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曹恩惠 上海報道接過凡泰極客聯合創始人、CTO楊濤的名片,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名片的背後印著“交流中交易”這句話。
在四、五年的創業經歷中,楊濤和他的公司從未像當前這樣備受外界關注。這得益於如今,國內小程式領域正在開啟“通訊萬物”的時代,而中國移動網際網路新的商業潛力同樣正在得到釋放。
今年上半年,小程式進一步放開了外部跳轉,形成以社交分享為核心、向“泛生態”擴散的流量鏈路。根據業內研究機構阿拉丁研究院釋出的《2021年上半年小程式網際網路發展白皮書》(下稱《白皮書》),截至2021年上半年,全網小程式超過700萬。其中,微信小程式DAU(日活躍使用者數量)超4.1億,數量超過430萬;MAU(月活躍使用者數量)9億,日人均使用時長1350秒。與此同時,百度小程式、支付寶小程式、抖音小程式等11家小程式網際網路平臺加速開放,從技術、政策、第三方服務、企業品牌、使用者多個視角入手,完善生態健康和生態自給。
凡泰極客更是早早加入了“戰場”。“微信在2017年推出小程式,我們認為這是契機,並開始對此進行深度研究。”楊濤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團隊的目標就是讓各種各樣的APP都具備接入小程式的能力。
事實上,隨著小程式外部跳轉的進一步開放,包括凡泰極客在內的PaaS服務商積極佈局,小程式生態市場潛力廣闊。
“我們是給APP建高速公路的”
楊濤經常會聽到誤解的聲音:他和他的團隊是做小程式開發的。
的確,在如今小程式已經隨處可見的時代,其應用場景也逐步滲透,包括生活服務、影片、網路購物等。《白皮書》指出,分享成為小程式最重要的入口,由分享進入小程式的新使用者訪問佔比高達54.2%,較2020年提升14.8個百分點。以分享拉新,以私域促活,以社交關係完成裂變的流量流轉形態初步顯現。
“我們的工作相當於在一個APP裡建一條高速公路,小程式就像是在上面行駛的汽車。”楊濤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樣的工作其實是底層的基礎技術供應。
實際上,包括凡泰極客在內的PaaS服務商面臨著小程式的大量供給。一方面,小程式數量整體超過700萬,體量龐大;另一方面,低程式碼、無程式碼技術的普及,提升了小程式開發的便利性。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近期,低程式碼行業融資事件頻發。對此,啟明創投合夥人葉冠泰曾表示,“伴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推動數字化轉型,對於新軟體開發的需求將高速成長,及受限於國內軟體工程師數量的有限增速,軟體供給的缺口將會越來越大。而無程式碼/低程式碼平臺的崛起,大大地降低了軟體開發門檻,讓業務人員也能夠有效地將業務流程數字化,普惠更多的企業。”
在楊濤看來,儘管當前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意識到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但彼此之間仍然處於資訊孤島的狀態。
“數字化不單單是技術問題,也伴隨著組織架構、業務模式等問題。”楊濤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給企業搭建好高速公路後,還需要建一些“加油站”,“企業數字化轉型光有工具不行,還面臨著業務場景、人員管理的數字化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跟各類合作伙伴一起共建生態,比如外掛。”
據楊濤介紹,以金融領域為起點,凡泰極客的產品已經在多家銀行、券商、保險、網際網路等各垂直行業落地實踐。接下來,他將進一步拓展非金融領域的場景應用。
“從整個市場來看,對 App的研發、迭代的時間週期要求很強,市場體量較大。”楊濤測算,光非金融行業,小程式生態應用的市場規模或達數百億元。
隱私保護、線上監管不容忽視
自疫情以來,國內小程式發展迅速。特別是疫情期間,小程式成為政府機關、醫療機構、企事業單位、社群學校進行疫情防控的重要工具。小程式實現生活場景和適齡人口全覆蓋,融入使用者日常生活;連線線上線下場景,助推消費提質升級。但小程式的資料安全性也存在多種風險。南都個人資訊保護研究中心聯合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安全研究所釋出《小程式個人資訊保護研究報告》指出,小程式存在六類安全風險——一是超範圍收集個人資訊帶來的資料違規收集風險;二是明文傳輸個人資訊帶來的資料非法獲取風險;三是未告知使用者關閉許可權路徑帶來的許可權持續開放風險;四是關閉授權後仍使用之前授權資訊帶來的資料濫用風險;五是預設共享使用者個人資訊帶來的資料脫離控制風險;六是未提供刪除個人資訊渠道帶來的資料過度留存風險。
“現在網際網路大資料發展得十分迅速,特別是AI技術的出現,基於各類資料都能進行分析。”楊濤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個人隱私資料的保護目前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從證券金融行業的角度,客戶隱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年7月份,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與畢馬威中國面向全國範圍內的兩百多家金融科技企業發出問卷調查,調查資料顯示認為金融科技倫理建設很有必要的受訪企業佔比超過90%。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日前在中關村論壇上表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進入快車道,金融科技作為科技驅動的金融創新,已深入到普羅大眾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功能作用,與此同時數字鴻溝、技術排斥、演算法歧視、隱私洩露等科技倫理挑戰也更加凸顯。
“從業務角度上講,注重使用者隱私保護也是我們的核心工作。”楊濤強調。
實際上,近些年來,我國正在不斷重視移動應用程式資料安全和個人資訊保安工作。2021年9月1日,《資料安全法》正式實施,有利於進一步推動構建資料安全保障體系,充分發揮資料要素基礎支撐和引擎作用,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步伐,帶動以資料為核心要素的相關行業發展。
“我們的產品已經引入安全沙盒,透過數字化的線上監管,來保護客戶資料隱私,協助業務合規開展。”楊濤表示。
延伸閱讀:
無程式碼行業投融資事件頻發 未來五年市場規模超百億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