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國家統計局釋出了7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資料顯示,7月份各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的銷售價格環比漲幅回落或者轉降,同比漲幅回落或者與上月相同。
從房價上漲城市數量看,新房51城環比上漲,二手房41城上漲。據統計,房價環比上漲的城市數量已經連續4個月下調,7月新房、二手房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數量為今年以來最低。從房價下跌城市數量看,新房16城環比下跌,二手房26城下跌,均為今年以來最多。
中國城市經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宋丁
作為一線城市,深圳的房價更是熱議的焦點。統計局資料顯示,7月份的深圳二手房價環比下調0.4%,不僅繼5月後連續三個月環比下跌,跌幅還較6月份擴大了2個百分點。同時,二手房成交量也持續走低,7月二手房成交2557套,創下2013年來除春節月份以外的最低值。
事實上,自從今年2月份二手房指導價出臺後,深圳二手房價連續3個月下跌,二手房網籤量出現五連跌。分析認為,這一局面也預示著中國一線城市房價只漲不跌的行情難以再現。
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 倪鵬飛
總體來看,7月份內地樓市交易降溫,各界普遍認為,這說明房地產調控效果明顯。有機構統計:1-7月房地產調控合計高達352次,平均每月超過50次,主要措施包括:住建部約談、整頓中介、限制二手房定價、經營貸、土地供應、鼓勵租賃、打擊炒作學區房。7月份,房地產調控政策更是井噴,調控政策高達66次,重新整理年內最高紀錄。
8月上旬,各種調控政策累計超過30次。這些調控政策開始動“真格”,很多過去多年存在的房地產調控漏洞,被明顯打補丁。
學者指出,在密集且嚴厲的政策調控下,部分投資投機需求正在被剔除,預計後續市場還將延續降溫。
尚本地產策劃總監 龐善起
土地市場是房地產市場的源頭。管控地價、抑制住房成本和企業用地成本早已成為各地共識。
重點城市的土地實行“雙集中”制度,是今年中國內地土地市場的重大變化。總體看,首次集中競拍和交易熱度高漲,但落實效果並未達到政策預期,比如重慶供地最高溢價率130%,武漢首輪集中供地競價輪次高達421次的地塊,溢價率超100%。愈發嚴格的競拍條件還催生了“馬甲”大軍。
業內分析認為,“兩集中”政策本意是分散土地競爭、釋放土地集中大量供應的預期訊號以平抑地價,但結果有些適得其反,建議熱點城市應更大力度增加土地供應。
中國指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黃瑜
8月上旬,第二批集中供地在即,多個城市卻紛紛按下暫停鍵。8月18日,杭州市釋出公告稱,第二批集中出讓地塊全部終止,此前,深圳、青島,長沙、天津、上海等多個熱點城市已相繼宣佈延遲土拍。這一局面引發土拍規則要出新政的諸多猜測。
有訊息透露,近期,中國自然資源部召開閉門會議,要求第二批集中供地調整出讓政策,限定土地溢價上限15%,不得透過調高底價、競配建等方式抬升實際房價,嚴控樓面地價創新高。
分析認為,各地政府穩地價訊號已經非常明顯,要從根本上抑制土市過熱引發的樓市高溫。土地溢價率降下來,不僅可以降低土市熱度,穩住地價,同時也給房企讓利,給出做好品質的空間。
遠大科技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張躍
房企將迎來土地拍賣市場更嚴厲的規則,與此同時,房企流動性面臨巨大考驗。8月16日,中國國家統計局釋出房地產市場資料,7月份房地產市場下行趨勢明顯,銷售、投資、房地產開發到位資金漲幅都出現下降。
除了受7月份傳統淡季的影響之外,市場下行更多受到境內外融資環境的制約。7月社融指標腰斬,8月份7000億左右的MLF到期,到年底將有3.75萬億MLF到期。另外,透過一年多的LPR保持不變也可以發現,目前金融市場表現穩定,不會往房地產市場過度傾斜。
還有資料顯示,2021年前7個月,中資房企的境外融資規模佔比跌至三成二,創2017年以來新低。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 李宇嘉
統計局資料顯示,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速12.7%,漲幅比上月回落2.3個百分點;房企開發資金來源同比增長18.2%,漲幅比上月回落5.3個百分點;從開發資金結構來看,銷售回款佔融資的比例達到57.15%,比2020年高了3.9個百分點,中國國內貸款佔融資的比例為12.95%,比2020年下降了0.87個百分點。這說明房企融資主要靠銷售回款,並呈現上升趨勢,未來房企融資主要靠“自身造血”。有知名房地產企業表示,“銷售回款是下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切圍繞銷售回款開展工作。”
評級機構“標普信評”近期發表的報告稱,在“三道紅線”的監管要求下,大多數房企傾向進行財務運作來調降槓桿,比如增加少數股東權益,或者將房地產開發專案移至表外,以改善企業合併報表範圍內的財務槓桿,但整體槓桿改善情況有限。
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