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分享了急性腰椎疼痛的方劑,今天說一說慢性腰椎疼痛用的獨活寄生湯
獨活寄生湯:主治慢性腰腿疼,特點:虛、瘀。
唐朝是個人才輩出的年代,其中孫思邈就是一位偉大的醫藥學家,其撰著的《千金方》更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作為學中醫者,更是厚愛有加。
後世醫家在臨床上運用《千金方》,諸如溫膽湯、犀角地黃湯等,尤其是獨活寄生湯,在治療腰腿痛中作為首選方劑,療效卓著。
獨活寄生湯來源於《備急千金要方》原文如下:治腰背痛,獨活寄生湯。夫腰背痛者,皆由腎氣虛弱,臥冷溼地當風得之。不時速治,喜流入腳膝為偏枯、冷痺、緩弱疼重,或腰痛、攣腳重痺,宜急服此方。
【功能主治】 祛風溼,止痺痛,補肝腎,益氣血。主肝腎兩虧,氣血不足,風寒溼邪外侵,腰膝冷痛,酸重無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冷痺日久不愈。
現用於慢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等屬肝腎不足,氣血兩虧者。
【組成】 獨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細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風,川芎,人參,甘草,當歸,芍藥,乾地黃。
這個方子主治常見病,就是風寒溼痺症。就是現在說的風溼、類風溼。
古人因沒有現代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腰椎間盤突出症、強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質增生等疾病的概念,故凡腰腿痛類證皆從宏觀病機分析入手,採取有效方藥治之,從而留下了獨活寄生湯這首效方。
凡是腰腿痛病證,皆用此方驗之,並不斷地從藥量上,藥味上體會用方之妙,最後終於形成了用獨活寄生湯治腰腿痛的專方。
中醫把上述現代疾病造成的腰腿痛大多歸結於痺證一類。
在《內經》中即有痺證的論述:“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痺,寒氣勝者為痛痺,溼氣勝者為著痺也。”
在此明確指出,痺證的成因是風、寒、溼三種邪氣聯合侵襲人體。溼邪的特點是重著、黏滯,其致病特點是纏綿難愈。
大致是由於溼邪的這種致病特點,使痺證的治療頗為棘手,病情時好時壞,反覆發作,特別是遇到即將天氣變化時,病情加重或復發。
一般認為病程日久的疾病大多出現兩個方面的變證,一是久病多虛,一是久病多瘀。
久病多虛。其虛多在氣血和臟腑。由於病程日久,同時加上久服祛風散寒除溼等溫燥之品,大多出現氣血的耗傷,從而導致氣血兩虛證,所以在治療此類疾病時,要注意有無氣血不足的情況。
再者,病程日久,由初期的病在“筋脈肉骨”累及“臟腑”。由於痺證屬於筋骨病變,而“腎主骨”“肝主筋”,其累及的臟腑必然是肝與腎。
肝與腎同居下焦而同源,所以在治療痺證日久時,若見肝腎不足者,必配伍補益肝腎之品。
久病多瘀。這種理論來源於葉天士“久病入絡”的觀點。絡即經絡,經絡是氣血執行的通道。久病入絡而氣血通道受阻,故見瘀血之象。
獨活寄生湯的奇妙之處在於,它既能祛風散寒除溼,又能滋補肝腎,益氣養血,並能活血。
這個方子是由兩個梯隊的藥物組成的,第一個梯隊是由獨活帶隊,全面搜風通絡、祛風除溼、通利關節。
獨活辛苦微溫,善治伏風,除久痺,且性善下行,以祛下焦與筋骨間的風寒溼邪。
臣以細辛、防風、秦艽、肉桂,細辛入少陰腎經,長於搜剔陰經之風寒溼邪,又除經絡留溼;秦艽祛風溼,舒筋絡而利關節;肉桂溫經散寒,通利血脈;防風祛一身之風而勝溼,君臣相伍,共祛風寒溼邪。
而另一個梯隊由桑寄生帶隊,全面起到補益肝腎、養血活血、益氣健脾的作用。
桑寄生、杜仲、牛膝以補益肝腎而強壯筋骨,且桑寄生兼可祛風溼,牛膝尚能活血以通利肢節筋脈;當歸、川芎、熟地、白芍養血和血,人參、茯苓、甘草健脾益氣。
以上諸藥合用,具有補肝腎、益氣血之功。且白芍與甘草相合,尚能柔肝緩急,以助舒筋。
當歸、川芎、牛膝、肉桂活血,寓“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甘草調和諸藥,兼使藥之用。
綜觀全方,以祛風寒溼邪為主,輔以補肝腎、益氣血之品,邪正兼顧,祛邪不傷正,扶正不留邪。
綜合來看,這個配方的確十分奇特、妙不可言。
很多人都會用這個方子,但常說療效不佳,我觀其方,發現其中獨活不是用得輕了就是與其他藥平行,完全違反了制方人的本意,故而不效。
提醒: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不同,請在中醫指導下辯證用藥,以免貽誤病情。
關注@張建福大夫,瞭解更多骨科疾病相關知識,任何骨科疾病方面的問題,想了解,都可以問我,我願和您一起守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