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憑藉強大的物流基建、居民消費水平,成為疫情肆虐全球之後電商經濟發展較為迅猛的國家之一。事實上,新加坡線上消費者的平均收入水平在東南亞一眾國家之中一騎絕塵,由於新加坡基礎設施發達,處於國際海上運輸樞紐馬六甲海峽的中心,絕佳的地緣位置對於想要涉足東南亞電商業務的賣家抑或是平臺而言,這其中的得天獨厚,不言而喻。
本篇文章將對新加坡網民的購物習慣、常用的購物平臺及其背後的消費動機做一番梳理,希望這些知識點能夠幫助賣家們開啟格局,收穫新的增長點。
新加坡線上消費者概況
根據Hootsuite/We Are Social釋出的資料,新加坡網民16歲以上的中,近3/4表示曾有網購經歷,其中有海淘經驗的消費者更是佔到73%。
新加坡線上消費者的性別構成大致持平,其中女性消費者者佔到49%,男性消費者佔到51%,大部分是已經就業的年輕人;超1/3的新加坡線上消費者的年輕區間在25至34歲之間(佔到總受訪人數的34.3%)、年齡區間在34至44歲的消費者佔到23.9%、年齡區間在18至24歲的消費者佔到23.3%、45至54歲以及55至64歲的消費者分別佔到14%和4.45%。
可以看出新加坡的線上消費者大多是80後和90後,他們與人為樂且喜歡社交,也是玩轉社媒平臺的一股子中堅力量,00後對於社媒拿捏的純熟度更高但消費實力和經濟收入卻不及以上兩個群體,80後和90後的消費需求賣家們需要重點把握。(在文章的末尾,列出一些在新加坡較為受歡迎的社媒平臺)
為什麼新加坡人會在網上購物?
據研究結果顯示,30歲以下的新加坡上班族群體由於平日公務繁忙無法參加線下實體店的大促活動,而且即使是由新加坡旅遊局和新加坡零售協會聯合舉辦的大促,Great Singapore Sale折扣力度也未必會比線上更大,那麼轉戰網購,則是那麼得水到渠成。根據iPrice的研究,25%的新加坡人選擇線上購物的理由都及其一致,那就是更划算。
以下是新加坡人選擇網購的一些主要原因:
·疫情
·折扣力度(便宜)
·網購的選擇面更廣,型號款式更豐富
·疫情
首當其中的,自然是給全球人民帶來無妄之災的疫情。新加坡自疫情爆發之初的就對疫情持著嚴防死守的態度,對於民眾出行管控措施從收緊到放寬再到收緊,歷經多輪,得以將每日的確診病例壓制到可控的水平。7月份,政府釋出指令將餐廳的堂食人數從2人增加至5人(同席而坐的人數),對於實體店的從業者來說能夠繼續營業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之後新加坡還將出臺怎樣的人流管控措施決定性變數是疫情的防控情況。
2020年4月7日,新加坡啟動第一輪全面封鎖,大多數實體店被勒令暫停營業,自6月19日起才陸陸續續恢復。在長達2個月的全面封鎖,成為不少人轉向線上購物的契機。根據谷歌電 2020東南亞地區電商報告,封鎖期間,新加坡電商平臺的使用率激增80%。
封鎖期間,民眾的生活場景大多侷限在家裡。新加坡民眾的網際網路使用市場從平均每天3.6小時上升至4.5小時。30%的網民屬於網購“新使用者”,而其中91%的“新使用者”表示可能會在後疫情時期繼續使用至少一種線上服務。
封鎖初期,包括雜貨、零食、個人衛生用品和保健品在內的日常生活必需品成為新加坡民眾的搶手貨,居家辦公的“打工人們”則承包起鍵盤、顯示器等辦公用品的“半壁江山”,外出禁令也成功帶動健身器材銷量起飛,疫情之下“宅經濟”谷歌的一項報告指出,在政府放寬民眾出行限制後,新加坡民眾的線上購物率相較於疫情前仍高出20%。這表明,新加坡民眾對於線上購物已經逐漸“上頭”,一些人甚至養成進Facebook等社媒電商的直播間購物的習慣。
當然,受疫情影響,經濟發展放緩,民眾可支配收入減少,64%的新加坡人擔心工作朝不保夕,47%希望儘可能地轉向購買低價位的產品。
·大促節點
據外媒報道,Lazada的大促期間的折扣甚至能低至1折,乾脆且直接的降價比起以往購買第二件商品享xx折扣的營銷套路明顯有吸引力不少,除此之外,新加坡作為發達國家又是多家目前在東南亞市場呼風喚雨的名企總部的所在地,新加坡人民可以說是沐浴在各大電商平臺“內卷”的福利之下,令人夢迴美團餓了麼大戰的“崢嶸歲月”。
2020年新加坡雙十一大促期間,Lazada在活動啟動後的11分鐘內平均每分鐘售出約1.6萬件產品。資料分析公司Criteo表示,2020年新加坡的黑五、網一期間的銷售額相較於前一個月猛增197%。
摩根大通釋出資料顯示,新加坡73%的網民選擇海淘。Statista在2020年3月的一項研究中提到,新加坡民眾海淘的產品大多來自以下3個國家(包含佔比):
中國-43%
美國- 20%
韓國- 8%
Forrester Research發文稱,新加坡有60%的消費者海淘,新加坡人偏愛來自以下國家的產品:
馬來西亞-40%
韓國- 25%
日本- 18%
喜歡“剁手”?!
新加坡人喜歡買買買的事實與iPrice的資料分析結果不謀而合,新加坡人喜歡花錢犒勞自己(佔到受訪者的19%),並且這一消費心理更多得體現在月底,當然也與月末期間大促活動較為密集分不開關係。因此,為了迎合有此需求的消費者,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商品價格以及市面上稀缺產品則是品牌(賣家)脫穎而出的關鍵。
除開大促等推動消費者購買慾望直升的關鍵性因素,新加坡民眾目前的網購路徑與時下熱門的“行走的人間種草機”——社交媒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根據所關注的博主的推文以及評論區留言進行“種草”和“拔草”已然成為年輕人購物常規操作,直播間搶購等走出中國國門的消費新模式也邁入“開疆擴土”征程,逐漸滲透至更為廣泛的消費人群。
資料分析公司iPrice發文顯示,60%的新加坡網民會事先透過谷歌等搜尋門戶對市面上的產品形成初步印象,之後會在不同產品之間進行評論、功能和價格上的比較,確保買到價效比較高的產品。
Hootsuite/We Are Social 2021年釋出的報告顯示,新加坡是東南亞地區最喜歡網購的國家,84.4%的新加坡人是活躍的社媒使用者。相較於東南亞其他地區, 新加坡網民更傾向針對訂單履行當中出現的不快進行投訴(佔受訪者的34.7%),但如果產品能夠滿足基本預期甚至是超預期,新加坡網民相較於印尼網民更樂於分享購物的愉快體驗。
這與iPrice和Parcel Perform在2019年的聯合調查結果相互印證,新加坡人普遍對電商平臺的配送服務感到滿意,75%的人給出了5星級的評價(滿分5星),但前提是配送時間不能超過3天。另外,相較於好評,新加坡網民明顯更關注產品的消極評價,也更容易相信周邊人的“轉推薦”敲定平臺。普華永道針對新加坡消費者發起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48%的受訪者在購買前會在產品之間進行橫向比對,57%會依賴社媒的評論對listing的真實性進行評估。
超80%的新加坡民眾使用社交媒體,以下是新加坡人常用的社媒平臺清單:
展望
網購對於新加坡人而言雖不是新鮮玩意,但目前東南亞地區尚未出現能夠形成支配地位的龍頭企業,這就使得各平臺之間需要為獲客付出更大的代價,民眾的期待也將在勝者“登基”前逐漸被養刁,尤其是對超高速網際網路體驗和移動支付習以為常的發達國家人民。
調研資料顯示,52%的新加坡網民希望取貨地點或是收貨方式能夠進一步最佳化,除此之外,約63%的新加坡人會在下單前檢視商家的退貨政策。
新加坡人的網購習慣
大多數新加坡人習慣在下班後購物,不過對於新加坡人更喜歡透過PC端還是移動端購物這點,仍舊留有爭議。Picodi2 2018年發起的一項調查顯示,62%的新加坡人表示更願意使用PC端購物,選擇移動端的只佔到35%。iPrice21 2017年的調查結果顯示,60%的新加坡人更經常使用移動端購物,而34%更常用的是PC端。
新加坡熱門網購平臺
以下是在新加坡月訪問量靠前的幾個平臺:
Shopee (月訪問量12,013,300 )
Lazada (月訪問量7,296,700 )
Amazon (月訪問量6,450,000)
Qoo10 (月訪問量4,290,000 )
EZBuy (月訪問量1,078,000 )
除此之外,Brand.coms在新加坡市場的反響也非常不錯,另外兩個平臺Courts Singapore和Love, Bonito,它們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月訪問量排在前10榜單的第9位和第10位。
此外,eBay以及阿里巴巴旗下的速賣通和淘寶在新加坡市場的人氣也不容小覷。2021年第一季度,eBay的月平均訪問量為89.4萬,而根據Similarweb的資訊,僅在新加坡,淘寶的月訪問量就高達3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