皇子的生母,一為熹妃滿人鈕祜祿氏,一為裕嬪漢人耿氏,論年長與母貴,弘曆均佔先機,況且據說這位皇四子在沖齡就曾因勇武而得皇祖康熙帝賞識。三呢?雍正帝舉行密封錦匣藏匾儀式,向王大臣訓話,便說此舉不過預防萬一,“或收藏數十年,亦未可知”;由他即位後佞佛求仙、煉丹服藥,都在追求“萬壽無疆”,還將傳位密詔另本隨身攜帶,顯然不把既定密詔看作不可改易,卻萬不及料僅過十二年就一命嗚呼,以致秘密建儲弄假成真。
輪到弘曆即年號乾隆的“純皇帝”演出了。他活得長,內寵多,有十七子,卻想打破“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紹承大統”的紀錄。他即位初就“親書密旨”,立皇后富察氏所生皇二子永璉為太子,不料這個嫡子才九歲就死了。他又擬立嫡次子永琮為嗣君,不料這個皇七子更短命,只兩歲便“以痘殤”。這很使乾隆帝掃興,而富察氏旋即早逝,繼後那拉氏又不滿皇帝荒淫而自殺。皇帝大怒,不再立後,那拉氏所生二子,怎會再有“紹承大統”指望?
時至乾隆六十年(1795),農曆乙卯元旦發生日蝕,正月十五又有月蝕。迷信巫術的八十五歲老皇帝慌了神,以為上天示儆,是譴責他背叛上個乙卯年的登極誓言,即如獲天佑,在位時間決不敢超過乃祖康熙的六十一年。於是同和珅密商,急忙選擇皇十五子永琰(後改顒琰)為皇太子,因其母魏氏乃漢軍旗人,已死二十年,沒有如以往滿洲列帝那樣,可能受顯赫的滿蒙軍事權貴的母后家族牽掣,應屬老皇帝及其倖臣藉以欺騙鬼神的合適人選。
顯然老皇帝急於“沖喜”,這回連秘密建儲的儀式也省了,不過尚未忘記他在乾隆十二年(1747)釋出的那道上諭,所謂“朕乃欲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獲之福”,即前述“以元后正嫡紹承大統”。怎麼辦?也好辦,就是在恢復皇帝生前明詔立儲的同時,追封其母“令懿皇貴妃”的魏氏為“孝儀皇后”,至於這是否於乾隆四十三年(1778)昭告中外決不“復冊中宮”的上諭牴牾?那就顧不得了。
就這樣,雍正帝為掩飾“奪嫡”之跡,並杜絕“奪嫡”事件重演,而精心設計的秘密建儲政治秀,只傳一代,便被迷信“天變足畏”的其子乾隆帝,弄得名存實亡了。那年老皇帝急忙立太子,急忙宣佈次年元旦“內禪”,急忙聲稱自己將退居太上皇,卻又唯恐臣民誤會他的真實意向,急忙提前昭告中外,說做太上皇以後,“大事仍由朕斷”。
太上皇所斷“大事”,有一項就是在“內禪”以後,冊封兒皇帝的嫡福晉喜塔臘氏為皇后。這等於預立兒皇后嫡出的皇次子旻寧,為孫皇帝的法定人選。喜塔臘氏旋卒,太上皇又勅命嘉慶帝的側室福晉鈕祜祿氏繼位中宮,並且不顧新兒媳已有二子,命她撫養旻寧如嫡長子。嘉慶四年(1799)皇帝逼死和珅而親政,卻不敢更改已故太上皇預定的接班程式。又因皇次子在林清政變中捍衛宮廷而立新功,破格封其為智親王,不啻再次預設他為欽定儲君。但嘉慶帝拘泥祖制,生前沒有昭示。直到他在熱河行宮龍馭上賓,才由皇后降懿旨,命智親王繼位。這使新即位的道光帝大為惱火,登極伊始,就對先朝重臣開刀,“以擬遺詔錯誤,罷託津、戴均元軍機大臣”,另兩名“均下部嚴議”。軍機處大換血,輸入的新鮮血液,以鹽梟首輔曹振鏞為中堅,不消說都是新帝親信。(參看拙作《道光帝和他的首相》,載舊著《音調未定的傳統》,遼寧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道光帝廟號宣宗,是滿清入主北京後的第六世大君。此人在位三十年(1820年9月—1850年2月),期間發生了清英鴉片戰爭,他被迫批准帝國對西方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即清英江寧和約,割讓香港,開放五口通商,賠償英國侵華軍費,喪權辱國。以致往昔史家,竟將道光二十年(1840),劃作中國古近歷史的分野,而漠視那以後道光帝仍在國內厲行君主專制。
這個清宣宗,在鴉片戰爭失敗後十年死去,依然墨守秘密建儲的祖制,而不顧祖制早已名存實亡。據《清史稿》,他在位三十年,凡立四皇后二貴妃,育有九子,前三子早死,具有爭奪儲位潛力的,主要是皇四子即咸豐帝,皇六子奕?。論母系,二子均為皇后所生嫡子。論教養,奕?知外通今,識見遠勝其四兄。論人品,皇四子沾染驕奢淫逸的紈絝習氣,遠過於其六弟。然而在道光帝晚年的選儲測試中,落敗的竟是奕?。據晚清野史筆記透露的情形,那過程很像《紅樓夢》描述的寶黛之爭。在鴉片戰爭中備受重創的道光帝,心態猶如賈母,愛聽假話,憎惡諍言。備受奸詐師傅調教的皇四子,在父皇面前竭力裝愚守拙,比如田獵不得一獸,卻說不忍傷害有孕的狐兔,而逢父皇道及身後事,即伏地痛哭以示忠孝,活像薛寶釵。而皇六子卻如林黛玉,言行率性,視打獵為競技,說未來也不掩飾理想,在父皇及其身邊的偽君子看來,不僅露才揚己,還是主張“用夷變夏”的危險人物,惡諡為“鬼子六”。如此這般,帝位落到咸豐頭上,猶如在賈府未來第一夫人爭奪戰中,寶釵戰勝了黛玉,還消置疑嗎?
西元一八五0年二月,道光帝駕崩,咸豐帝繼統。此人選秀女,卻選中據稱是皇族宿敵的滿洲葉赫那拉氏一個後裔。她甚至不通滿語,卻因生下咸豐帝的唯一男性嗣君而晉身聖母皇太后。她就是史稱的慈禧太后。她在晚清專制國權長達四十三年,終於將大清帝國鬧完。那故事,容後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