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神話很多,這是個令人熱血沸騰的財富故事。
它好像也必須用倒敘法才更有味道。
話說英國的布里斯托爾動物園,1836年開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園。
它歷史悠久,面積很大,遊客眾多。後來就有了三個停車場。
好像是二個主停車場,一個附屬停車場,後者是用於溢流的。
它們當然也都有專人管理。
然而忽然有一天,那個附屬停車場的管理員不見了,人們只在停車標誌牌上看到他留下的一張紙條。
I退休了。
管理員退休是很正常的事,這本來也沒什麼。
但是奇怪的是,那個停車場從他走了後,竟再也沒了管理員。
停車沒人管了,停車費沒人收了,完全進入無政府狀態。
於是熱愛秩序,遵紀守法的英國公民,就開始不斷問市議會:你們這是不管了嗎?我們該把錢交給誰?
而市議會的答覆是,當然要交給動物園。
可是,等人們再去問動物園時,動物園卻很驚奇。
我們的停車場從來是免費的,那個人難道不是市政府派來的嗎?
於是,他們兩下里一碰頭,就發現了一個天大的問題。
市政府以為那個管理員是為動物園幹活,動物園以為那個人是為市政府幹活,他們兩家,都從來沒派人過來管理。
好嘛,英國排名前列的一個港口城市居然還有這樣的事!那麼那個人是從哪裡飄出來的呢?
這事當然要調查。
結果,布里斯托爾常來常往的市民們,以及附近的居民就說了,我們也不知道他是誰啊,但我們都認識他。
他具體什麼時候來的,這不知道,但怎麼也有20多年了吧?大概是20到25年的樣子。
因為我們的孩子是他看著長大的,然後那些從十幾歲就開始跟他打交道的孩子,又都讓他們的孩子,跟這個人做了朋友。
這個人很好很敬業的,他每天都在,風雨無阻。
他非常禮貌,樂於助人,每次只收3英鎊。這按照我們英國的標準,是最低的。
他只收現金,你如果哪次沒帶錢,不方便,他還會笑著跟你說,我會記住你的,下次翻倍。而我們也都表示同意。
這其中有位叫Betty Crocker 的夫人說,我就有過這樣的事,下次來的時候必定給他6英鎊。媽呀,我現在被這個從來免費的訊息驚呆了。
而布里斯托爾“紅獅”酒吧的老闆 L. Pride 先生,則告訴《公報》:
我那裡有賭博機和檯球桌,我需要找零,他總是為我提供硬幣。這省了我去銀行的麻煩。但我一直懷疑他的鬍子是不是假的。
總而言之,這個人是從天而降,無根而生。
他大膽而聰明,既看到了這個停車場的漏洞,也看到了機構的官僚、無能,他做的完全是一個無本買賣。
人家勤勤懇懇20多年,根本不需要誰來發工資。人家是憑“勤勞和智慧”致富,而且還不用交稅。
於是有人就給他算了一筆賬。
布里斯托爾動物園,人流量很大,它的附屬停車場,至少可以停放700輛車。
那個人收費很低,這會吸引很多周圍的人過來停車。
我們不妨假設他,一年裡有一半的時間,每天只有500輛車吧……不,還要更保守一點,不妨減半,那麼他每週的收入,就是5200英鎊。
而這如果再按23年計算,那就是630萬英鎊,大約870萬美元。
乖乖!
可是這也太保守了!
因為700個車位,不等於停車700次,一個車位一天用幾次的情況肯定也不少,這傢伙實際可能早成了千萬富翁。
千萬富翁啊!一個停車場管理員!這不“退休”還等什麼呢?等著東窗事發?此人能幹上20年,就已經夠膽肥了。
可是這件事從事實來看,他似乎又抽身過早。因為他若不突然消失,還是沒人察覺。
然而這事是真的嗎?
動物園和市議會經過調查說,沒有證據證明此人此事存在,這絕不可能。
可是也有人表示反對,這怎麼就不可能呢?
你們布里斯托爾動物園停車場,幾十年來都缺乏組織管理,類似的事的確發生過。
比如布里斯托爾檔案館就有記載,這個動物園在上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的30多年裡,從來沒有為乘車的遊客提供服務。
那時候,就有人充當停車服務員,在動物園外向摩托車什麼的收費了。
動物園停車場服務員,是從1958年,才需要布里斯托爾唐斯委員會授權的,到1983年,才需要動物園授權。
而且,它是到1988年才開始要求正式制服,推出貼紙製度,這顯然又是30年的混亂。
因此,它幾十年來,就經常由不穿制服,沒得到唐斯委員會,或動物園授權的志願者管理。那些人不但組織過停車場,還的確向遊客收取過“自願捐款”。
再說,唐斯委員會不還曾找到一個住在斯特伯里巷35號,名叫S • W •巴雷特(S·W·Barrett)的人嗎?
這個自願者,據說從1978年就開始管理停車場。
可是唐斯委員會,和當地一個經常在動物園活動的志願者組織的發言人蘇珊·卡特,對此是這樣解釋的:
那地方管理挺亂,這是真實存在。自願捐款制度何時結束的,目前尚不清楚。
並沒有證據證明那個叫巴雷特的志願者,自己拿錢做了什麼不正確的事,他實際上也收不到“多少捐款”。
因為人們普遍反對這種“自願”制度,根本不想交錢,整個停車場亂糟糟的。
這就是說,這種情況下,任何人想靠此發財都是不可能的,更別說騙過所有人20多年。
他們的話仔細想想也是。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個風靡一時,有鼻子有眼的故事又是從哪裡來的?
最終,它的謎底被布里斯托爾晚報的一位記者揭開。
他經過徹底調查,成功鎖定了故事的源頭:布里斯托爾郵報。
而布里斯托爾郵報這是要做什麼呢?
他們在2009年6月13日的一篇文章裡解釋道:
這個故事的第一個版本,發表在兩年前的郵報上,這篇關於城市神話的專題,與愚人節的情形一致。這其實既是一種自我暴露,也是一個惡作劇。
然而,這個故事還是遠遠傳出去了,越傳版本越多,越豐富神奇。有的還說那個假管理員,現在正在西班牙海灘悠哉悠哉地享受他幸福的生活。
真實從來沒人在意,闢謠永遠鬥不過造假。一個這麼好的故事,只能是真的。可能性、批判性、傳奇性、滿足感,隨便拿出哪一個,對大家都已經足夠。
我其實也喜歡這個故事,我才不管它是不是真的,我寧願相信它就是真的。
我什麼樣的白日夢沒做過?如果不是會餓,我哪次都想澎湃到底,沉醉不醒。
現在的媒體不都是這個路子?
• END •
文/九鴉
圖/網路