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前幾十年,城鎮化率提高很快,造成了房價普漲的情況,買漲不買跌,造成了中國人熱衷買商品房的現象,關於未來房子還漲不漲,漲多少,這裡來發表下個人的觀點,看不認同,您就當一樂。
先說說大部分博主的輸出的觀點,其實還是圍繞著: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這句話展開的,這句話擁躉眾多不是沒有道理的,貨幣政策放鬆,市場有更多的錢,有更多的錢買房,中期看土地供應,深圳模式供應工業用地吸引入駐,住宅用地有限,房價就很高,官媒表揚過的長沙,住宅用地供用充足所以常年不漲,人口流入流出更有極端的例子來證明,一線城市幾十年都是流入,房價就漲了幾十年,鶴崗、玉門還有其他一些資源枯竭類城市,幾萬塊一套的房子隨處可見。這觀點看起來是完全正確的,我也堅定認同。這個觀點很早就被提出了,完成了理論基礎,建立了有漲有跌的預期。這點很重要,漲不漲是預期說了算。
隨著國內城鎮化率提高,達到63.89%,剩下的36%還有考慮空巢老人的情況,後階段比例即使增長也有相當一部分是農村老人去世造成的,這並不會給城市帶來更多人口。閉著眼睛買,買到就賺到的情況以後會很少了。
這時新的觀點出現,開始結構最佳化轉型,小城市沒增長動力(已經下跌的城市就是證據),大城市還有空間,大城市的核心區更是保值投資的首選,這是一類;高層住宅以後會變成貧民窟,尤其小城市高層建築,註定迎來民生凋敝,這是一類,這兩類也都有所依據,可以參看國外的高層情況,如果你住過高層小區,碰到過更換電梯,你大概能感同身受,幾十年後變危房了怎麼辦,低層有開發商拆了蓋高有利可圖,高層的拆建收益就低的很可憐無利自然沒人起早,上海外灘附近至今仍隱藏著不少老破小沒人拆的起,當然這個離我們也很遙遠。另外還有政府保護說,樓市流出會造成大通脹,引發危機外資收割民族資產等,其實都對,都沒問題。
以上基本涉及所有主流觀點了。在認可這些的前提下,我還是得出了房子不適合投資的答案,下面具體說明。
迴歸最初,買房子是為了什麼,是有個賴以生存的居所(①),還是離工作單位近(②),是醫院學校方便(③),還是會漲價用來配置資產(④),資金實力背書(⑤),結交圈層(⑥)。選第一個的有大把的廉價的選擇,不多說了,選第二個的,大城市的平均通勤時間足以證明,這並不是很重要,而且隨著產業外移,新的工作崗位出現在城市邊緣,核心區反而不滿足近的要求。 第三點醫療教育條件可行,但是有些滯後性,網路教育,手術用機器人,隨著演算法人工智慧這些高精尖的發展,可能以後大城市的醫療條件並不會比小城市好多少了,所以還值得被看重麼。第四點配置資產,這點就跟炒股一樣,沒有其他點的支撐,不增長,長期持有相反會跑輸通脹。第五點資金背書,我在哪哪幾套房,其實和我在哪哪幾個廠,幾個公司一樣,並不是必選項,如果有資產縮水的風險,聰明的有錢人當然會及時止損,然後第六點結實圈層,國內很少見富人區,已經成名的小區還好,未成名的結識的機會成本是有些高的。最初的問題解決了,是不是告訴你一個小區的房子不會漲了,即使這個小區再北京一環(手動狗頭)你也不會去買,現在的選擇多半是站在金融理財的角度做的。且這個角度並不立得住,只要預期不在,在未來重新審視時,增長就沒有實際支撐了。
之所以看到的還是不停的漲價,其實主要有兩點,一點是政府的政策決定的,21世紀公認最大的泡沫一個是美國股市,一個是中國樓市(咱們東八區的觀點),為了軟著陸,政策在為良性發展保駕護航。所謂著陸,讓民眾不炒,就是要去除進入投資的屬性,政策構建民眾預期一定是分步的,先是不可能大漲,哪都不允許,去年住建部約談的城市就是有意打壓,再然後小漲但是跑不贏理財了,最後不跌但只在跑贏通脹附近震盪,用時間來換取空間,股市常規操作了。
目前整體盤在二三階段之間,部分盤能在一二階段之間,不信去翻看股票基金的各種行業被動指數,看下資金翻倍用了多久時間,房價按年漲5%計算,翻倍需要22年,10%需要8年,投資理財的角度,房子早不是優先配置的了,配置房子的最大動力是可以低風險加槓桿,首付30%相當於3.3倍槓桿,貸款利息扣減通脹相對較低,目前已有風聲二手房限貸,未來誰來接盤呢。最終賬面財富是沒有減少,有價無市難以變現。
另外一點剛好是人的因素,人是延誤損失的,你買一隻股票,漲50%和跌50%,你是會更有勇氣止損,還是止盈,大部分人虧損時持有的更久,即使市場不景氣沒誰願意低於買價掛牌出售房子,尤其是在國家仍然需要營造持有不虧的預期下,掛低價出手的始終是少數一時缺錢的人。
理想狀態當然是持續橫盤,沒人離場,平穩著陸。
但是不得不正視另外一個問題,可能是十年後會發生,可能你買了新房五年限售期滿的時候就有端倪,第一波是結構最佳化的不平均,一線城市工作老家有房的人,出售房產,換取大城市購房的門票,小城市因人口流出,二手房限售期滿等情況,供大於求,出現下跌或持平,出售困難進一步引起租賃市場不景氣,持有小城市房產越來越不划算,然後資本湧入更大城市,從三四線到二線,地級市到省會,到一線城市聚集,過程中會短暫抬高每一級城市的房價,對應城市進一步加強管制,限購,限售,鎖死流動性,變得有價無市,無人接盤。第二波的衝擊是二手房增加,老人去世留下的房子如何處理,賣掉衝擊售賣市場,出租衝擊租賃市場,在我之前文章有提到過60歲以上人口十年後會處於30-40%的水平,城市裡的老人隨著養老環境改善,有多少人會選擇去養老院,空下來的房子也不會一直閒置,所以靠租金補貼房價增長低的收益也是不靠譜的。這一波是每一年城市中都有老人房流入租售市場,不在限售期,容易出手,房齡大,釋放的議價空間可能會進一步傷害房市,慢慢喪失理財價值,出手的週期從掛牌幾個月漲到半年一年,買家包稅,逐漸變成賣家包稅,收益率進一步降低。
當然有未來十來年都能一直跑贏通脹的房子,那是極少數了,大可不必為此費心,基本限購條件就攔住了大部分人。限售政策在這種預期下極大削減了炒的空間,現在看來落實的房住不炒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效果。
另外近幾年要結婚的就儘快買吧,本篇討論的是投資環境,投資和剛需無關。當然沒合適的投資的話,暫時還是比銀行存款收益好的。
房子還適合投資麼?獻一家之言,歡迎討論,一鍵三連。世界紛繁,追求簡單,我是鹿鳴,以上是我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