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2021年9月23日,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神經內科病房醫生查房:
陳醫生:“我們現在在哪?”
馮阿姨(化名):“在家。”
陳醫生:“你有幾個孩子?”
馮阿姨:“五個。”
“其實只有四個,老五小時候就走了,媽媽不記得了。”我站在媽媽的病床旁,向醫生解釋。
媽媽年輕的時候很好看,也很愛美,臉上總是帶著溫和的微笑,即使今年已經88歲了,看起來也只有70歲出頭。
她最喜歡的照片,是在她18歲時拍的,她一直帶在身邊,時不時拿出來看看。即使生病後,她也還記得照片裡的小女孩就是她;但是,她已經認不出2017年去北京旅遊時,照片裡的自己了,她的記憶被困在了時間裡……
口述者:張女士(化名)
“咱媽可能出問題了。”
父親生於1926年,母親生於1933年。他們一共生育了5個子女,但活下來的只有4個,我排行第三。時光飛逝,如今他們已經八九十歲高齡了,就連我們兄妹4人也全部退休了。
2002年,身體尚健康的父母在參觀了幾家養老院後,主動提出要去,說養老院的活動挺豐富,比他們兩個人在家熱鬧。我們做兒女的當然希望父母開心,尊重了他們的意願。
養老院有很多活動和慰問演出,住進去之後,父母確實挺適應的,遇到喜歡的活動,他們還會一起報名參加。我家裡兄妹多,這幾年一直輪流去看望他們。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養老院因為疫情防控的要求,對家屬的探望進行嚴格的限制。疫情最為嚴峻的那幾個月,甚至不允許探望。疫情緩和後,才適當放開。事後回想起來,也許是因為探望次數的驟減,讓我們沒有及時發現母親的變化。
2021年5月18日,護工給我打電話,說母親下午三點就吵著要吃晚飯,可分明午飯剛吃完沒多久。但母親怎麼也說不通,只是重複著唸叨:“我要吃飯,我要吃飯,一會兒吃不上飯了怎麼辦?” 聽起來母親有點不太對勁,我跟哥哥商量了下,回覆護工說過幾天帶她去做個檢查。
5月29日,離六一兒童節還有三天,我們接母親回家,她按照慣例給曾孫輩們準備紅包時,怎麼也數不清鈔票了。看在眼裡,急在心頭,我越來越覺得不安,打電話跟哥哥說:“咱媽可能是出問題了,要趕緊去看醫生。”
是不是早一點發現就不會這樣了
5月31日,我和哥哥帶母親去附近醫院做了檢查。母親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症,中晚期。醫生開了藥,讓帶回家吃。
患病後的母親,與之前判若兩人,行為越來越像個無理取鬧的小朋友:一貫節約用水的她,生病後會開啟水龍頭旁若無人地玩水;一向和善的她,現在只相信家人,對護工充滿防備;深夜無事,她常常按響她床頭的呼叫鈴,全家人無法安睡。
她生病後的樣子,令我們倍感煎熬,這不再是我們熟悉的媽媽了。我們也常常自責:是不是早一點發現,就不會這樣了?
事後回想起來,其實從2020年春節開始,母親一些患病的“蛛絲馬跡”已經出現了:特別愛乾淨的她,開始抗拒洗澡;一向溫文爾雅的她,會很用力地掐護工;喜愛參加養老院各種活動的她,也不再參加了;每天要看報瞭解時事的她,連報紙也不看了……
但我們以為媽媽只是老了,累了。那時候我們沒有意識到她是生病了。
換藥之後情況開始好轉
第一個月的藥吃完了,媽媽的症狀沒有好轉,我們很擔心。多方打聽之後,2021年8月21日,我們帶媽媽轉到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神經內科治療。
這兒的陳旭輝醫生建議她做PET-CT檢查,發現她的大腦結構發生改變,除了雙側海馬體出現萎縮,大腦皮層也廣泛萎縮,特別是PET-CT提示Aβ蛋白的陽性改變,提示大腦神經元廣泛破壞,因此媽媽被剝奪的不只是記憶,還有語言、思維、視覺和對空間的感知,甚至她的行為都被影響了。
看診過程中,陳醫生像偵探一樣,仔細觀察並且記錄媽媽的每一個動作,包括:她進入診室時如何走路,如何與他人打招呼、握手、道別,以及如何處理日常瑣碎的、從近到遠的記憶。
陳醫生為媽媽更換了藥物,並建議她住院治療一段時間,有利於醫生及時觀察瞭解媽媽的情況有無好轉。同時囑咐我們,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家人在照料時要有心理準備,這將是一場“持久戰”,需要更多的耐心。
換藥之後,加上醫護團隊的精心照料,媽媽的病情有了明顯好轉,漸漸恢復安靜溫和的狀態。我們現在希望的就是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希望她不要忘記深愛著她的我們,希望媽媽的記憶儲存得久一點,再久一點……
醫生點評
近幾年來,隨著醫學科普和相關影視作品的出現,阿爾茨海默病漸漸被大眾所瞭解。
過去,大多數人以為老年人出現記憶衰退及行為改變,只是衰老的表現,但現在不少人開始意識到這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引起的。
隨著人口老齡化,阿爾茨海默病的患病人數正在增多:在80歲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達到1/3,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病率繼續增加。
為什麼阿爾茨海默病一旦發現都是中晚期呢?因為大家對其早期發病表現還不清楚。
阿爾茨海默病可以分為6個階段,其中前3個階段都是臨床前期,症狀並不明顯:第一期無症狀;第二期主觀認知功能下降(SCD);第三期輕度認知功能下降(MCI);第四-六期依次為輕、中、重度痴呆。
如何在臨床前期就察覺到可能發展為痴呆?《2021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報告》給出了以下十大徵兆:
1、近來出現的記憶力減退;
2、近來出現對原來熟悉的任務變得費勁;
3、近來出現的詞不達意等語言問題;
4、近來出現對時間和地點的不敏感;
5、近來出現判斷力的下降,容易上當受騙;
6、近來出現處理事務的邏輯性下降;
7、近來出現物品的擺放錯誤;
8、近來出現的情緒行為的異常;
9、近來出現視空間障礙(看不懂交通指示等);
10、近來出現的社交的退縮。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了,上面的10條開頭都寫著“近來出現的”,上述認知、行為異常,都是在原來正常的基礎上,近期出現了異常改變,才有提示意義。
當身邊的老年人出現上述症狀的時候,及時就診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們都知道“用進廢退”的原理,大腦也一樣。
阿爾茨海默病是腦細胞的逐步凋亡所帶來的功能衰退,因此及時抑制腦細胞凋亡,並且透過不斷增加大腦的認知儲備(把更多的知識裝到腦袋裡面),比如棋牌遊戲、廣場舞等,可以控制疾病的進展。
如何保持大腦的有效運作,是患者和照料者的共同任務,我們也希望可以有更多的失智中心來幫助患者。
如何實現早診斷早治療,這也是對醫生的極大挑戰,我們的醫療團隊一直致力於利用現有的診療手段(認知量表、外周血標記物、腦脊液標記物、基因篩查、結構磁共振影像技術、PET-CT等)不斷提高診斷率以及實現更早診斷。也透過聯合社會力量共同致力於開發非藥物干預的手段和方法,希望藉此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實現阿爾茨海默病的有效控制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