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9月18日訊】據俄羅斯媒體報道,近日,美國和澳大利亞在一項核潛艇交易上與法國的外交衝突,使得“自由薯條”(Freedom Fries)再次成為推特上的熱門話題。美國許多網友隨之也回憶起了小布什時代的這一場運動,該運動旨在回擊法國2003年反對美國入侵伊拉克。
據報道,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近日宣佈建立一個名為“AUKUS”的新聯盟。根據協議,美國將幫助澳大利亞獲得核潛艇,這使得法國損失了一筆巨大的潛艇交易。憤怒的法國於當地時間9月17日召回了駐華盛頓和堪培拉的大使,引發了這三個盟國之間罕見的外交衝突。法國方面辯稱,美英與澳大利亞的這一交易並沒有告知法國,這實際上使法國和澳大利亞之間已經達成的價值數百億美元的潛艇交易夭折。
這場外交風波很快就在社交媒體推特上傳開,一度將“自由薯條”推向了熱搜——為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前首次出現的“法式薯條”更名活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3年,美國時任總統小布什開始策劃入侵伊拉克的行動。但時任法國外交部長多明尼克·德維勒班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審議上,明確表態法國既不支援也不參與入侵,並表示要否決任何聯合國安理會關於入侵伊拉克的決議。這導致一些美國人指責法國背叛,點燃了美國人的反法情緒。
隨後,美國有人將英語“薯條”(French fries)一詞中的“French”(法國)以“Freedom”(自由)取代,以回應法國反對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擬議入侵伊拉克的行為。“自由薯條”風潮最初是由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一家餐廳發起,很快就被一些著名的共和黨鷹派人物所利用,他們用這個概念來抨擊法國的反戰立場。不久,這個想法便傳遍了全美,甚至美國國會的自助餐廳都用這個“更愛國的名字”重新命名了他們的薯條。
看到美國和法國之間又掀起“口水仗”,有網友注意到了“自由薯條”一詞的迴歸,並幽默詢問:“這是哪一年?”有不少網友紛紛指出“彷彿回到了過去”,有網友稱:“看到‘自由薯條’,就知道法國‘冒犯’了美國。”一些美國網友更是將這個詞與“愛國主義”等同起來,普及這個詞的由來。而另一些網友則因為太年輕而不知道2003年發生的事情,驚歎稱,這是美國嘗試過的“最滑稽的宣傳活動”。
不過,2003美國的這場改名風波也受到了一些人的批評,有人認為這是在譁眾取寵,是“非常愚蠢”的行為。
2006年8月2日,美國眾議院管理委員會主席埃勒斯在沒有任何通知下將眾議院自助餐廳的選單恢復原狀。改名運動的主要支持者、已故的國會議員沃爾特·瓊斯在2003年也是伊拉克戰爭的公開支持者,後來他撤回了自己的主張,把他晚年的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到了反戰運動中。到了2005年,瓊斯對戰爭的幻想已經破滅,當一位記者問及“薯條”改名運動這一事件時,他說:“我希望它從未發生過。”
校對:馮志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