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不管是在早茶點、大排檔還是大酒店,都會有一個“全廣東統一的行為”——long 碗,也就是餐前用開水燙碗筷。
有人說過,在廣東,你可以不喝早餐,但是不可以餐前不燙碗筷。對於大部分廣東人來說,餐前不燙碗筷,飯都吃不下。
一、為什麼廣東人喜歡餐前燙碗筷?
“服務員,唔該俾壺滾水黎!”
其實廣東人餐前燙碗的習慣,最早源於經濟初初騰飛之時。那個時候大小茶樓遍地開花,大家心知肚明食肆的碗筷都是“洗三遍”:
第一遍,放了洗潔精清潔的水;
第二遍,放入漂白水消毒的水;
第三遍,過“熱水”。
而第三遍一般是由茶樓的服務員帶頭展示給客人,以去除前兩遍清洗留下的消毒劑味道。
如今,餐具清洗已經改為集中洗消,清洗和消毒方式大為改進,為何“老廣”仍保留餐前燙筷的習慣?其實這也暗含了“洗茶水再利用”的意識。
廣東人飲茶,頭泡茶是倒掉不喝的,謂之“洗茶”。但畢竟是茶葉浸泡過的水,就這麼倒掉似乎有點浪費,於是聰明的廣東人就把洗茶水順便沖洗一下碗筷,洗洗掉落在上面的灰塵。
此外,燙洗碗筷,其實也是廣東人的待客之道。落座後,晚輩主動幫長輩或客人洗燙碗筷,拉近彼此距離,也表達了一份體貼和尊重。
二、餐飲店的餐具到底乾不乾淨?
餐前燙碗筷對於廣東人而言,是骨子裡的記憶。然而從科學的角度來講,這個動作到底有沒有用?真的可以消毒嗎?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餐飲店裡的餐具乾淨嗎?
江蘇南京市場監管部門曾聯合江蘇某實驗室,對一些餐飲單位的餐具進行抽檢。抽檢人員隨機選擇了一家火鍋店,並對擺放在檯面的4套餐具實施法定抽檢程式的同時,同步啟動現場快檢,檢測餐具的潔淨度。
結果發現,兩個餐具都比較潔淨,但相對於碗,筷子會略微髒一點。而在此外的21家商戶的餐具裡,抽檢人員分別進行了洗滌劑殘留檢測、脂肪檢測和大腸菌群檢測,合格率均達到100%。
而在油脂殘留的風險監測發現,除了一次性餐具外,其他批次均檢出了油脂殘留。其中火鍋店的筷子檢出的油脂量最大,為0.094mg/kg。
南京海關動植物與食品檢測中心欒軍主管表示,筷子上的油脂可能與清洗過程中沒有長時間浸泡,或長時間燙洗有關。油脂多最明顯的問題是滋生微生物和黴菌,若長期使用帶有黴菌的筷子對身體無益。
三、餐前燙碗筷,真的可以消滅“細菌”嗎?
很多注重衛生的人,無論餐具是否密封消毒,還是擺在餐桌已久,都會用熱水沖洗一下,認為這樣可以起到消毒殺菌的作用。
從南京市場監管部門的抽檢結果來看,用餐前燙洗餐具,其實不是必須的。就這麼用熱水泡個幾秒、十幾秒是無法達到消毒的目的,如果想要高溫消毒,起碼用在100℃的沸水,煮滾5分鐘以上。
何況餐飲單位提供的飲用茶水,大部分都是80度左右的溫開水。理論上說,即使存在微生物超標的情形,這個溫度的水對於細菌而言毫無“殺傷力”。
但對於很多人來說,燙洗碗筷已經成為一種日常習慣,不燙不安心。
對此,北京市衛生監督所李冬表示,用開水燙一下雖然不能殺死大部分細菌,但確實可以洗去餐具上的浮塵或油汙,若是有這個習慣,燙一燙也未嘗不可。不過建議最好用接近100°C的開水,對餐具,尤其對筷子進行浸泡沖洗。如果是兒童外出就餐的話,也可以自帶餐具。
四、“真假”餐具不好分辨?教你3個小妙招
很多飯店出於衛生安全考慮,都會提供消毒好幷包裝好的餐具。然而市場上的消毒餐具公司註冊時,不用事先取得衛生許可就能辦理營業執照,導致市場上的消毒餐具公司良莠不齊。因此消費者需學會分辨哪些是合格的餐具。
1、看包裝
看塑封膜是否乾淨,如果膜上雜質多,有可能是廢塑膠重複使用,還要看清楚廠家的廠址、聯絡電話等資訊是否齊全;
2、看有無保質期
觀察是否註明出廠日期或保質期;
3、開啟餐具觀察
開啟塑膠後,聞一聞有無刺鼻、發黴味道,然後仔細檢查,合格餐具一般具有以下特點:
- 有較好的光澤,顏色不發舊;
- 表面乾淨無食物殘渣、黴點;
- 摸起來的手感也應該是澀的,而不是滑膩感,這表明油漬、洗滌劑都被洗掉了;
- 消毒餐具經過高溫消毒烘乾,不會有水分,如果包裝膜裡有水珠,那肯定不正常。
雖然餐前燙餐具,不能起到“消毒滅菌”的作用,但可以清洗留在碗筷表面上的浮塵。還有建議清洗碗筷時,最好使用100攝氏度的白開水,重點對筷子進行燙洗。如果對於餐館的餐具始終不放心,雖然可能麻煩了一點,但自帶餐具的確是最安全、最保險的方法了。
參考資料:
[1] 《餐前燙碗筷到底有沒有必要?這份檢測報告話你知!》.佛山日報.2019-09-16
[2] 《餐前燙碗筷到底有沒有必要?看完這份檢測結果再做決定吧!》.珠江時報.2019-09-18
[3] 《“消毒餐具”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幹淨,三招教你鑑別真假》.人民網-生命時報.201-05-29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