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今天的話題之前,先來分享一張照片。有多少人還記得她是誰?
這標誌性的手勢,有沒有勾起青春回憶?沒錯,她就是進入2000年後,亞洲最紅的女歌手、一代人心中公認的韓流鼻祖,李貞賢。因為喜歡在小拇指上戴麥唱歌,李貞賢被戲稱是用一根小拇指撬動了整個亞洲的流行樂。
李貞賢最紅的時候,中國幾乎所有的廣播電臺都在播放她的歌,也經常被邀請錄製《同一首歌》等電視節目。她的扇子舞,小拇指戴麥唱歌的習慣都在當時成為了人們爭相模仿的潮流。
當然,年輕一點的小夥伴可能對李貞賢並不熟悉,那咱們中國的明星鄭秀文想必大家都知道吧,她那首家喻戶曉的成名曲《眉飛色舞》,當年便是翻唱自李貞賢的作品。
2000年,香港歌手鄭秀文已經在華語樂壇唱了十年,依然不溫不火。她的公司敏銳地嗅到了韓流風潮,於是將李貞賢的《換掉》原曲拿來,填上中文歌詞給鄭秀文唱,於是便誕生了那首唱響了大街小巷的《眉飛色舞》。
除了翻唱李貞賢的歌,甚至有段時間,鄭秀文的造型、服裝、眼神、舞蹈動作幾乎都與當時的李貞賢如出一轍,有很明顯的模仿痕跡。除了《眉飛色舞》,鄭秀文還相繼翻唱了李貞賢其他幾首歌,效果也立竿見影,她很快就憑藉著幾首歌,紅遍全國。
當然不僅僅是鄭秀文,包括鍾漢良在內的港臺歌手都翻唱過李貞賢的作品。在那個韓流風靡的年代裡,翻唱韓國歌曲甚至成了華語樂壇的主流趨勢。
如今,李貞賢的名字或許被很多人遺忘了,但她的影響似乎一直還在。2007年,六歲的張子楓曾在節目上模仿表演李貞賢的《Summer dance》。
一直到今天,李貞賢的歌曲和標誌性舞蹈動作依然會時不時出現在各大綜藝節目中,真正成為了時代的眼淚。
李貞賢被稱為把韓流引進中國的第一人。1992年,中韓建交。韓國在國策支援下,文娛產業得以爆發,從而火速流入中國。
除了李貞賢帶來的電子舞曲,展示韓國生活方式或纏綿愛情的韓劇、又唱又跳的歌唱組合也備受中國觀眾的追捧,在此影響下,韓國的飲食、服飾、生活方式也滲透進大家的日常生活,備受年輕一代追捧,當時的媒體把這一現象稱為“韓流”,而那些沉迷於韓國文化的青少年,被稱為“哈韓族”。
在這陣火熱的韓流中,來勢兇猛並且對我們的社會生活產生極大影響的,便是韓國的偶像文化,當時紅遍亞洲的H.O.T組合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看到這髮型,是不是充滿了熟悉的感覺?沒錯,H.O.T從日本視覺系搖滾中發揚了這樣的造型元素之後,他們瞬間掀起了洗剪吹的“殺馬特”風潮。
九十年代,中國的流行樂還停留在校園民謠流行的餘溫中,H.O.T這樣的勁歌熱舞唱跳團體,是內地歌壇從未出現過的。他們的活力、帥氣、潮流瞬間讓大家感受到新鮮,很快成為了時尚的代名詞,吸引了無數年輕人的追隨。
2000年冬天,H.O.T來到北京開演唱會,火爆程度達到了工人體育館歷史之最。粉絲們從機場追到酒店,再從釋出會追到彩排現場,到處都是嘶吼聲與尖叫聲,從此,粉絲應援文化在中國拉開了帷幕。
H.O.T的爆紅,一方面催生出更多外形俊俏,集嘻哈音樂和街舞為一體的男子偶像組合,比如之後的東方神起、superjunior、EXO等,繼續佔領著中國的明星市場。
另一方面,或許誰都沒想到,他們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也對中國普通大眾的審美產生了深遠影響。
H.O.T等偶像組合的“殺馬特”造型成為很多年輕人心目中個性與潮流的代表,被爭相追隨與模仿。2005年的超級女聲比賽時,以李宇春為代表的參賽選手們留著“洗剪吹”髮型,在舞臺上成為了一道別樣的風景,也記錄下了那個獨特而個性張揚的年代。
超女的大火,進一步助推了“殺馬特”風潮,甚至使之成為一種流行風尚和亞文化在中國內陸大肆流行。
90後們迎來了自己最“不堪回首”的過去:QQ空間、勁舞團、火星文、大頭貼…“非主流”一度成為90後的文化標籤,不管是街頭的小混混,還是愛美的小姑娘,每個人都試圖讓自己看起來與眾不同,用那個年代的方式彰顯自己的個性。
如今回頭再看當年的“盛況”,會發現其實“殺馬特”的流行也是有一定的社會心理原因的。非主流文化的存在極大滿足了少男少女們在新世紀對新鮮事物的追求,讓他們找到了釋放內心叛逆的途徑。
而那些將自己裝扮成“洗剪吹”的城市邊緣人群,也透過這樣的造型來保護自己、表達個性,並尋找在城市裡的歸屬感。
除了這陣“殺馬特”風潮,韓流的來襲也一度影響著中國女性對時尚的認知。當唱著《Noboby》的Wonder Girls成員們畫著大濃妝出現在MV中,中國女孩們也紛紛為自己貼上了假睫毛,畫起了誇張濃厚的眼線。
早期爆火的韓國女團4minute的海報一出,便有人開始嘗試模仿他們的撞色搭配。
而對於當時還是學生的很多“哈韓族”來說,追隨潮流的方式,是當學校發校服時,故意選大幾號,讓衣服穿起來鬆鬆垮垮;腳上也會穿上大幾碼的帆布大頭鞋。這樣的打扮在當時的他們看來真的酷斃了。
隨著韓流風潮越吹越猛,商人們也瞅準了商機,在全國各地興起了大大小小的韓國城,專門賣韓國的服飾、餐飲。
北京西單華威6層的韓國城,是當時很多哈韓族的“朝聖聖地”,他們不吃飯把生活費省下來,期待著可以買一件這裡的衣服;即便買不起也要到處逛逛,看看最近有什麼新的款式,好讓自己跟別人交流起來時,顯得沒那麼落伍。
當然,也不僅僅是服飾,大家身邊還有很多跟韓流相關的元素,比如印有H.O.T照片的筆記本,韓式風格的髮飾,每個人似乎都開始能說兩三個韓語單詞,也有很多哈韓族夢想著有一天可以去韓國留學。
是的,二十年前,韓流就是以這樣不可阻擋之勢席捲中國文娛產業,一方面是青少年的瘋狂沉迷與模仿;另一方面,是社會學者的思考與憂慮。韓流為中國社會帶來的,究竟是前沿的時尚文化,還是“毒害”年輕一代的“精神鴉片”?
本週更新的《華語音樂養成史:多維解析流行樂》課程中,我們將走進那陣史無前例的哈韓風潮,聚焦韓流湧入下華語歌壇的發展。華語歌手如何面對韓國明星的衝擊?韓流的入侵為華語樂壇帶來了哪些改變,又留下了哪些影響至今的後遺症?解鎖本期課程,一起走進一代人的青春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