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撥魚線輪不但現在依然有人用,還有了改進型現代版,並且製造工藝和使用材料都有了昇華。2019年10月,筆者在威海國際漁具展上看到有個展位上居然展銷金屬的手撥輪,鋁合金的輪體,還可調節洩力,大名叫“八卦手撥輪”。
這種輪體已經全系鋁合金的了,進化成藉助與釣竿一體的漁輪座安裝。可見手撥輪不但沒被淘汰 ,而且依然有市場,釣友依然鍾情於它。
古人沒有金屬軸承,手撥輪只能是原始的直接與木芯軸研磨轉動。這種直接木芯輪軸研磨轉動,直到我知青時的上世紀七十年代 ,鄉下還在老牛車上使用,那是一種榆木或棗木疙瘩製造的木芯車輪,走起來吱扭吱扭響,需要經常“澆油”以減緩直接研磨磨損榆木車軸。那時生產隊長的一個願景就是“明年有錢了換掛大膠皮咕嚕車”,膠皮軲轆車就是帶滾珠軸承的膠皮裡帶充氣輪的馬車。
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墨子》就解讀了釣車原理和實踐。墨子是春秋末戰國初罕見的思想家 科學家 軍事家。他主張“非攻”。為了防守,居然發明了能發射並回收弩箭(其實是帶索標槍)的“離勝車”。他是先發明的轉射機---一種連發弩機。
“ 轉射機 (能旋轉的弩機),機長六尺,貍一尺。兩材合而為之轀,轀長二尺,中鑿夫之為道臂,臂長至桓。二十步一,令善射之者,佐一人,皆勿離。”
(見《墨子》39章 備城門)
“離勝車”事先安裝在城樓上。對付試圖築城登高 圍攻城池的敵人,連續發射長大的特製弩箭(帶索鏢槍)擊潰或威懾敵人。
這種弩箭長10尺,已經是標槍,所以比箭金貴,浪費不起,於是就想辦法回收,用繩索栓長弩箭尾,繩索另一頭拴在輪車上。發射出去擊中目標後, 迅疾繞動輪車轆轤,把射出去的弩箭再繞回來,回收整理後再接續發射。“矢長十尺,以繩矢端,如戈射,以磨卷收。”
(見《墨子》53章 備高臨 )
這個“以磨卷收”顯然就跟木製魚線輪搖動輪盤卷繞收線方法一樣。墨子對付築臺攻城之敵的對策是用連弩車。說白了就是連續發射可回收的長弩。大體造法和用法頗類輪動轆轤,透過發動重約一百五十斤的銅製連弩機上設定的“機括”,發射長達三米多長的帶索弩箭,殺敵後,迅速搖轉轆轤回收已經發射出去的帶索弩箭。整理裝機後繼續反覆發射。
什麼技術都能像當今的現代技術軍地兩用。碳素等先進的新材料 新工藝軍事技術自然迅速“軍轉民”,被聰明敏感的製造商投放市場,很快被釣友裝備釣魚竿了。青銅製造兵器農具後,馬上就被古人應用於做釣魚鉤。所以聰明的先人們很快就會敏銳地把輪軸卷收長弩箭的技術運用於遠距離釣魚,發明釣車。這麼看來。中華民族使用釣車的年代還該更早。需要的只是考古和出土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