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傳統藝能,便宜耳機&獨特表現=大邪神又要聊深的了。前排提醒,本文脫胎於Kbear 青雀 的評測寫作過程,字數太多,獨立成文,配圖便是 青雀 耳機本體。
大邪神總是會收到一些價格不高的產品,也是這些產品構成了耳機市場的消費中腰,最有意思的現象也悉數發生在這一段位,因此,大邪神似乎每一次拿到這樣的產品,都會忍不住在寫好的標準評測前後加文字,以至於最後甚至分析文字比重甚於評測文字。當然這個“價格不高”所指向的消費者群體,既非高階耳機玩家,亦非尋常“日用品”玩家,而是那一些由音樂發燒友發展成為高品質耳機消費者的玩家,願意將一部分時間精力用作“音質投資”,取來滿足自己日益提升的音樂審美需求。三百多價位的耳機,配合一兩百的解碼耳放小尾巴,符合預期的選擇!
明白了面向的人群,其實就可以解釋很多現象,包括“音質內卷”本身——音質這個詞雖然空泛,甚至“玄學”,但是從選購角度來說無外乎兩個角度:物料技術、調音審美,其中前者主要構成了物理層面的差異,後者構成了心理層面的差異。
從大邪神采訪的很多玩家來看,現象內部的箇中規律其實非常明顯,在此略作總結,也方便大家參考討論。“調音審美”,即心理因素,主觀的因素,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的那種;說到底其實真的很好理解,舉個簡單的例子:為什麼大家“早知道還是原道”,原道耳機價格確實便宜到令人髮指,但其實它所參照的應當是十幾年前的入門價位標杆平頭塞,森海塞爾的MX系列的調音,而大邪神無意間搜尋到的帖子中有網友指出原道和MX400最像,就這一點大邪神問過那時的耳機發燒友,也自己買來清倉的MX400比照,這一結論確實很有參考價值;而,森海塞爾,德系乃至歐系耳機調音方面的標杆啊,對人類喜歡什麼樣的聲音瞭如指掌,參照這樣的調音出來的東西能難聽嗎?當,對這一事物的喜愛超過某個閾值,便可以忽略許多額外的因素,甚至是本身聲音密度和資訊量的不足(從另一角度,能說出來“原道幹大奧”這種話的玩家似乎對聲音硬素質這些也不敏感),結論不言而明。那麼,有那麼多優秀、經典、大家都喜歡的調音案例放在那裡,加上產品線上多年來經驗豐富的調音設計師,怎能尋不出大家認可的聲音呢?
“技術物料”,即物理因素,或者說物質性的可量化的那些因素。這一點更好理解,簡單來說就是“堆料”;而“堆料”本身是一件十分講究的事情,盲目堆料還達不到應有的效果,那隻剩下“看得見的營銷賣點”了。高品質耳機的設計最佳化過程十分複雜漫長,總體而言物質服從於需求,與其說符合工業製品的設計生產,不如說更符合“量產藝術品”的設計生產——這裡一個重要的概念是,物質服從於聲音,就像是,顏料服從於畫作、調料服從於菜品、音符服從於樂章,其初始是廉價的(即使是很了不起的技術應用一旦收回了研發成本也就無所謂了),創造的價值可以遠超其物料成本本身,這便是其藝術價值所在,而藝術價值受限於品牌和其聽覺藝術方面的總監對於聲音的理解。那麼,尤其是HI-END產品之間,當大家都是“代表了頂級品牌的當世大師”的前提下,對於聽覺藝術的理解雖有差異但絕無鴻溝——既然其產品調音都代表了當下的最高水準,此刻能比拼的,一定只剩下技術——也大致是因此吧,才能有殘劍老師的感嘆:音響,真正玩到最後,比的還是技術。那麼,一個幾乎都成為歷史的現象也能得到解釋,那便是,國際大廠很喜歡出品那些看起來很廉價,但是聲音很不錯的中低端產品,除了故意割韭菜以外,他們賣的更多是“調音”。
理解了“物理”和“心理”之間的關係,我們再來看很多“堆料”行為,那便成了“調音方面的菜雞互啄”,只能靠那些“看得見的營銷賣點”來增加銷量,或者乾脆就是用不成熟的技術彌補調音設計上的不足(此處嚴肅宣告,Kbear青雀確實在堆料,但絕非此類),再加上動鐵單元的近幾年產量提升、價格下降、技術方案完善,一顆動鐵賣一千多這樣的現象應該也不會再有了。
對頂級產品的消費,一定程度上是對行業頂級技術的投資,而非單純的花錢行為。一般大廠會選擇將最新技術應用在他們最貴的產品上,以期最快速度收回研發成本,而高消費人群將這筆錢塞入大廠口袋,本身就是一種類似於間接投資的行為;當研發成本回收完畢,剩下的就是低廉的物料成本,將這些東西用到更加便宜更加走量的價格段,才是真正去實現“股東財富增長”的那一階段,而“技術紅利”也就體現在這裡,時間越靠後,同價位買到的東西價效比越高。
現在的內卷,除了“堆料競爭”的必然,更多的,可能也是來源於多年前積攢的“技術紅利”以一個既讓人驚喜又讓人感到不安的形式與大家見面。雖說,作為消費者在這樣的洪流之下可以以更便宜的價格享受到更好的聲音,但是,透支強度所帶來的必然是後勁不足,在這內卷的幾年膨脹的市場,保不齊在後幾年的“內卷無力”之下而迅速萎縮,沒有新的技術完成研發成本回收便無法下放,無法下放便無法滿足消費者日益膨脹的期待,尤其是在這個“價格不高卻十分敏感”的價格段。
有時候,慢不一定是壞事,多也不一定是好事,實現長久成功的不二法門,過了這麼多年,依然是“腳踏實地”;當然,入場賺快錢後退場也是一種商業策略,只是,對於我這樣一個耳機市場的旁觀者而言,過客就是過客,我更喜歡那些長久的、可持續發展的、真正能留下來價值的,那一部分。
可能,於此,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愚者,不過,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愚蠢和精明未嘗不是一線之隔;所以,我自以自己是一愚者而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