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困惑於孩子的學習成績:一直處在那個不上不下的狀態,稍鬆一下就掉下來,再努力一把也沒有明顯進步,到底怎麼辦呢?焦慮一直充斥著我的思維。
直到有一天,我的書友群裡推出了一份書單供大家選讀。我在網上簡單搜尋了一下書籍介紹,就選了《認知驅動:做成一件對他人很有用的事》這本書。
我想著:這就是一種乾貨類的書,總少不了一些雞湯吧,給自己打打氣也是好的。抱著這種心態,我開始快速翻閱,因為也想著練習一下快速閱讀,當翻到第136頁,又一口氣讀到第181頁的時候,我突然感覺像撿到了寶貝,於是我又從頭開始慢讀,之前沒有注意到的一些觀點,開始一點一點打破我的認知,當重新讀到第35頁時,我浮躁的心開始平靜下來。
為此,我特地瞭解了一下作者,周嶺,一位心智探索者。這本書是繼作者《認知覺醒》之後的姐妹篇,他的文章慣被讀者認為有知識、有深度,讀起來卻接地氣、極易懂,給人醍醐灌頂、受益匪淺之感;他的思考不慌張、不迎合。
讀完全書,我的感觸又何嘗不是呢?和自己結一次婚,好好的認識自己,認請自己。弄懂了慢就是快,遇到問題會寫下來,能做到深度練習,你就可以實現從普通到卓越的跨越。
摒棄浮躁,聚焦自己,慢就是快。
這個世界好象越來越喧囂了。
似乎只要點開螢幕,就能看到各種面孔對你說:“在這個時代,你一定要學會在眾人面前銷售自己,要敢於表達、主動連線,要拉得下臉,否則你會錯失各種人生機遇,活得默默無聞……。”
酒香不怕巷子深,這話說出來似乎很不協調。
但人的性格是有內向和外向之分的,內向者與外向者在生理機能以及體內神經遞質分泌上的不同,決定了他們與外界的互動反應不同。內向者與外界互動時往往反應遲鈍,且社交之後需要更多時間和空間才能恢復能量,而外向者與外界互動時則反應快速且不容易疲憊,甚至還能從社交中獲得能量。
所以,內向成長者需要揚長避短,不去迎合大眾,摒棄浮躁,聚焦自己,才能找到更適合自己的人生賽道。
正如我剛開始報名寫作課的時候,以為上完課就可以寫出出彩的文章了,以為很快就可以投稿賺錢了,心裡想著怎麼能快速地讀完一本書,快速地寫稿,希望能快速地像那些大伽一樣成為簽約作者。
性格偏內向的我現在明白了,用不著天天泡群找存在感,用不著急於求成地去閱讀、寫稿,我只要安靜地好好閱讀,向每一位“高人”學習,再有質量地輸出,給自己一個成長的時間,堅信“慢就是快”,自己就會越來越有價值的。
寫下來,具有包治百病的神奇魔力。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前一分鐘還心情愉悅,後一分鐘突然就被領導叫到辦公室批評了一頓,導致情緒失落,一天心情都不好。或者其他的突發情況讓自己情緒低落,很難走出情緒的捆綁。
研究發現,人類有三重大腦:理智腦,善於分析,尋找問題,忽略亮點;情緒腦,喜歡新奇,關注運動,忽略靜止;本能腦,確保生存,警惕危險,忽略其他。這三重大腦的思維模式,註定我們是天生的煩惱主義者。
我們的情緒很容易受負面事件的影響而忽略身邊的美好。
當情緒產生時,理智便會退居第二。而我們的情緒腦在智慧上遠遠落後於理智腦,它只能將遇到的事情粗糙地分為“有利的”和“有害的”,所以一旦情緒化,我們就很容易陷在情緒裡走不出來。
而寫下自己當前面臨的負面事件,就可以調動更多的理性資源幫助我們整理思路。比如:一條條寫下事件經過,自己真實的想法、感受,以及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和感受,其間不要加任何修飾,不用檢查,更不用管語法或句式對不對,放手寫就好了。
你會發現,寫著寫著,哪怕堅持5分鐘,你的負面情緒就會得到緩衝,慢慢在恢復理智和理性。
“寫下來”的另一個神奇的地方,是能夠幫助你專注、聚焦。
日常生活中,分心走神是常有的事,但我們的大腦資源是有限的,那些煩惱、顧慮、擔憂等無用的念頭會輪流佔用腦資源,一旦寫下來,就會清空那些記憶,讓自己進入極度專注的狀態。
深度練習,跨越從普通到卓越。
書中那個高考逆襲的事例真的讓我震憾了,那麼簡單的道理,但二八定律卻像魔咒一樣,迷惑了大多數人的心智,只讓20%的人有機會走向巔峰。
還有那個韓國作家張同完,他的人生翻轉之路同樣讓人感到既陌生又興奮,原來英語還可以那樣學!
從某種意義上說,要想獲得人生幸福,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就是練就一項技能,讓自己在某方面擁有獨特的優勢。
在這條路上,不乏有努力上進的人。
就拿孩子們學習這事來說吧。大量地刷題,是很多同學和家長都認同的提高學習成績的一條途徑,但很多人都忽視了刷題之前先和潛意識的那個自己先商討一下,有沒有達成共識;忽視了刷題的動力來源是什麼;忽視了“慢就是快”的奧妙所在。
上乘的學習方法往往是簡單而原始的。不貪多求快,只要一步一步、一點一滴紮實推進即可。
半個聖人曾國藩,晚清第一名仕,一代大儒,小時候讀書連小偷都覺得他笨,但他一直遵循父親的要求:不讀懂上一句,不讀下一句;不讀完這本書,不摸下一本書。憑藉步步紮實的積累,終得功名。
心態上做到“慢”,允許自己學得少、學得慢;在動作上要“快”,要求自己熟練、迅速。
想透了這些道理,並能深度練習,你也可以成為那20%的一員,實現從普通到卓越的跨越。
┃寫在最後
人這一輩子說來很長,也很短。一種不很準確但基本可信的說法是:人體內的大多數細胞約7年會更新一次,那麼,7年就是一輩子,7年後又是一個“全新的自己”。
很多人都在成長的路上跌跌撞撞,有人勤奮努力到感動自己,卻總也看不到希望,從《認知驅動:做成一件對他人很有用的事》這本書中,你可以認知到做成一件事需要的心法和技能。並用這一認知驅動行為,那你的人生將會從此開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