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張的考試結束之後, 我們都在耐心的等待考試的結果,為了消除我們焦慮的心態,我和幾個好朋友約好去嵐山公園玩,順便的散散心,就這樣我們做了一個最奢侈的舉動,去嵐山遊玩,也是為了緩解考試緊張的壓力。為了釋放自己。
我 張森 鄭星等人一起坐了阪急電車,來到了嵐山公園,看見那綠色的綠樹,真的讓人心曠神怡。
嵐山是日本京都府京都市的一個觀光地,以賞楓葉(秋季)和櫻花(春季)而知名。“嵐山”這地名原本是專指位於桂川右岸、屬於京都市西京區一部份的嵐山地區,而河對岸、屬於右京區的地區則名為嵯峨野,但近年來許多觀光導覽資料都概括性地,將以橫跨桂川的渡月橋為中心之河左右兩岸周邊地區,合稱為嵐山。
位於京都市區以西的嵐山自平安時代以來就是許多貴族的別莊所在地,其名稱經常出現在歷史故事與古典文學作品之中。由於桂川河岸在每年春季與秋季都有大面積的野生櫻花與楓林可觀賞,因此長期以來也是觀光旅遊的熱門點之一。整個嵐山地區是以橫跨桂川的渡月橋作為中心,這條橋的命名起源於龜山上皇的一句“似滿月過橋般”的詩作而得名,雖然外觀上渡月橋有著木橋般的造型,但今日的渡月橋實際上是座鋼筋混凝土構造、能夠讓汽車行走其上的現代化橋樑,只是採用復古的木製護欄以配合周遭的景緻。在渡月橋附近的桂川河段習慣上又被稱為大堰川。
除了自然景觀外,嵐山地區也是很多日本知名古剎神社的所在地,是多位古代日本天皇的安葬之處,因此前來此地參拜廟宇神社也是遊客主要的觀光重點之一。在諸多神社廟宇之中,地位最重要的應屬名列世界遺產名單的天龍寺,除此之外像是曾經出現在日本文學名著源氏物語中的野宮神社,與收藏有日本國寶級佛像的清涼寺,也是非常重要的歷史建築與景點。
在1980年代,位於渡月橋北側的大街上陸續開設了許多藝人商店(タレントショップ),並逐漸變成學生進行修學旅行(畢業旅行)的熱門去處。但由於觀光客大批湧入,再加上附近地區老舊的街廓無法容納太大的交通流量,因此當地政府開始採用交通管制與鼓勵轉乘大眾運輸等方式,抒解壅塞的車流。
1917年9月,周恩來東渡日本留學。1919年4月在回國途中,他遊覽了京都,並撰寫白話詩四首。1979年1月22日,由京都各日中友好團體和知名人士聯合倡議,成立了“周恩來詩碑籌建委員會”。1979年4月16日,詩碑建成。
詩碑通高2.4米,用質地堅硬的京都特產馬鞍石建造,略呈橢圓形,碑身矗立在大小石塊堆砌的圓臺上。碑的正面鐫刻著廖承志書寫的周恩來所作《雨中嵐山》之詩文:“雨中二次遊嵐山,兩岸蒼松,夾著幾株櫻。到盡處突見一山高,流出泉水綠如許,繞石照人。瀟瀟雨,霧蒙濃;一線陽光穿雲出,愈見姣妍。人間的永珍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見著一點光明,真愈覺姣妍。”詩碑面向嵐山和大堰川水,四周空地約100平方米,各種樹木相圍。碑後繁茂的日本國花櫻花樹,清新悅目。
對於我們這些留學生來說,看見了周總理的詩碑,想起了周總理說過得那句話,為了中華崛起的讀書,現在的我們就是這樣,也要為了中華的崛起而讀書。我們默默的在心裡發下了誓言,正好在這時,一群印度人也在欣賞著周總理的詩碑,這樣我們中國人真的感到非常的驕傲,我們和幾個印度人在詩碑面前合影留念。
我們去的季節正好是春季,大堰川,還有櫻花,真的是美麗極了。在大堰川我們遇見了幾個穿著和服的歌舞伎,她們很熱情的和我們都合影留念,這次也讓我們瞭解了日本的嵐山的美麗,還有日本的文化的一部分,就是賞櫻文化,雖然我們的宿舍對面也有著不少的櫻花樹,但是在嵐山成片的櫻花樹讓人不自覺地陶醉進去。漸漸的我們也沉浸在這種狀態中,忘記了考試的壓力,也是一種不一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