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講:“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老子告訴我們:大千世界五彩繽紛,有時候放下,也不失為一種智慧。
很多時候,奮不顧身的執著,傷痕累累的堅持,最終都將成為浮雲。懂得放下,才能重新開始;及時放下,反而得到更多;正確放下,才會得到幸福。
放下,也是人生的另一種圓滿。
01 放下情緒,不遷怒於人
公司一位姐姐退休了,留下一堆爛攤子,沒有人願意接手。最後剛來單位沒多久的婷婷接下了這個燙手山芋。
其中有幾項工作是和財務打交道,婷婷每次去財務,總會捱罵。因為這項工作已經拖了很長時間了,財務催了許久也不見有人來對接。
所以這次婷婷就成了財務姐姐的“出氣筒”。
財務姐姐脾氣暴躁,說話特別難聽,我們幾次都看到婷婷抹著眼淚回來。大家都以為不出幾日,婷婷就會找領導把工作轉出去。
但一個多月過去了,大家意外地發現婷婷把這些問題都解決了,還獲得了領導的好評,給她提前轉正了。
原來,每次婷婷雖然難過,但都會陪著笑臉聽著,回到辦公室也笑臉盈盈和其他同事交涉問題。
後來,婷婷偶爾還會給財務姐姐帶去一些小零食。
時間長了,財務姐姐也有點不好意思了,最後認真地教她怎樣做,婷婷終於把所有問題都完美解決。
試想,如果婷婷捱了罵控制不住自己情緒,和財務姐姐吵起來,或者因為被罵而遷怒於其他同事,只會讓矛盾越積越多,工作難以順利進行。
在面對問題時,放下自己的情緒,用平靜的心情對待這件事情,才是聰明人的做法。
《荀子·修身》講:“怒不過奪,喜不過予。”
人不能根據自己的情緒做事,想怎樣就怎樣。當條件不允許,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時,你灰心、懊惱、急躁。如果這時候不控制自己的情緒,任由其發展,那終將會被壞情緒所吞噬,自食其果。
反之,如果把它當做是一次嘗試,找尋原因,吸取教訓,重整旗鼓,那成功只是早晚的事情。
放下情緒,整理心情,才能獲得新生。
02 放下得失,獲得更多
東漢末年,華佗“名醫”的美名在民間流傳開來,被朝廷舉為孝廉。那時,只有出身名門貴族的人才有這樣的機會。
鄉親們知道這件事後,亦喜亦憂。喜的是華佗可以做官了;憂的是以後可能就沒有這樣醫術高明的大夫了。
過了很多天,華佗依舊沒有離開。有人問其原因,華佗淡然地說:做官便要離開這裡去往洛陽,那這裡的百姓怎麼辦?我還是想在這裡為鄉親父老治病。
幾年後,都城洛陽太尉府送來徵辟信,只要應徵成功,就是朝廷的正式官員。
鄉親們又紛紛來勸他不能再拒絕了,還說:這次做官是真有權勢,有好處,還可以光宗耀祖。
可華佗依然拒絕了。他告訴大家自己擅長的是醫術,並不善於遊走於官場。相比做官,多救幾條性命則更能光耀門楣。
華佗兩次放棄入朝為官的機會,只願做一名普通的醫者。他雖然捨棄了升官發財的機會,卻得到了百姓的尊重與愛戴。
華佗用自己的行動向世人說明,主動放下也是另一種收穫,做人有舍才有得,不過分追求名利,不過分渴求富貴,自會在另一處有所得到。
正如馮驥才在《世間生活》裡說的那樣:“我們總是在失去很多東西的同時,卻得到更多。”
若一味地去追求身外的功名利祿,最終可能會在利益的驅使下,失去自我。而聰明人,都懂得:捨棄多餘,得到更加多彩的生活;放棄執拗,獲得越發坦蕩的人生;放下得失,收穫更多人生可能。
03 放下貪念,知足常樂
在南宋陳自強做為宰相,依仗著自己做過韓胄的啟蒙老師,便徇私枉法。對於求官的人都私下談好價錢,然後再“名正言順”的授官。
有一位家財萬貫的商人,他的兒子想做官,但是才疏學淺。商人背地裡就找到了陳自強,想讓其在考試時候多幫襯自己兒子。
說明來意之後,陳自強表面上拒絕了商人的要求,但是私下卻收了人家兩箱黃金。
考試那天,陳自強以監督為由巡場,走到商人兒子旁邊之時,在袖口中拿出早已寫好的答案,裝作不經意放在他的桌子上。
後來韓胄北伐失敗,人走茶涼,陳自強失去了強大的後臺,最後還因為謊報軍情被判流放,最終死於流放地。
貪婪,是人性的一大弱點。貪婪的人,最終會一無所有。
而懂得知足的人,才能獲得更多的快樂。
蘇格拉底一開始和幾個朋友,擠在一間只有七八平米的房子裡。雖然房間擁擠,但他覺得每天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一起聊天,很是快樂。
後來,朋友一個個搬了出去,只剩他一人,他也覺得挺好,他可以一個人暢讀書籍,有這些書陪伴,他非但不覺孤獨反而精神世界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再後來,他搬進了七層高的大樓,住在最底層,環境潮溼而吵鬧,可他倒覺得進進出出很方便。
一年後,他把房子讓給了一位身有殘疾的老人,自己住上了最高那一層,他說自己身體越來越好了,因為每天爬樓梯得到了鍛鍊,房間光照也好,一切都挺好。
林逋《省心錄》裡說:“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
說的是知足的人即使貧賤也感覺快樂,不知足的人即使富有也會憂愁。知足是一種人生態度,是一種平和的心情。知足的人,更容易幸福。
放下貪念,接受人生所帶來的一切,做一個知足的人,做一個感恩的人。無論何時,心無貪念,便是福氣。
04 人生智慧,在於放下
一位大思想家曾說:“一個懂得放下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收起情緒,你才能更好的重新出發;
放下得失,你才能得到更多的饋贈;
丟掉貪念,你才能看到更多的美好。
人生不是留住的東西越多才越完美,相反,懂得適當的放下,也是另一種圓滿,更是一種人生大智慧。
作者簡介:現世安穩,立志做一個瑜伽界寫作最好,寫作界瑜伽最棒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