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了這麼久的武術,想來想去,不就是這麼一回事:伸筋拔骨+伸神拔意。
前者說的是身體結構,打開了肩胯,拉開了腰背,撐開了膝肘,身體的通連就基本上搞定了,勁順了。
後者說的是精神結構,上頂了天,下插入了地,精神無限擴大了,勁如意了。
任何一個簡單的動作都是在拉伸,收縮,是身體的也是精神的。
先是把身體練得能夠伸展到極限,收縮到極限,這是第一步。這個極限是身體不可能突破的。
剩下的就是靠精神,這就玄了,但效果也會有,是把勁進行伸縮的訓練。
這也就決定了從練習的側重點上是必須有順序的,就如同物質決定意識。
我們回到太極上看看,很遺憾我們很多時候跳過了第一步。比如棚(沒找到正確的字),這是13式的基礎,沒有他,幾乎可以說就沒有太極拳的味道。他是什麼,他就是一個撐嘛,上下前後左右全都往外撐,飽滿了就對了。而這你練了麼,練到了麼,無所不在了麼?比如鬆柔,這玩意我一直認為挺誤人的東西,要把身體開啟,溫柔的對待根本不會有啥作用嘛。為啥鍛鍊要用啞鈴,不用健身操的那塑膠玩意,不就是加負荷,吃力嘛。這一鬆柔了,身體舒服了,伸個屁,拔個啥呀,太極也就丟了。比如意識,這玩意更是誤人,身體都沒開啟,意識在強勁送不到,也是沒用,純粹是空中樓閣,中看不中用。
我這麼說,不是在否認上面所提到的鬆柔,意識。因為我把太極定在一個高階而複雜的拳種上,傳承中又把基礎的東西給丟了,所以現在就是這麼個操多功夫少的狀況。
現在回想,我也是繞了好大一個彎呀。不管是老師如何的明,徒弟沒有走過伸筋拔骨,都是百搭,回頭重新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