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漢中市與留壩縣之間開通高速後,願意開車走國道的人就少了。
這次我們從留壩自駕去漢中,關於走高速還是國道也是經過一番討論。掌握方向盤的人更願意走高速,因為他的目標是儘快把車開到漢中市區,享受繁華都市生活。而以黃小黃為代表的“慢遊派”則提議走國道,因為走國道可以隨時停下來悠遊山水。
最終,“慢遊派”的意見被採用。
從留壩縣到漢中市區,距離約80公里,假如走高速,只需要1小時就能到。走國道的話,時間需要翻番甚至更長。其實,要按道路限速來看,兩條路差得不是很遠,寶漢高速限速80公里/小時,而316國道小車限速為65公里/小時。
高速與國道並行南下
之所以走國道比走高速要慢那麼多,實在是,沿路好玩的地方太多了,隨時都要停車玩,這很花時間。
就像我們,早上8點左右就從留壩縣的武關驛鎮啟程出發了,但直到上午10點多了,我們總共才行駛了18公里。
一方面是因為武關驛鎮看點很多,另一方面,是因為武關驛鎮的下一個鎮——馬道鎮也很不錯,絆住了我們的腳。
// 馬道鎮與“寒溪”
前面的文章中,我大概介紹了316國道與褒斜棧道之間的關係,又很詳細地記述了我們在武關驛鎮的經歷及看到的風景。接下來,行程來到了武關驛鎮的下一個鎮——馬道鎮,這裡給我們留下了比武關驛鎮更深刻的記憶。
馬道鎮在武關驛鎮南約18公里處,古時也曾是褒斜道上的一個驛站。距離從漢中褒谷口出山則還有約三十多公里的路程。
我們順褒河峽谷一路下坡,過鐵佛店村、五里鋪村、武曲鋪村後,忽然,拐一個彎,看到國道邊出現一棵古樹,枝葉斜伸到道路上空,猶如一道神秘“樹門”。
穿過這道“樹門”,馬道鎮便到了。
和武關驛鎮一樣,馬道鎮也在兩河相交的河口。褒河流到這裡時,又遇見了一條支流,即從西邊流過來的“西溝河”,它橫在我們南下的途中,幸好有一座跨河公路橋通往對岸。跨過這座橋,我們才算真正到了馬道鎮的鎮上。
西溝河,便是“寒溪夜漲——蕭何月下追韓信”中的“寒溪”,也叫樊河或樊溪。
它從馬道鎮西17公里處一座叫橋頂石樑(海拔2468米)的山上流下來,流經龍潭壩、核桃壩等地後,在馬道鎮匯入褒河。
// 蕭何追韓信處
離鎮口迎客的古樹不遠,即有很醒目的旅遊指示牌和漢中市文物保護碑,告訴我們這就是歷史的發生地——“蕭何追韓信處”。
從這裡,沿著西溝河往上游走約五十來米,有一座碑亭貼山而建,亭內有3塊清朝年間的古碑,一塊寫著“漢相國蕭何追韓信至此”,一塊寫著“寒溪夜漲”,一塊則密密麻麻都是字,看不清,我猜測記述的應該是關於這一歷史典故的詳細內容。
一般遊客到了這裡後,都會細細觀摩一下這3塊古碑,追憶一下漢朝開國時期那段遙遠的歷史。
話說當年,楚漢相爭初期,劉邦被項羽發配到漢中為王,陷入人生低谷時期。出身寒微卻有將才的韓信前來投奔,雖然得到了劉邦心腹蕭何的賞識,卻始終沒能得到劉邦的重用。
一氣之下,韓信逃跑了,傳說他沿著褒斜道連夜跑到了馬道驛這裡,卻遇到西溝河發大水擋住了去路,被他的伯樂蕭何追上勸回了漢中。
回去後,劉邦在蕭何的勸說下設壇拜韓信為大將,不久後“明修棧道 暗度陳倉”殺回關中,在張良、蕭何、韓信“漢初三傑”的幫助下,逆轉局面擊敗“西楚霸王”項羽,開創了漢家江山。
因為韓信在西漢開國中發揮的巨大作用,所以有人認為馬道鎮西溝河的那次漲水是一次歷史性的漲水,足以載入史冊:“若非寒溪一夜漲,焉得漢家四百年。”
// 充滿煙火氣的小鎮
馬道鎮的看點並不止這3塊古碑,因為數千年來,從寶雞眉縣斜谷進山、漢中褒谷出山的褒斜道都作為連通秦蜀最重要的官驛大道,而馬道自古又作為大道上的一處驛站,因此,小鎮本身也是很值得探尋的。
小鎮在這山間,地理位置算是很討巧的,原本狹窄的褒河河谷到了這裡之後突然開闊了,西溝河與褒河夾角之間一片平緩的坡地便成為鎮子的落腳之處。不僅容得下穿境而過的316國道,還容得下一條與國道平行的老街巷。
我在街巷逛了逛,這裡有商店、飯店、超市、鞋帽店、旅館,也有鎮委的院子。鎮委大樓上掛出了一個關於“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勵志標牌,讓人感覺到這個山間小鎮引領者們想幹出一番事業的雄心。
漫遊者就喜歡這樣的街巷,街巷隨地形自然起伏、轉彎,彼此認識的街坊、鄰居滿面笑容地互打招呼。偶然間閃出一間“雕樑畫棟”的老鋪面,問起來,頭髮花白的店主說,至少已經是清代的了。
鎮北就是西溝河(樊河),西溝河上,除了我們來時的公路橋,不遠處還有一座晃悠悠的老吊橋,這也是個文物,即褒斜道樊河鐵索橋遺址,至今仍在使用。
與馬道鎮街道隔西溝河相望的,是一座圓錐體的小山包,名叫鳳凰山。鳳凰山的半山腰則有一座鳳鳴寺,東西排開三個院落,規模還不小,滿院花木,裡面住著一位僧尼,我們去時,她悠悠然蹲在一棵樹下,在拔蒲公英做菜吃。
歷史與生活、紅塵與淨土就這樣交織在一起,構成了我對留壩縣馬道鎮的驚鴻一瞥。
黃小黃走陝西:發現身邊的風景,一起遊歷那些山河與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