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過去大半,用不了多久新年就要來臨。以前每到這個時候,農村都是非常熱鬧的。家家戶戶都開始為新年做準備,殺豬的殺豬,準備各種乾貨年貨,購買新衣,看到家家戶戶晾曬在外面的誘人的臘味就知道新年越來越近啦。不過近幾年,很多人對過年已經沒有了太多的感覺,總覺得過年的年味一年比一年淡了。
事實上,對著城鎮化程序的推進,農村很多傳統也在悄然發生變化。以前基本家家戶戶都養豬,到過年了就殺頭豬,門前掛滿了各種臘腸、臘肉、豬蹄等等,看著就讓人流口水。但現在即便在農村,養豬的人也越來越少了,大家都是直接去集市上買肉,甚至連殺豬這樣的場景也已經很少見了。農村過年方式的變化,其實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經濟水平提高
這幾年隨著農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過年的消費也越來越高。現在農民們要準備過年的各種臘味,不再是自己親自養豬、養雞鴨,而是直接去購買。平日裡農民們外出打工也沒有時間去餵養這些家禽,臨近過年只能去買現成的了。不過吃著這些飼料餵養的家禽,總覺得少了一點味道。而且最主要的是現在條件好了,平時也大魚大肉吃慣了,因此對過年吃好吃的也沒有太大的感覺了。
二、生活娛樂方式的改變
記得小時候過年,大人小孩都圍在一個屋子裡烤火,大家一邊吃著瓜子糖果,一邊拉著家常,非常溫馨濃厚的氛圍。小孩子們是最喜歡過年的,因為可以穿新衣,放煙花還有吃各種好吃的零食。而現在年輕人們都個個低頭玩手機,老人們之間的談話也基本變成了炫耀:誰家又買了一套房,誰家新買了私家車,誰誰一個月賺多少錢,物質化的時代,處處都充滿了金錢的味道。
三、傳統文化的斷層
春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其實是有很多講究和風俗的,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不過隨著現在網際網路了的衝擊,傳統文化也逐漸出現了斷層。現在的年輕人對傳統文化不熱衷,沉迷在網路帶來的高速體驗中。隨著農村老一輩人的逝去,過年傳統的寫春聯、貼窗花,放鞭炮,以及各種民間手藝正逐漸消失,只留存在我們的記憶中。
現在在不少年輕人的眼中,春節已經變成了“春劫”。因為這些農村年輕人常年在外打工,好不容易等到過年回家,卻要承受巨大的經濟壓力。每年過年都得給父母、各種長輩、小輩壓歲錢,還有朋友之間各種人情往來,因此不少人雖然很想回家團聚但卻害怕春節。春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還是應該大力傳承和發揚,讓春節真正過的有意義,留住農村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