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主勞傷虛羸,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寒熱,利小便。”
2、《本草崇原》:“主治勞傷虛羸,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寒熱,利小便。”
3、《名醫別錄》:“下五淋,除客熱在腸胃,止渴,堅筋,婦人崩中。”
4、《本草從新》:“瀉火消瘀、涼血止噦。除伏熱,消瘀血,利小便,解酒毒。治吐衄諸血,血閉寒熱,淋瀝崩中,傷寒噦逆,肺熱喘急,內熱煩渴,黃膽水腫。針能潰膿,花能止血。”
5、《日華子本草》:“主婦人月經不勻,通血脈淋瀝。”
6、《本草分經》:“涼血消瘀,除熱行水,引火下降。”
7、《滇南本草》:“止吐血,衄血,治血淋,利小便,止婦人崩漏下血。”
8、《本草綱目》:“白茅根甘,能除伏熱,利小便,故能止諸血、噦逆、喘急、消渴,治黃疸水腫,及良物也。”
9、《得配本草》:“善理血病。治吐衄諸血,瘀血血閉,經水不調,淋瀝崩中。除伏熱煩渴,胃熱噦逆,肺熱喘急。消水腫黃膽,通五淋,解酒毒。”
10、《本經逢原》:“治胃反上氣,五淋疼熱及痘瘡幹紫不起。”
11、《藥籠小品》:“清心潤肺,除脾胃伏熱。治吐衄諸血,肺熱咳嗽。”
12、《藥性切用》:“性味甘寒,入肺而涼血、止血。針∶可潰膿;花∶能止衄。”
13、《增廣和劑局方藥性總論》:“主勞傷虛羸,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寒熱,利小便,下五淋,熱在腸胃,止渴,堅筋,婦人崩中。”
14、《本草正義》:“寒涼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熱而不傷於燥,又不黏膩,故涼血而不慮其積瘀,以主吐衄嘔血。”
15、《本草經集註》:“主治勞傷虛羸,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寒熱,利小便,下五淋,除客熱在腸胃,止渴,堅筋,婦人崩中。”
16、《雷公炮製藥性解》:“逐瘀血,通血閉,止吐衄,下五淋,利小便,理勞傷。補虛羸,除腸胃客熱,治婦人崩漏。”
17、《玉楸藥解》:“白茅根清金利水,斂血通經,治喘噦煩渴,吐衄崩漏,經閉溺澀,水腫黃疸。”
18、《飲片新參》:“清肺胃熱,止衄血,養津。”
19、《藥性歌括四百味》:“茅根味甘,通關逐瘀。止吐衄血,客熱可去。”
20、《動植物民間藥》:“治腳氣。”
21、《中華本草》:“涼血止血;清熱生津;利尿通淋。主血熱出血;熱病煩渴;胃熱嘔逆;肺熱喘咳;小便淋瀝澀痛;水腫;黃疸。”
22、《中藥大辭典》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治熱病煩渴,吐血,衄血,肺熱喘急,胃熱噦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腫,黃疸。
23、《馮氏錦囊秘錄》:“下淋,利小便,通閉逐瘀血,除客熱在腸胃,止吐衄,因勞傷補中益氣,並止消渴,清肺熱定喘,除黃疸酒毒。”
二、現代研究
1、成分:主含蘆竹素、白茅素、印白茅素、薏苡素、羊齒烯醇、細米杜鵑素、異山柑子萜醇、白頭翁素等,還含有5-羥色胺、有機酸、甾醇及糖類等。
2、作用:本品能顯著縮短出血和凝血時間,有利尿作用。對肺炎球菌、卡他球菌、流感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福氏、宋氏痢疾桿菌等有抑制作用,也可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
3、臨床:常用於血熱妄行所致的衄血、咯血、吐血,以及尿血等證;用於熱淋,小便不利、水腫及溼熱黃疸等證;用於熱病煩渴、胃熱嘔噦及肺熱咳嗽等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