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在黃河入海口
有個著名的“鳥類國際機場”
這裡是鳥類遷徙的重要驛站
每年南來北往遷徙至此的鳥類
超過600萬隻
在這裡,有一隻叫“小雪”的天鵝
是大家的寵兒
這隻天鵝為何成“團寵”?
故事還要從14年前說起……
從奄奄一息到起死回生
這隻天鵝再也沒有離開
在黃河的入海口
有一片泥沙堆積而成的平原——黃河三角洲
1992年10月
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
由於經常有周邊或遷徙至此的鳥兒
意外受傷,需要救助
保護區慢慢組建了鳥類救助站
李建就是其中的一名鳥類馴養師
2007年12月的一天
救助站附近村民打來電話
一隻受傷的天鵝亟待救援
李建和同事趕過去後
發現一隻剛出生不久的野生天鵝
翅膀、腿部等都受了嚴重的傷
“當時救助它的時候,也沒抱太大希望”
為方便照料,李建把它帶回宿舍
專門為它搭了個小窩
悉心照料兩三個月後
這隻天鵝竟奇蹟般地恢復了活力
後來,它被取名“小雪”
“那個時候‘小雪’像孩子似的跟前跟後
只要我蹲下
它就直接撲到我懷裡來了”
在“小雪”身體恢復之後
李建也嘗試過讓它迴歸大自然
“但放生好幾次都不走”
就這樣,“小雪”一直留在了保護區
如今,14歲的它已經“鵝到中年”
在長期的相處中
它也慢慢成了所有工作人員的“寵兒”
從不喜歡鳥到愛上和鳥打交道
他的“朋友”也越來越多
由於父母都是保護區的老職工
李建從小就在此長大
2003年,園林藝術專業畢業的他
懷著對故園的依戀
回到保護區工作
從護林防火員再轉為鳥類馴養師
“其實我一開始不喜歡鳥兒
我喜歡小貓小狗”
李建說,“小雪”對自己的依戀
讓他慢慢愛上了和鳥兒打交道
不過,剛來時
這裡可沒多少鳥兒能跟他做朋友
李建回憶,那時保護區還比較荒涼
冬天風沙很大,野生鳥類也不多
“也就是大雁、野鴨之類的比較多一些”
近些年,保護區持續實施
一系列溼地恢復、生態補水工程
和外來物種治理實驗專案
溼地生態環境改善
目前,黃河三角洲已累計
恢復溼地188平方公里
這裡還建起了生態監測中心
重點監測珍稀瀕危鳥類
如今,已有越來越多的鳥兒
“戀上”黃河三角洲
李建說,如今自己在工作中
偶遇各種珍稀鳥類再平常不過
“東方白鸛、丹頂鶴、天鵝、白鷺
還有老鷹之類的”
據瞭解,1992年至今
黃河三角洲的鳥類已由187種增加到371種
其中國家一級、二級保護鳥類
分別有25種、65種
這裡已經成為東方白鸛全球最大繁殖地
黑嘴鷗全球第二大繁殖地
“時常感覺
在這兒工作真的很幸福”
如今,加上李建在內只有9人的
鳥類救助站早已名聲在外
周邊居民對野生鳥類的保護意識
也在不斷提高
發現受傷的鳥兒後
他們常常主動打電話來
說起這些年自己到底救助過多少鳥兒
李建也數不過來了
“東方白鸛、白鷺、白鶴……
加起來怎麼也得上百隻”
上個月,李建和同事
剛剛根據附近油田職工的線索
救下一隻草鷺
“鳥兒的傷養好之後
能放回大自然我們就會盡量放回
但也有很多不願意走的”
李建笑著說
“黃河三角洲環境好
鳥兒對這裡的環境熟悉了
不願離開了”
喜歡這裡的不光是鳥兒
李建說,如今自己在工作中
常常感覺特別幸福
“特別是天氣晴朗的時候
看一眼望不到邊的蘆葦蕩
看天上各種鳥兒嬉戲紛飛
心情特別舒暢”
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的生態
每年都在發生新變化
李建也希望有更多的鳥兒
來這裡安家落腳
成為他的“好夥伴”……
監製/徐冰 主編/馬文佳 張志達
總檯記者/許晨陽 龐振
編輯/許晨陽 校對/高少卓
圖片/除標註外,均為受訪者提供
封圖來源/總檯《時政畫說》,總檯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掃描下圖二維碼下載央視新聞客戶端看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