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今年我貌似沒怎麼買過高階TWS真無線耳機,原因其實也簡單,因為很少有功能、效能和音質有全面突破的產品。(索尼出了一個,但不忍心當首茬韭菜)
沒想到讓我心動的倒是這個的“聲闊小金腔”(Liberty 3 Pro),來自的聲闊(Soundcore)最新旗艦款。
聲闊小金腔能吸引我的亮點有三
一是ACAA 2.0 同軸圈鐵聲學架構,採用動鐵單元和動鐵單元混合的TWS耳機,之前只在傳統Hi-Fi廠牌上出現過,聲闊作為新晉國產專業音訊品牌,對於音質的突破居然這麼執著,確實有點吸引人;
二是HearID ANC個性化人耳自適應主動降噪,之前用過聲闊的降噪艙,效果還不錯,佩戴很舒服,耳壓控制的比較好,所以這次對聲闊小金腔的主動降噪還是很期待的;
三是LDAC編碼,目前除索尼外,少數能在TWS耳機上實裝LDAC編碼的廠商,還有小金標認證,屬於第一梯隊。
聲學技術
我總在說TWS的音質上限被結構所束縛,想要打破很難,沒想到除了Hi-Fi廠牌外,聲闊也非常下功夫,並且實際聽感確實不俗。
圈鐵耳機,顧名思義,就是動圈和動鐵單元混用,最早應該是AKG的K3003,當年的旗艦有線耳機,目前採用此種架構的也多是有線Hi-Fi耳機,好處是中高頻聲音細膩,密度感好,低頻有彈性,下潛深。
聲闊小金腔採用的“ACAA 2.0 同軸圈鐵聲學架構”,是聲闊的專利技術,簡單說就是動圈和動鐵單元是在一個軸向上佈置的,並且透過無轉角的導管直出,可以讓高中低音波傳遞路徑一致,減少阻擋,雜波更少,聲音還原度更高。 PS:同軸技術在中小型聲學裝置上是有明顯優勢的,例如KEF就非常喜歡採用同軸單元,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搜尋看看。
聲闊小金腔的動鐵單元來自樓氏,相信Hi-Fi圈的小夥伴應該都瞭解;動圈單元採用了大振膜設計,單元直徑10.6mm,低頻下潛更深,量感更加充沛。
圈鐵單元保證了基本音質的上限,但如果藍芽編碼還是有損級別的,那麼最終音質還是會做減法,這也是很多國產Hi-Fi品牌的痛點,因為對藍芽主控晶片的二次研發能力不足,所以即使使用了圈鐵單元,其音質的提升也並不多,甚至不明顯。
TWS耳機加入LDAC編碼,是很多Hi-Fi發燒友期待的事情,但萬事開頭難,作為編碼的研發者索尼,也才在今年搞定,沒想到幾個月後聲闊就加入了LDAC陣營,加上圈鐵混合單元的加持,簡直是如虎添翼。PS:之前的聲闊降噪倉,透過韌體OTA升級後也支援LDAC編碼了,這也是為什麼要買大廠藍芽耳機的原因之一,能提供的軟體服務和功能更多,效能最佳化也會持續。
在沒有LDAC編碼之前,所有的藍芽耳機真就是聽個響,好比1080P的片源,壓縮到720P給你看,細節和解析力自然會缺失,而LDAC不光解決了無損音源的無損傳輸問題,甚至還能傳輸Hi-Res級別或者母帶音源,就好比上了4K,資訊量更多,細節更豐富。
實際聽感
聲闊小金腔的實際聽感,可以用驚喜、意外和小遺憾這三個詞來總結。
驚喜是,聲闊小金腔的聲底非常紮實,低頻部分的氛圍感和包圍感都非常棒。得益於大直徑的動圈單元,低頻下潛非常深,而且聲音不發悶,量感充沛的同時,層次感還非常明顯,我甚至拿《鬼太鼓座》和《炎黃第一鼓》來測試它的低頻,不同鼓的層次明顯,泛音和膛音充沛,大小鼓之間的動態也驚人,TWS耳機中最有層次的鼓聲還原了,注意是還原,讓我懷疑這可能不是TWS耳機。
意外的是,整體調音非常老道,頗有Hi-Fi調性,解析力也頗高。首先,聲音不是美式的“動詞大詞”,而是中性偏暖,用圈內流行的詞彙就是“高階hufi感”。中頻密度感好,人聲厚實,唇齒間細節還原多,齒音有削弱;中高頻和高頻延展不錯,輕微打磨,亮而不刺;低頻有層次,下潛好,包圍感強烈,而且不會喧賓奪主。解析力、聲場還原和結相方面也是非常不錯的,我選擇有線Hi-Fi耳機試音曲來測試,也很少進入挑錯模式。
小遺憾則是圈鐵單元對推力有需求,在TWS耳機上就是對音量有需求,有得必有失,因為大直徑動圈單元的關係,在小音量下,低頻聲音會發虛,量感不夠,正常音量下就會發現低頻聲音有明顯的質變,所以對喜歡小音量聽歌的使用者來說,是個小遺憾。
總之,你甚至可以用有線Hi-Fi耳機的要求來測試聲闊小金腔,它完全有對標同價位的有線耳機,且絲毫不落下風的實力。畢竟聲闊找來20位格萊美獲獎音樂製作人來給聲闊小金腔背書。
對了,用這款耳機看電影更有驚喜,在App中開啟3D環繞音效後,臨場感更強,加上低頻的大動態表現,沉浸感更好。
降噪技術
聲闊在降噪方面也一直在做新的突破,這次採用了HearID ANC個性化自適應降噪技術。
是可以透過App來對使用者進行耳道聲學測試,智慧定製個性化專屬的降噪曲線,以提高降噪效果和舒適度。自適應降噪會自動根據周圍環境來調節降噪強度,從而保證音質優先。
實際體驗中,聲闊小金腔在地鐵和室外都有良好的降噪效果,在開啟後對音質的影響不大,低頻也沒有明顯變悶的問題,並且可以在App中開啟抗風噪功能,對喜歡騎行或者跑步的朋友來說,這是個剛需。(對風噪音降噪不好的主動降噪耳機其實很多)
還有,耳壓控制的也不錯,對耳道和耳膜沒有壓迫感,這點其實在選購主動降噪耳機時也要注意,不要一味地看廠商宣傳的絕對降噪值,不是所有人的耳朵都適用同一個降噪深度,耳壓過大可能會是會引起頭暈的。
為了兼顧降噪和佩戴舒適度,這次採用了Fusion Comfort超舒耳佩戴技術,4大人體工學設計,液態矽膠耳帽和空氣耳翼耳塞套和耳翼都有四種尺寸,考慮女性使用者需求增加了小尺寸的。
親膚液態矽膠材質,很薄很透,觸感柔軟,佩戴後沒明顯擠漲感,隔音效果也非常好,而且為了避免大腔體(為了放下圈鐵同軸單元)導致的重心外移而影響佩戴,採用了耳帽前端彈性結構,抵在耳朵上卡位剛剛好,增加支撐力,佩戴更穩固,也很輕巧,無負擔感。
包裝與配件
作為擁有全球2500萬用戶的品牌,開箱設計的非常巧思。
封面直接印出產品外觀和主要賣點,其中無線小金標認證搶眼。
包裝採用側面開合設計,巧思的是把耳塞套和耳翼安排在中縫,整整齊齊。
這次有黑、白、灰、紫四種顏色可以選,配色小眾獨特,我選的是黑色,黑金配色,質感十足。
上蓋內測有ACAA 2.0 同軸圈鐵聲學架構圖,可以看出聲闊在聲學上的自信。
其他配件除了紙質說明書外,還有一根C口的充電線。
外觀、佩戴與操控
電池倉採用鵝卵石設計,整體圓潤,外殼磨砂處理,整體手感非常細膩,而且不容易留手汗。
開合採用敞篷滑蓋設計,單手即可完成,非常順滑,有點當年三星滑蓋手機的意思,和AirPods的蓋子一樣,拿在手裡把玩時非常解壓。
耳機本體也是橢圓鵝卵石設計,面板是鏡面黑色,中框是銀色,加上銀色的logo,質感和觀感都非常棒,比起乏味的類AirPods產品來,顏值要高不少,對了還支援IPX4等級的防水。
操控上,採用觸控設計,透過單擊、雙擊、長按等來操控,而且可以在App中進行自定義,加起來能一共能實現全部7種功能,所以操控上手非常簡單。
支援無線充電,總續航32小時,並且支援快充,15分鐘可以暢聽3小時多。
App和其他功能
對於非原廠TWS耳機廠牌,App的功能越多,內容越豐富,設定越走心,越代表廠商的軟硬實力,聲闊可以說是這個藍芽耳機行業的佼佼者。
聲闊的App就叫“聲闊”,開啟可以看見聲闊耳機和音箱產品線,選擇對應的型號後,會彈出產品說明。
連上後,最上面可以看到產品外觀和電量顯示,中間是工作模式,降噪、正常和通透模式下切換,降噪模式內有自適應和手動模式調整,而通透模式有完全通透和人聲模式兩種可選。
再下面是HearID測試和聲闊音效,HearID有聲音測試和ANC測試兩種,前者是針對個人聽力來定製EQ曲線,後者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定製主動降噪曲線。
聲闊音效下,可以開啟3D環繞音效和自定義音效等。
聲音模式下是開啟LDAC功能。注:蘋果iPhone等裝置無此選項,因為它們只支援弱雞的AAC和SBC編碼……
這款App還提供了音樂播放功能,內建了一些冥想、助眠和解壓類音樂欄目,這點還是非常貼心的。
聲闊小金腔還有6麥克風AI通話降噪(單邊3麥克風),對比一般的雙麥克風降噪通話時更清晰,環境噪音壓的更低。
更多設定裡面,可以開關佩戴檢測,雙裝置連線,佩戴貼合度檢測等,最主要的是可以升級韌體,這對於高階TWS耳機來說,也是必備的。
訊號穩定性與延時
聲闊小金腔的訊號穩定性不錯,測試這幾天沒有出現過斷連問題,在LDAC模式下也很穩定,但未在火車站和機場這種複雜環境下測試(今年也貌似複雜不起來)。
延時控制的也不錯,測試前端蘋果 iPhone 13 Pro Max與堅果 R2 。影片App:嗶哩嗶哩(無延時感)、騰訊影片(輕微)、央影片(無延時感) ,遊戲:和平精英(輕微)、王者榮耀(輕微)。
作為一款主打主動降噪的TWS耳機來說,聲闊小金腔的延時表現還是有驚喜的。
總結
主要評分(每項滿分五星★★★★★,及格三星★★★,半星步進☆)
聲音表現: ★★★★☆
主動降噪表現:★★★★☆
外觀與設計:★★★★☆
訊號穩定性與延時:★★★★
附加增值功能:★★★★☆
主觀推薦度(參考價位):★★★★☆
聲音表現方面,我是非常滿意的,超出我對TWS耳機的預期,特別是專利同軸圈鐵單元和LDAC的加持,無論是聽歌、遊戲或者看電影,都有非常棒的表現。
主動降噪方面也是一流水準,在降噪和耳壓以及音質之間平衡的非常好,自適應降噪使用起來更加方便,HearID ANC個性化自適應降噪,進一步加強了降噪的效果。
顏值方面,選材和設計都很不錯,特別是敞篷滑蓋的電池倉,好用又好玩;訊號穩定性和延時,在今年的新品中非常不錯;附加增值功能也很多很全,特別是官方App的加入,讓聲闊小金腔的軟硬實力都成為了行業頂尖。
總的來說,按照我個人的五個體驗維度體驗後,聲闊小金腔可以說是今年最強的TWS真無線耳機之一,超越一眾原廠耳機毫無問題,包括蘋果的AirPods 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